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关山,胸次辘轳,费尽相思。
正节当落木,虫吟唧唧;
时逢衅燧,雁阵迟迟。
兄滞武昌,弟留邗水,两地销魂正此时。
还堪忆,忆连床促膝,风雨凄其。
当年意气难追。
恨半世蹉跎负所期。
怎花残上苑,屡惊裘敝;
云归岩穴,复使肝催。
石岂能言,树犹如此,乂手鸿蒙一小儿。
君须看,看白杨树下,衰草迷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第一句:“梦里关山,胸次辘轳,费尽相思。”
- 梦境中回荡着关山的回声,内心如同旋转的车轮一般充满了对故土的深深思念。
- “费尽相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无尽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正节当落木,虫吟唧唧;时逢衅燧,雁阵迟迟。”
- 正当秋天,草木开始凋零,落叶声声;同时,也恰逢战火纷起,烽火连天。
- “虫吟唧唧”和“雁阵迟迟”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凄凉景象,增添了诗句的悲凉氛围。
第三句:“兄滞武昌,弟留邗水,两地销魂正此时。”
- 哥哥滞留在武昌,弟弟留在邗水,两人因战乱被迫分居两地,这种分离让他们的心情更加难过。
- “两地销魂正此时”表达了兄弟二人因为战乱而分离的痛苦心情。
第四句:“还堪忆,忆连床促膝,风雨凄其。”
- 回想起过去共度风雨、相互扶持的时光,那种温暖和亲密仿佛在眼前重现。
- “风雨凄其”形容了那段时光的美好与珍贵,以及现在分别所带来的凄凉。
第五句:“当年意气难追。恨半世蹉跎负所期。”
- 回想过去的意气风发,如今却感到悔恨不已,因为一生都在蹉跎中错过了自己的期望。
- “蹉跎”一词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遗憾,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感慨。
第六句:“怎花残上苑,屡惊裘敝;云归岩穴,复使肝催。”
- 花朵凋谢在皇家御园里,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而战火使得战袍破旧,令人心酸。
- “肝催”形象地描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人身心俱疲。
第七句:“石岂能言,树犹如此,乂手鸿蒙一小儿。”
- 石头虽然无言,但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树木虽小,但依然坚韧不拔。
- 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顽强生命的敬畏。
第八句:“君须看,看白杨树下,衰草迷离。”
- 请君仔细观察白杨树下的景象,那里满是衰败的草地,一切都显得那么迷茫。
- 这个意象传达了一种失落和迷茫的情绪,与前面的诗句相呼应。
赏析:
这首《沁园春·怀顾四》通过对战争背景下的兄弟分离、岁月蹉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梦中关山”、“落木”、“雁阵”等,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抒发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整体上,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刻,是辛弃疾作品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