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忠愤,无泪洒江濆。
曹刘事,埋露草,锁烟榛。
哭英魂。
此恨谁知者,时把剑,频看镜,徒自苦,拳破裂,眼眵昏。
从古时哉去速,鄹人子、反袂伤麟。
望家山何在,衮衮已鞶缨。
欲刬还生。
猛堪惊。
膏肓危病,宁有药,针匕具,献无门。
荆州启,条旧画,汉将军。
已不存。
便合囊封去,仓庾地,尚间关。
此不用,心漫有,恐无干。
人世欢哀数耳,天或者、又假人言。
又一番春尽,高柳暗如云。
梦断重阍。
【注释】
六州歌头:乐府曲名。又名《大河回》。词调有单调、双调两种。单调五十五字,双调九十九字或一百零二字不等。
百年忠愤:指为国家的忠心事和为民族的义愤事而感到悲愤。
江濆:江边,水边。
曹刘:指三国时期曹操(曹)和刘备(刘)。曹魏是曹氏所建,蜀汉是刘备建立的,合称曹刘。这里泛指三国时的事。
露草:指坟上的青草。
烟榛:指坟墓周围长着茂盛的草木,烟指草木丛生。
哭英魂:哭已死去的忠义之士。英魂,壮烈的英雄的灵魂。
此恨谁知者:这满腔怨恨又有谁人知道呢?
鄹人子:指周武王的儿子周公旦。鄹,音yǎn,古地名。周公旦因助成王灭殷有功,受封于鲁国,其地在今山东曲阜附近。
反袂伤麟:指周武王伐纣灭商,获麟而祭天的故事。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出现预示太平盛世。反袂,脱下衣服。伤麟,指哀悼周武王的仁德。
衮衮:形容人很多,接连不断。
去速:迅速离去。
鄹人子:指周武王的儿子周公旦。鄹,音yǎn,古地名。周公旦因助成王灭殷有功,受封于鲁国,其地在今山东曲阜附近。
欲刬还生:意谓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将殷朝的遗民全部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使之得以复生,不再遭受战乱之苦。刬,同“铲”。
膏肓:病名,即心下两乳之间,属脏病之一。比喻病情最危险的地方,也比喻祸患的根源或最严重的问题。
宁有药:即使有了药,又怎能治愈。比喻纵有良方,也不能挽救危难的局面。
荆州启:指东汉末年,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刘备占据的荆州地区,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
条旧画:指曹操曾作《龟山》一诗,诗中有句云:“策杖缘高冈,微径转林薄。”后来有人仿效作《龟山上》,故以“条”借指曹操的作品。
汉将军:指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韩信,因功被封为淮阴侯。
不存:已经死亡。
便合囊封去,仓庾地,尚间关:应该把韩信的尸体装进袋子,运到京城长安的仓库里埋葬,但路途艰险,仍不能阻止他死去。
此不用:这无用了。
心漫有:心中自有主张。
恐无干:恐怕没有作用。
天或者、又假人言:上天或许又会用人们的话来替韩信开脱。
又一番春尽,高柳暗如云:意思是春天又要过去了,柳树的枝条又浓密得遮没了天空。
梦断重阍:梦中又来到宫门。重阍,重复登门。梦断,犹言梦醒。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感慨及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和忧虑。全词通过对曹刘等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与担忧。
上片起句“百年忠愤,无泪洒江濆”,直述自己对曹刘等人的崇敬之情及对国家民族的忧思。接着,“曹刘事,埋露草,锁烟榛”,“哭英魂”,都表现了自己对曹刘等人的怀念之情。“此恨谁知者”三句,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曹刘等人忠诚义举的感佩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下片“从古时哉去速,鄹人子、反袂伤麟”,承接上文,感叹历史车轮的快速转动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望家山何在”三句,表达了对家乡山川的思念以及对亲人的挂念之情。“猛堪惊”三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忧虑以及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和悲观情绪。“荆州启,条旧画,汉将军。”三句,通过描绘历史上关羽镇守荆州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忠诚义勇的赞美以及对关羽的敬仰之情。“已不存”一句,则表达了对于英雄逝去的惋惜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悲哀。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深感慨以及对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和忧虑。同时,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与担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