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秋声早。
碧沉沉、梧桐树底,暖凉初报。
觅句不妨芳径滑,踏遍闲庭细草。
渐月影、枝头斜照。
丛桂小山留不住,恨无端、偏鼓西风棹。
琴韵歇,炉烟袅。
仙人见说瑶台好。
瞥红尘、彩鸾飞去,佩环声杳。
札札鸣机灯火夜,犹寄相思远道。
今只剩、零烟残稿。
逝水年华惊易改,认丰姿、画里容仍渺。
追往事,泪多少。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李宛湘的庭院美景,以及词人对李宛湘的思念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何处秋声早”。这句的意思是说秋天的声音来得很早,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接着,“碧沉沉、梧桐树底,暖凉初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梧桐树下,秋天的气息刚刚开始显现。这里,作者通过描写梧桐树和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了一种宁静、深沉的氛围。
我们看到第二句“觅句不妨芳径滑”,意思是在漫步的过程中,可以随意吟诗作赋。这句表达了词人在李宛湘家散步时,心情愉悦,无所顾忌地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是第三句“踏遍闲庭细草”。这里的“踏遍”表达了词人对李宛湘家的深深眷恋,他走遍了每一个角落,寻找李宛湘的身影。而“闲庭细草”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庭院,让人感到舒适宜人。
我们看到第四句“渐月影、枝头斜照”。这句话的意思是月亮逐渐升高,照到了树枝上。这里的“斜照”给人一种静谧、柔和的感觉,仿佛月光下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第五句“丛桂小山留不住。”这里的“丛桂小山”指的是李宛湘家附近的桂花树和小山丘,它们美丽而独特,但词人无法留住它们。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对李宛湘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
第六句“恨无端、偏鼓西风棹。”这里的“恨无端”表达了词人对命运的抱怨,他觉得自己没有理由被命运所困扰。而“偏鼓西风棹”则是说西风偏偏要吹动船桨,让人感到有些无奈和困惑。
第七句“琴韵歇,炉烟袅。”这里的“琴韵歇”意味着音乐停止,而“炉烟袅”则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这一句表现了词人与李宛湘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第八句“仙人见说瑶台好。”这里的“仙人”指的是神仙,而“瑶台”则是一个传说中的仙境。这句话的意思是神仙们都说这个地方很好,可见其美丽程度。
第九句“瞥红尘、彩鸾飞去,佩环声杳。”这里的“瞥红尘”意味着词人突然想起了世俗的生活,而“彩鸾飞去”则形容了离别的情景。同时,“佩环声杳”则描绘了一个寂静无声的场景,让人感到有些失落。
第十句“札札鸣机灯火夜,犹寄相思远道。”这里的“札札鸣机”是指灯火摇曳的声音,而“远道”则表示距离遥远。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夜晚,灯火摇曳的声音依然在耳边回荡,表达出词人的思乡之情。
第十一句“今只剩、零烟残稿。”这里的“零烟残稿”意味着只剩下一些零散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是词人曾经写过的作品。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
第十二句“逝水年华惊易改,认丰姿、画里容仍渺。”这里的“逝水年华”指时间流逝,“惊易改”意味着变化之大令人震惊。这里的“丰姿”、“画里容”分别指的是女子的美好形象和画中的美丽容颜,“仍渺”则意味着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女子的美丽依旧存在。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对女子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追往事,泪多少。”这里的“追往事”意味着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同时,“泪多少”则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充满了泪水。这一句强调了词人在回忆过去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