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足可惜,心事正崔嵬。
江淮踏遍,经岁相识定谁来。
每向酒边长叹,更向花边长笑,意虑叵能猜。
邂逅忽相遇,有客在尘埃。
脱儒冠,著武弁,太多才。
笔墨争似,钩戟容易到云台。
馀子何须转手,便把平生胸臆,勇去莫徘徊。
事业上金石,人世自叹哀。

注释:

  1. 水调歌头其一:这是一首词作的名称,其中“水调”是词的体裁名称,“歌头”则表明这首词是乐府诗中的开头部分。
  2. 为施少仪作:这是一句说明性的话,表明这首词是为施少仪而作的。
  3. 此日:指今天,表示当前的日子或时刻。
  4. 可惜:遗憾,惋惜。
  5. 心事正崔嵬:心事重重,心情十分沉重。
  6. 江淮:泛指我国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的家乡或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7. 经岁:经过一整年,即一年的时间。
  8. 邂逅:偶然相遇。
  9. 尘埃:指人世间的纷扰与烦恼。
  10. 脱儒冠:去掉儒生的帽子。
  11. 著武弁:戴上武士的头巾。
  12. 笔墨争似:用笔与墨相比,意喻文人的才华。
  13. 钩戟:一种古代的武器,比喻权力或地位。
  14. 云台:古时帝王接见功臣的地方,这里比喻高位或重要位置。
  15. 馀子何须转手:其他人不需要经过我的手。
  16. 便把平生胸臆:就把你的平生志向拿出来。
  17. 勇去莫徘徊: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犹豫徘徊。
  18. 金石:比喻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事业。
  19. 人世自叹哀:感叹人生世事无常,充满了悲哀。
    赏析:
    此首《水调歌头》为施少仪所作,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和人生观念。全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看法。
    诗人以“此日足可惜”开篇,直接表达了对当前时刻的感慨,暗示着某种遗憾或无奈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敏锐观察,也展示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
    “心事正崔嵬”一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困惑。这里的“崔嵬”一词,既形容心事的复杂繁重,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安。这种复杂的心境,使得诗人无法摆脱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人转向对个人遭遇的描述。“江淮踏遍,经岁相识定谁来”表达了自己在江湖中漂泊无定、与人交往却难以持久的孤独感。这种经历使他感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冷漠,也让他更加珍视与人为善的友情和亲情。
    “每向酒边长叹,更向花边长笑,意虑叵能猜”三句,诗人通过饮酒赏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波动和内心矛盾。饮酒可以让他暂时忘却烦恼,但花开花落又让他陷入对命运无常的思考之中。这种情感的波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在词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述自己的处境和志向。“邂逅忽相遇,有客在尘埃”两句,表达了他在人生旅途中偶遇知己的喜悦和对平凡生活的珍惜。而“脱儒冠,著武弁,太多才”三句,则是他对自己身份转变和才能展示的自信表达。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魅力,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笔砚争似,钩戟容易到云台”两句,是对文人社会地位和个人抱负的反思。在这里,“笔砚”代表文化知识,“钩戟”则是权力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虽然拥有文才和知识,但却缺乏实际的权力和地位的无奈。这种感慨,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认识,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纠结和矛盾。
    此首《水调歌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生观,还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描绘和思考,传达了对生活真谛的探索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这种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使得此首词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