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浓艳照华堂。暖蕊贮春光。写生莫羡徐熙笔,风流在、百子池傍。点缀红妆玉颊,帘苫粉淡宫妆。
静怜疏影伴昏黄。添麝入炉香。惜花人老情缘在,云屏晚、银烛高张。细泻一杯春露,浩歌微雨东墙。
【注释】:
一枝浓艳照华堂:指杏花一枝独秀。
暖蕊贮春光:春光在温暖的花蕊中。
徐熙:北宋画家,擅画牡丹,多作墨色。写生莫羡徐熙笔:不要羡慕徐熙的墨色。
风流:文才高妙。
百子池傍:百子池边。
红妆玉颊:形容女子娇艳如花。
帘苫粉淡宫妆:用轻纱遮掩着,淡施粉黛,如宫中佳人一般。
疏影伴昏黄:稀疏的影子陪伴着昏黄的光线。
麝:即麝香,一种香料。
云屏晚:云彩般的屏风,傍晚时分。银烛高张:烛火明亮如银。
细泻一杯春露:斟满一杯春天的露水。浩歌微雨东墙:在微雨中放声高歌。
赏析:
这是一首赏花词,通过赏杏花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爱情和友情的感悟。全词以杏花为线索,通过对杏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上片起首二句“一枝浓艳照华堂”,描绘了杏花枝干粗壮、花朵繁多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杏花的繁盛与生命力。接着两句“写生莫羡徐熙笔,风流在、百子池傍”则表达了对画家徐熙笔下的杏花花姿的赞美之情,同时指出真正的风流在于自然之美。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艺术美的欣赏,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
下片开始三句“点缀红妆玉颊,帘苫粉淡宫妆”则是从细节入手,描述了杏花的形态美。其中“红妆玉颊”形容杏花娇艳如花,而“帘苫粉淡宫妆”则暗喻了杏花的纯洁高雅。接下来的“静怜疏影伴昏黄”则是从视觉角度出发,描绘了杏花疏影陪伴在昏黄的光线中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感觉。
最后三句“添麝入炉香。惜花人老情缘在,云屏晚、银烛高张”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杏花的喜爱之情。这里的“添麝入炉香”意味着将杏花的香气带入室内,使人陶醉;而“惜花人老情缘在”则表达了即使年岁已高,对杏花的喜爱之情依然存在。最后的“银烛高张”则暗示了夜幕降临,月光洒落,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杏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词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杏花的美,也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