暮云重叠山如织。一痕浅黛依微碧。
此际有人愁。夕阳山外楼。
春灯初试了。寒到春衣峭。
莫是不归来。玉梅开未开。

【注释】:

暮云重叠:夕阳西下,云气重叠。山如织:山势层叠,如同织布一般。

一痕浅黛依微碧:一抹淡淡的青色在远处的青山上微微地露出。

此际:此时。有人愁:有人在这地方有愁绪。

夕阳山外楼:夕阳下的山峦之外,有一座高楼。

春灯初试了:春天里的灯火初放。寒到春衣峭:寒意逼人,衣服也变得单薄起来。

莫是不归来:莫非是他不回来吗?玉梅开未开:梅花还未开放。

【赏析】:

《菩萨蛮·暮云重叠山如织》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词作品。这首词写景抒情,通过暮霭中的青山与夕阳下的高楼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一种相思之情。全词以景物为载体,通过暮霭中的青山与夕阳下的高楼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一种相思之情。

首两句写暮霭中的青山与夕阳下的高楼,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暮云重叠山如织,一痕浅黛依微碧”。这里的“暮云”,是指夕阳西沉时的天空,天空中飘荡着层层的云雾,就像一匹匹白绸缎在空中飘动。而那“山如织”的形象,则让人联想到一幅精美的刺绣图案,既有层次感,又有立体感。而“一痕浅黛依微碧”,这句诗则描绘了夕阳下山峰的颜色,淡青色的山色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柔和、细腻。这种色彩的变化,既体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第三句“此际有人愁”,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升华。这里不仅描绘了暮霭中的青山与夕阳下的高楼这一景象,还通过“有人”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里的“有人”,既指诗人自己,又指其他人。而“愁”字,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里的“愁”并非单纯的悲伤或忧郁,更是一种深沉、复杂的情感。它既包含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包含了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感慨。

第四句“夕阳山外楼”,则是对前三句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夕阳”,既指太阳即将落山时的景象,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而“山外”则表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是在高处,能够看到远处山峦的景象。这里的“楼”,既可能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是他所怀念的地方。而“夕阳山外”四字,则巧妙地将时间、空间和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第五句“春灯初试了,寒到春衣峭”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春灯”指的是春天里的灯火初放,象征着希望和温暖的到来。而“试”字则表示尝试或体验的意思。这里的“寒到春衣峭”则描绘了寒意逼人的天气,使得衣物变得单薄起来。这句诗不仅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身体上的不适。这里的“峭”字,则强调了寒冷的程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无奈。

最后两句“莫是不归来,玉梅开未开”则是对全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莫是”,既是反问句式的表达方式,也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一种期盼。而“玉梅开未开”则既指梅花尚未盛开的状态,又暗示了诗人心中的期待和盼望。这里的“玉梅”形象生动,既有美丽的含义,也有纯洁的象征意义。同时,“未开”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期待和不安。

整首词通过暮霭中的青山、夕阳下的高楼以及春天里的灯火和寒意等景物,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从孤独寂寞到期待盼望再到凄凉无奈,情感起伏跌宕、变化多端。而通过对暮霭中的青山、夕阳下的高楼以及春天里的灯火和寒意等景物的描绘,又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