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大物,扶植要人才。人才谁是,不肯随俗强追陪。与我言兮我愿。莫我知兮谁怨。全仗帝为媒。此意久寥阔,今见者留台。
笏围腰,书创屋,骑笼街。时贤白尽须发,老子抑名斋。更取堂名淇绿。要把北山万竹。一日倚云栽。自处只如此,将相任时来。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

2.建康留守陈尚书韦华:指陈尚书陈维藩。

3.扶摇(fúyāo):形容人奋发向上,直上云霄,这里指陈维藩的仕途。

4.帝为媒:皇帝作为中间人,帮助他结交权贵。

5.此意久寥阔:意思是这种心意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实现过。

6.留台:留在朝廷任职。

7.笏(hu隶)围腰:插在腰间。笏是古代官员的朝服。

8.书创屋:把书堆成山。

9.骑笼街:骑马穿街而过。

10.时贤:当代有才能的人。

11.北山:作者家乡所在,今属江苏句容市。

12.倚云栽:站在云雾之上栽种竹子。

【译文】

天地是一个大物,扶持着要人才。谁能成为人才,不肯随俗强追陪。与我谈心你愿意,谁了解我谁怨恨。全靠皇帝做媒人。这种心意很久没有实现过,如今见到你留在朝廷任职。

腰间插着笏板,把书堆成山,骑马穿过大街,当代有才之人都已白了头发,老子却抑制名声。更取堂名淇绿,要把北山万竹,一天站在云端栽种竹子。自己处世只像这样,将相之位任凭时来运转。

【赏析】

《水调歌头》原为唐玄宗李隆基所作,后来被词人苏轼改编为“中秋月·咏桂”一首七绝。宋代以后,这首词逐渐流行开来,并成为中秋节赏月的必唱曲目。

陈维藩,字叔高,号南涧,北宋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元丰二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通判杭州等职,以直秘阁致仕。其诗多写景,少涉人事。《水调歌头·建康留守陈尚书韦华生日》是陈维藩于宋神宗熙宁九年所作。

首句起笔突兀,气势磅礴。天地之大,扶植万物,唯有人才最可贵。然而世上人才难求,于是人们纷纷追逐名利,而陈维藩则不趋炎附势,与世俗格格不入。这两句既表达了他对人才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接下来两句,诗人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才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能力,更在于是否能得到他人的赏识和支持。如果没有得到赏识和支持,那么即使再有才华,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他渴望有人能够为他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得以施展拳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句诗中,“此意”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期望和愿望,“久寥阔”则表示这种期望和愿望长时间未能实现。诗人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和处境,表达出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绪。这种情绪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出诗人对人才价值的珍视和追求。

接下来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处官场的艰难境遇。他插着笏板,把书堆成山,骑马穿街过巷,但却无人赏识和支持。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官场的险恶和无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种境遇让诗人感到十分痛苦和绝望,但也激发了他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勇气。

这句诗中,“时贤”指的是当代有才能的人,“须发”则是指人的年岁和头发的白色。诗人以“时贤白尽”来形容当代有才之人都已经苍老甚至死去,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官场中的艰辛和无奈。而“老子抑名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名誉和地位的追求以及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最后一句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更取堂名淇绿,要把北山万竹。”这句话意味着他想要创造一个新的环境或者机会,让自己能够在更高的位置上施展才华。这里的“淇绿”指的是淇水边的绿竹,而“北山万竹”则是指位于北方的高山上的竹林。诗人希望通过这个新的环境或者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人才价值的珍视和追求,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词作展现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