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洗银蟾楼外皎。听寒叶、声声悄。
忽妄语、终宵天欲老。看烛泪、流残了。
看香篆、烧残了。借酒驱愁愁较少。
心绪翻颠倒。且醉卧、匡床休梦搅。
又隔院、鸡声晓。又远寺、钟声晓。
【注释】
“酷相思”:非常思念。
被(bèi):被子,指床上用品。
止:制止,这里是指停止。
“霜洗银蟾楼外皎”。月亮:这里指月亮。银蟾:指月光,因月中有蟾蜍,所以叫银蟾。皎:明亮。
“听寒叶声声悄”,寒叶:秋日的叶子,在寒冷天气中发出沙沙的响声。
“忽妄语,终宵天欲老”。妄语:胡乱说话。天欲老:形容天快亮了。
“看烛泪、流残了。”蜡烛快要燃尽了,流下的蜡泪还很多。
“看香篆、烧残了。”香炉里的香料烧完了,留下的香灰还很多。
“借酒驱愁愁较少”,用喝酒来排解忧愁,忧愁就少了。
“心绪翻颠倒”。心绪:心思,情绪。这里是说心情烦乱不安。
“且醉卧、匡床休梦搅”。且:暂且,姑且。匡床:古代一种可以折叠起来的床。休:不要。
“又隔院、鸡声晓”。又:再次。鸡声:报晓的鸡叫声。
“又远寺、钟声晓”。又:再一次。寺:寺庙。钟声:寺庙里敲钟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中秋月夜饮酒作乐,赏月吟诗,但内心却十分烦乱,于是借酒浇愁,希望借此排解心中的烦恼。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中秋之夜所作,表现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和对自己孤独寂寞的感叹。
首句写明月当空,照得楼外皎洁无瑕,而在这美好的月色下,自己却在被窝中沉醉不醒,这是多么惬意的情景。然而,好景不长,月亮西沉,天边渐渐泛白,诗人不禁感到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天就要亮了,这不禁令人怅惘不已。因此,他在烛前默默无语,直到蜡烛燃尽,才勉强熬过这一夜。接着写他点燃香案上的香炉,希望香气能够驱散心头的烦闷。可是,随着香火的燃尽,香灰也渐渐落下,留下了许多痕迹。这时,他只好借酒消愁,让酒精麻痹自己的神经,使自己不再为烦心事所困扰。
最后一句点出自己虽然暂时摆脱了烦恼,但仍然无法入睡,只能在辗转反侧之中度过这个漫漫长夜。最后两句写诗人在深夜听到远处鸡鸣和寺院晨钟之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这种情绪既是一种宁静的享受,也是一种深沉的悲哀。因为在这个时候,人们往往已经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而诗人还在酣睡着。这种强烈的反差使他感到十分失落和孤独,同时也引发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