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未收红蓼冷,曙光初照扁舟。
恶风浊浪打船头。
心中多少事,付与水东流。
燕子矶边秋色断,何须惆怅芳洲。
闲云只是伴轻鸥。
樽前吟楚些,腰下看吴钩。

《临江仙·晚发》是一首清代的诗歌,由诗人石洢创作。下面将逐句解析诗意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1. 玉露未收红蓼冷,曙光初照扁舟: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完全退去,红色蓼花已经显得有些冷清。曙光初现,照亮了扁舟的船头。这里描绘了一幅清晨的自然景象,充满了宁静与清新。
  2. 恶风浊浪打船头:不祥的风暴正在袭来,恶风和浑浊的海浪猛烈地冲击着船身。这里的“恶风”可能象征着困境或挑战,而“浊浪”则代表了逆境中的波折。
  3. 心中多少事,付与水东流:心中有许多事情,就像水流一样自然地向东流去,无法阻挡。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4. 燕子矶边秋色断,何须惆怅芳洲:燕子矶边秋天的风景已不再完整,何必为这短暂的美好而感到惆怅呢?这里的“惆怅芳洲”可能指的是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而诗人则鼓励人们放下这种不必要的忧愁。
  5. 闲云只是伴轻鸥:闲适的白云只是陪伴着轻盈的鸥鸟。这里的“轻鸥”可能是诗人自喻,意味着他像鸥鸟一样自由自在。
  6. 樽前吟楚些,腰下看吴钩:在酒杯面前吟诵楚辞,腰间展示吴钩。这里的“楚些”可能指的是楚国的歌曲或诗歌,而“吴钩”则是古代的兵器,象征着英勇和力量。
  7. 赏析
  • 诗歌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 “心中多少事,付与水东流”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态度,即使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像流水一样自然地向前发展。
  • “何须惆怅芳洲”则鼓励人们在面对挫折时不要过于悲伤,而是要积极面对生活,享受当下的美好。
  • “闲云只是伴轻鸥”体现了诗人的超脱和自由精神,他不受世俗羁绊,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石洢的《临江仙·晚发》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还传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深层含义,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