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归,送春归,底事鹃声故故催,春归声亦悲。
烟霏霏,雨霏霏,谁卷湘帘杨柳西,帘前絮又飞。

长相思

望春归,送春归,底事鹃声故故催,春归声亦悲。

烟霏霏,雨霏霏,谁卷湘帘杨柳西,帘前絮又飞。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百琲明珠”、“双红豆”。双调,四十六字,有前后片两阕,各分六句五仄韵。此词为长相思的首句,是上下片的第一句,所以称为长相思。

望春归,送春归,底事鹃声故故催,春归声亦悲。

望:盼望,期待。

望春归:盼望春天归来。

底事:何事,为何。

故故催:不断催促。

春归声亦悲:春天回来的声音也让人感到悲哀。

烟霏霏,雨霏霏:形容细雨纷纷。霏霏:形容雨下得密密的。

谁卷湘帘杨柳西:是谁把湘江之边的柳树和帘子卷入了风雨之中?

湘帘:指用湘妃竹做的帘子。湘妃竹生长在湖南一带,因而得名。

杨柳西:指杨柳在西面。

谁卷:谁把。

赏析:

《长相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有八句,每句六字,共四十六字,是一首典型的长歌行体诗。此词是《长相思》的首句,是上下片的第一句,所以称为长相思。

首句起韵,以平仄相生、音律协调的形式开篇,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

全词以“望春归”开头,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期盼和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但当春天真正到来时,诗人却发现它带给人们的只有悲伤和失望。这种从喜悦到失落的情感变化,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复杂而矛盾。

接下来的三句“望春归,送春归,底事鹃声故故催”,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无奈和困惑。诗人感叹为何春去秋来,却始终无法留住时光?为何春天总是在不经意间匆匆离去?这些疑问让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徘徊之中。

就在诗人陷入沉思之际,“烟霏霏,雨霏霏”,一阵风雨突如其来的袭来,打断了诗人的思绪。这突如其来的风雨仿佛在提醒着诗人,无论他有多么期待春天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

接下来的句子中,“谁卷湘帘杨柳西”,一句突然将镜头拉到了窗外的景色之中。原来,那风卷云舒、水波不兴的湘江之畔,杨柳依依、绿意盎然,正是诗人所向往的地方。然而此刻,却因为风雨的侵袭而显得有些凌乱不堪。

“帘前絮又飞”,这句话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世界。只见那随风飘舞的柳絮如同蝴蝶一般翩翩起舞,在空中翻飞、旋转,最终落入了窗前的帘子上。这一幕既美丽又凄凉,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无尽哀愁。

这首《长相思》通过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与悲哀、风雨无情的描绘以及对湘江之畔美景的怀念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视唐代社会风貌和人文风情的独特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