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初酣、双眸微白。
登高谁伴孤立。
披襟长啸云霞落,心旷那愁山逼。
天咫尺。
记夜半、抬头曾把星辰摘。
川途历历。
看越地无多,闽天在望,渺渺隔乡国。
愁无极。
笑我年来踪迹。
天涯何事长客。
繁华胜地慵欢适,何况乱馀山邑。
春寂寂。
算只有、溪桥滩水流今昔。
客怀易感,对落日荒城,暝烟断岸,清泪几沾臆。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全诗如下:

酒初酣、双眸微白。
登高谁伴孤立。
披襟长啸云霞落,心旷那愁山逼。
天咫尺。
记夜半、抬头曾把星辰摘。
川途历历。
看越地无多,闽天在望,渺渺隔乡国。
愁无极。
笑我年来踪迹。
天涯何事长客。
繁华胜地慵欢适,何况乱余山邑。
春寂寂。
算只有、溪桥滩水流今昔。
客怀易感,对落日荒城,暝烟断岸,清泪几沾臆。

译文:

喝到一半时,眼睛微微有些发红。
登上高处有谁能与我并肩?
我张开衣襟大声长啸,让流云和飞霞坠落下来,心胸开阔,哪还有什么忧愁,山势逼近了!
离天空很近了,记得在半夜里,我曾摘下星星!
旅途中历历可见,越过浙江,望着福建的天空,辽阔而遥远。
愁绪无边,笑话自己这些年来漂泊不定的行踪。
身在天涯,为什么还要做客呢?
繁华的地方懒得欢乐享乐,更何况战乱之后的荒凉之地。
春天很寂寞,只能看到溪桥边的流水,仿佛是从前的水,而现在的水已经不同了。
我的思乡之情容易触动,面对落日荒废的城池,昏暗的烟雾和断裂的河岸,眼泪沾湿了我的衣服。

赏析: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格豪迈奔放,充满爱国情怀。这首《摸鱼儿·登庆元县杨公桥上补天阁》就是一首典型的豪放派作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情绪。

“酒初酣、双眸微白。”开篇即点明了饮酒的场景,酒意正浓时,双眼略带红晕。这既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兴奋和激动。

“登高谁伴孤立。”诗人独自登上高处,四周无人相伴,这种孤独感让他心生感慨。他不禁想起古人登高时的豪情壮志,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现实的孤独感更让人感到无奈。

“披襟长啸云霞落,心旷那愁山逼。”诗人披襟散发,大声长啸,让飘荡的云霞落下,内心豁然开朗,不再为山势逼近而忧愁。这是一种超脱物外的境界。

“天咫尺。记夜半、抬头曾把星辰摘。”诗人仰望星空,仿佛伸手就能摘取星辰。这里的“咫尺”形容距离近得几乎触手可及,而“摘星”则表达了他对自由、对理想的追求。

“川途历历。看越地无多,闽天在望,渺渺隔乡国。”诗人回顾过去的旅途,从越地到福建,看到了远方的家乡。虽然路途遥远,但心中的思念却更加强烈。

“愁无极。笑我年来踪迹。”然而,无尽的愁绪让他苦笑不已。他感叹自己的漂泊无定,何时才是个尽头啊!

“天涯何事长客。繁华胜地慵欢适,何况乱余山邑。”诗人叹息道,自己为何总是身处天涯,被命运捉弄成流浪者。即便身处繁华之地,他也懒得享乐,更不用说那些战乱后的荒凉之地了。

“春寂寂。算只有、溪桥滩水流今昔。”春天的寂静让他感到孤独,只有溪桥边的流水还在流淌。这里用“今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对落日荒城,暝烟断岸,清泪几沾臆。”诗人的客居之苦让他倍感凄凉,面对落日荒废的城池、黯淡的烟雾和断裂的河岸,泪水沾湿了他的衣服。这种情感的表达非常强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