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剪银花乱,轻飞玉叶狂。
句 其七
介绍
。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相关推荐
【注释】巧剪:用剪刀剪。银花乱:银花如雪般飘落。轻飞:轻盈地飘舞。玉叶狂:像玉一样飘逸。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落叶比喻成雪花,把树叶比作玉叶,生动形象的刻画了秋色,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远寺连沙静,闲舟入浦迟。 【赏析】 孟宾于《句·其七》中的“远寺连沙静,闲舟入浦迟”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夏日景象。诗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境界。 首句“远寺连沙静”,通过对“远寺”和“连沙”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这种宁静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投射。在喧嚣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渴望能够找到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注释翻译:在这春天的夜晚,我独自漫步在落英缤纷的古宫中。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怀人的诗。全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夜晚和落花飘散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故去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首句“何处残春夜”,点出时间是春天的夜晚,暗示着春天的结束,即“残春”之夜。次句“和花落古宫”,既交代了地点(古宫),又写出了环境特征(落花)和时令(落花时节),同时把“春”字与“残”“落”二字联系起来,进一步渲染了暮春时节的气氛。
【注释】: 1. 春归万年树:春,指春天;归,指归来;万年,即长安,指京城。这句是说春天回到了京城长安的树木上。 2. 月满九重城:月满,指月亮圆满;重,指层层。这两句是说月亮高挂在长安城的每一层宫殿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篇以“月”为线索,从“月满”写到“月满”,再由“月满”联想到长安城,最后又回到“月满”,构成循环往复的意境。诗人在长安时
注释: 九万里:形容大,极言其远。 鹏重出海:指鹏飞腾云,重振雄风。 一千年:指鹤年,象征长寿、长久。 归巢:归来的鸟巢,这里比喻人回归故里或家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一只巨大的鹏鸟在天空中翱翔,象征着它强大的力量和高远的精神;而千年的鹤则回到了它的巢中,象征着它历经沧桑后的归来和安宁。诗中的鹏与鹤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追求自由、力量和冒险,后者则追求和平
诗句:可惜闽州风物好,一生魂梦到三山。 译文: 可惜的是,闽州的风物如此美好,以至于我一生的魂梦都萦绕在那三座山之间。 赏析: 这首诗以“可惜”开头,立即点出了诗人对闽州风物的留恋之情。紧接着,“一生魂梦到三山”描绘了诗人因对闽州风物的深深眷恋而难以忘怀的情感状态。这里的“三山”不仅指的是福州市内的三座名胜古迹,也隐喻了诗人心中的三个理想境界。诗人通过对这三座山的描绘
``` 空囊万里客,斜月一床寒。 注释:形容游子在外漂泊,生活贫困,只有随身的包袱和床铺是属于自己的,而周围的环境却是冷清、荒凉的。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通过“空囊”和“斜月”两个意象,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孤独无依的情感状态。同时,“万里客”和“一床寒”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和辛酸,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
注释 万室欢呼:成千上万的农户欢呼雀跃。 忘冻馁:忘记了寒冷饥饿的痛苦。 犁:犁是农具,这里泛指耕作。 酥润:土壤被雨水浇灌滋润得松软发油。 到根苗:滋润了庄稼生长的根基和幼苗。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丰收的景象。"万室欢呼忘冻馁"描绘了农家人因丰收而高兴的场景,他们忘却了冬天的严寒带来的痛苦,因为他们得到了丰沛的雨水和肥沃的土地,所以农作物长得非常好,产量丰富
秋日的山间,云层稀薄,远望山峦,犹如一幅水墨画。清泉从石缝中奔涌而出,在崖壁上跳跃,声音清脆悦耳。 译文:秋天的山中,云朵很少,远处的山峰宛如水墨画一般。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流淌而出,在悬崖上跳跃,发出清脆的声音。 注释:列岫(yǒu)——排列的山峰。悭(qiān)——指狭窄、短小。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间的美景。诗中的“列岫”指的是群山,“云尤薄”形容云层稀薄,给人以空灵之感
``` 飞来疑是鹤,下处却寻鱼。 译文: 一只鹤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却发现它实际上是一只鱼。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深刻理解。"飞来"与"下处"的对比,不仅突出了鹤与鱼的形象差异,也暗示了诗人在观察事物时的不同角度和深度。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趣味性,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深意
【注释】: 1. 紫绶:紫色的丝带,代指高官。 2. 角冠纱帽:用鹿角制成的帽子,以布为里,用纱作为外面的覆盖物。 3. 朝簪:插于朝服上的簪子,这里指文职官员的官职。 【赏析】: 此诗首句“草屦布裘轻紫绶”,意思是说穿着草鞋和粗布衣服的平民百姓也能轻松地获得高官厚禄。第二句“角冠纱帽换朝簪”,意在说明即使是那些身份地位低下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诗句释义: - 照池莲艳红疑菜:池塘中的莲花颜色艳丽,好像红色的蔬菜。 - 入户山光翠可枯:进入山中,只见满山翠绿,仿佛枯萎的植物。 译文: 池塘里的荷花鲜艳如红菜叶,走进山里只见满眼翠绿,似乎已经干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首句“照池莲艳红疑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荷花与红色蔬菜相提并论,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的颜色鲜艳,如同红菜叶一般
“当时徐氏擅笔墨,夜围梦堕空中筛” 在唐代的文坛上,有一位名叫刘禹锡的诗人,他的《浪淘沙·其七》以其独特而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绘了八月大潮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神奇而美丽的画面。这首诗通过生动描绘涛声、浪花、海水等壮观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震撼人心的海潮之中。 诗句“当时徐氏擅笔墨,夜围梦堕空中筛”中的“徐氏”,指代可能是一位擅长书法或绘画的文人。这位文人在夜晚创作时
【译文】 踏着三湘的雪花归来,迎着八桂的金秋。 还没有到盘石寺,就在訾家洲歇息。 【注释】 1. 来:来到;踏着。 2. 三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洞庭湖、湘江和潇水三条大河。 3. 归:回来。 4. 八桂:广西别称。 5. 訾家洲:位于湘江中游。 6. 盘石寺:位于今湖南长沙县西南。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游览了三湘、八桂之后,于途中停留于盘石寺和訾家洲,以抒发其对旅途风光的热爱之情。
【注释】酴醾(tú mí):一种花,又名“木香”,即茉莉。铃阁:即御史台,唐代在长安城内设置。晚衙:指御史大夫的办公时间,即午后。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御史台值班时,因无事而闲坐,看到酴醾开放,就写了这首诗。全诗以「残春」二字为总纲,写无公事可做,闲坐无事;又以「无公事」与「来」相呼应,突出了无事之闲,更显出悠闲之趣。最后两句,诗人把閒情逸致发挥到极致,写出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其七: 张亢触墙成八字。 释义: 张亢,即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擅长针灸,对后世影响很大。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张亢在墙壁上碰了一下,就形成了一个“八字”形状。这里的“八字”可能是指张亢留下的印记或者他的动作造成的视觉效果。 译文: When Zhang Jing struck the wall, he left an imprint. 赏析: 这句话通过简洁的描述
“冻雪寒梅双蜡屐,澄江明月一竿丝。”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镐的《句·冻雪寒梅双蜡屐》。诗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冬日景象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1. 冻雪:描述了冬天降下的雪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外衣。 2. 寒梅:指那些在寒冷中依然盛开的梅花,它们不畏严寒,独自绽放。 3. 双蜡屐:指的是穿着用蜡制成的屐(古代的一种鞋)
少时解奏三千牍,老去犹翻十二经。 注释:年少时能解读和奏报三千余份公文,但到了晚年,虽然已经翻阅了十二部经典,却感到力不从心。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年轻时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但在年老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锐气和精力,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处理大量的公务和研读深奥的经典文献。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人老珠黄的深深感叹,同时也反映了文人对知识传承的忧虑
【注释】: 1. 孔雀罗衫:指用孔雀羽毛装饰的罗织品做成的衣服,又称孔雀罗,是一种高档的丝织品。 2. 裁:裁剪,缝制。 3. 珠襦:以珍珠缀饰的短衣。 4. 微露:露出一点。 5. 凤头鞋:即凤头履,古代的一种鞋履。 【译文】: 孔雀羽毛做的衣衫很紧身,短裙下露出了绣有凤凰的鞋子。 【赏析】: 本诗是一首描写女子衣着的诗,通过对女子服饰的细节描述,展现了其优雅的气质和高贵的身份
【注释】 1.人间万事:指世间一切事物。2.老无味:意谓人生已到暮年,一切都没有意思。3.天下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4.秋最愁:指秋天最能触动人们的悲愁情绪,因为秋天的景色容易引发人们对生命易逝、时光易老的感慨。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人,以写人为主,全为写情而设。作者借对秋天的感受,抒发了自己晚年生活的苦闷和无奈。 “人间万事老无味”,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什么都是毫无意义的
【注释】 四野:四方田野。 绿回春补阙:春天来临时,大地又恢复了生机,到处是一片新绿。 乱山:杂乱的山峦。 尘净雨修容:雨水洗净了山野,使山峦显得格外明净秀丽。 【赏析】 此诗为边塞诗中的名篇之一,写春景、边情并举,以春光明媚反衬边地荒凉。 “四野”点明地点,“绿回春补阙”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图景,“补阙”指弥补荒废的年华,暗含诗人有报国无门之意。“乱山”写边地荒凉的景象,“尘净雨修容”
诗句: 甘泉如惠泉。 译文: 甘泉如同惠泉水一样。 注释: 1. 甘泉:古代传说中的仙水,传说中饮其可以长生不老。 2. 如:比喻为,好像。 3. 惠泉:惠泉水,传说中饮用可使人长寿的神水。 赏析: 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甘泉”与“惠泉水”相比较,强调了甘泉的珍贵与神奇。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神水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注释1:竹牖:用竹子做的窗户。 注释2:翻贝叶:贝叶经书,即佛经,迎风翻开。 注释3:铜炉温火:古代铜质的炉灶,用于取暖或烧火。 注释4:龙涎:龙脑的分泌物,一种香精,这里指龙脑香料。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静谧的佛教画卷,竹子作为窗棂,迎风吹动,翻动着贝叶经书;铜炉中燃着的火苗温暖而明亮,养着的龙涎香气四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佛教画卷
注释: 日长人静闻风佩, 雨久堂空生水衣。 译文: 白天时间过长,人们安静地倾听风声, 雨下的时间太久,房屋空旷了生出了水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幽雅的景象。诗的开头两句“日长人静闻风佩”,描写了一种宁静的氛围。太阳长时间悬挂在空中,人们静静地聆听着风的声音,就像佩戴着玉佩一样,这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 “雨久堂空生水衣”描绘了一种湿润而清新的景象。雨水持续不断地落下
【注释】 1. 纷纶:纷繁复杂。委贶:交付、赐予。知:了解。旁达:广泛通达。渗漉:浸润。流恩:流传恩泽。亦下蟠:同样深入地渗透。蟠,盘绕。 2. 赏析: 此诗首句说“纷繁复杂的事物,广为人知;滋润万物的恩泽,也深入到大地之中。”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关爱和尊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以及语言风格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首先读懂原诗,把握诗中所写景物的特征;再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雁飞云抹斜字,鱼跃波摇出没星”,这两句是全诗的颈联,也是整首诗歌的精华所在。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天空中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写得活灵活现,好像它们都在自由地飞翔与嬉戏。其中“斜”字用得好
注释:刚刚破的残雪,水迹才刚露出,云彩黯然,好似知道春天来临。 赏析:首句“水痕才破腊”,描绘了冬季的景象,腊月,意味着冬天的末尾。而此时,残雪尚未融尽,但水迹已经显露出来。第二句“云黯似知春”,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云彩黯然,似乎知道春天即将来临。整首诗通过对残冬和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
【注释】: “数树残花”:数指点,点数,即观察的意思。残花:凋谢的花朵。喜春在:喜悦春天的到来,因为看到树上的花还在盛开就感到春天来了。啼鸟:杜鹃鸟,一种鸣声哀婉的鸟,这里指春天到来时鸣叫的杜鹃鸟。觉山深:感觉山很深,说明山中的景色很深远,有幽静的感觉。 【赏析】: 诗写早春时节,山中景色之美。首句写春意未尽而先感春回。二句写初春时啼鸟之声使人感到春天来临。三、四句写初春时山中景色之幽远和寂静
注释与赏析: 峨眉山多雨,雅江秋天的景色,溢出河岸的清澈波潮奔流至郡城。 译文: 峨眉山上常年多雨,秋季时分雅江的景色格外迷人。 溢出河岸的波涛清澈明亮,奔流进府城的河流潺潺流淌
注释:仙乐在云端刚刚停止,又到宫中经过睿武楼。 赏析:诗中描绘了宫廷音乐的美妙场景,通过"云间乍阕仙韶曲,禁里还过睿武楼",诗人展现了皇宫内音乐的华丽和辉煌,也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奢华和富丽堂皇
【注释】戴公:晋代的名士戴逵。孝王:指晋武帝司马炎。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戴逵和司马炎而作的。首句“再来”即再来访的意思,表明了作者对戴逵的敬重,也表达了他希望与戴逵见面的愿望。“客过”两句写自己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戴公宅”和“客过孝王家”这两个场景,既写出了自己对戴逵的仰慕之情,又暗示了自己的身世之悲,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门阀贵族之间相互拜访的情形。全诗以“再来”和“客过”两个词组为线索
【释义】章江:即今江西省赣江,源出福建武夷山,流经南城县。章江之水:指章江之水绕城而过。抱城:环绕着城。 【赏析】诗人描绘了赣江之水环绕城池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句:兜鍪不胜任,犹可冠貂蝉。 1. 诗句原文: 兜鍪不胜任,犹可冠貂蝉。 2. 译文解释: 头盔虽不足以胜任重任,但仍可以戴着貂蝉之冠。 3. 关键词注释: - 兜鍪:古代军人的头盔。 - 不胜任:不能胜任,承担不起。 - 犹:还、还是。 - 冠:戴、佩戴。 - 貂蝉:古代女子的一种头饰,以貂皮为材料。 4. 赏析: - 诗人通过使用“兜鍪”和“冠貂蝉”
注释:让梅花和雪花一起赏心悦目,让僮仆采摘橘子,过霜降时收获。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乐观态度和坚韧精神
【注释】远:指雁群。入:到。空碧:天空湛蓝如碧玉。浅清:水波不深。译文:天边飞来一群大雁,它们在蔚蓝天空中排成一行行,向南方飞去,仿佛要飞越万里长空。江面上只有一叶小舟,随着水波荡漾,显得十分孤单。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候鸟迁徙的诗歌。诗人用“孤舟浮浅清”来形容候鸟的孤单与凄凉,表达了对候鸟迁徙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理解力
诗句原文:寒无蟹螯持,犹觉非故围。 译文:寒冷中没有螃蟹的螯持,依然感觉到不是原来的环境。 注释:寒无——指冬天寒冷的环境没有螃蟹。螯(áo)——螃蟹的大钳子。持——持握、保持。犹——依然、仍旧。觉——感觉、察觉。非——不是。故——过去的,原来的。围——周围的环境、氛围。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严冬之中依然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即使身处寒冷之地,也能察觉到环境的非同寻常
注释翻译:今天,人们纷纷出城送别这位曾经的州官。 赏析:此诗写饯行之盛况,首句点明饯行的时间和对象;二、三两句描写饯行的场面;末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注释:西山俯瞰着滚滚的大江,蜿蜒曲折如同龙身鳞甲湿漉漉。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面,以西山俯瞰大江为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与壮丽。同时,通过“迤逦龙鳞湿”这一形象的比喻,更加突出了山势的连绵不断,以及江水的汹涌澎湃,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注释:酒能消除余威,使人翻然自新;诗能表达幽思,使人更加清新。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首句“酒敌馀威翻索莫”描绘了饮酒后人们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获得内心的自由与解脱。次句“诗含幽思倍清新”则赞美诗歌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使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第一句“爰有福地直斗牛”,意为“此地有福地,位于天枢星的牛宿”。天枢星即斗宿,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第二句“厥名閤皂形色收”,意为“它的名称为“閤皂”,外形和颜色都收敛”。 注释: - 爰(yuán):这里作动词,表示拥有。 - 福地:指美好的地方。 - 直斗牛:直指天枢星,斗牛指的是天上的星座,即斗宿。 - 厥(què):其,代词。 - 厥名:指名字,名词用作形容词。 - 形:形状。 - 色
【注释】: 霞抹晚空:天边的云彩映照在晚空中,像涂抹上了一层霞光。鱼尾赤:太阳的余晖洒在晚空里,好像一条鱼尾巴一样。水生春渚:春天里的江水在渚上流淌。鸭头青:春天里江中的鸭子,头上的羽毛是青色的。 【译文】: 傍晚时分,天边挂着一弯新月,天空呈现出淡淡的云霞色彩,像被晚霞涂抹一般,而那晚空中的云朵又似鱼儿的尾巴。春日里江水潺潺流过春渚,那水中的鸭儿,头颈上还残留着春天的颜色
【注释】儋州:今广东海南岛儋县。安:怎么。 译文:从贬所回来,一路风光很美,何必要感叹人生路的艰难? 赏析:苏轼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八首》,其中有“我居儋耳思尧舜”一语,意谓自己被贬儋州,犹如尧舜时代被流放于蛮荒之地一般。而此句却与前句相反,认为在儋耳道中(指岭南)还觉得非常可乐,哪里值得感叹呢!这正说明苏轼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伤和绝望,而是非常乐观、旷达的态度
【注释】句七:指农家。黄犊:黄色的牛。拖犁:拉犁,耕田。倦:劳累。青帘:指酒店或酒家。说:卖,叫卖。清:酒清。 【赏析】这首诗写农村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首句写黄犊在田里劳作已到日落时分,第二句写酒家的老板正在高声吆喝着叫卖,第三句写酒家主人正忙于准备晚饭。诗人以“黄犊”、“青帘”、“青帘说酒清”三幅画面,勾画出一幅农家田园生活的画面,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诗句输出:文章得丹桂,仕宦到朱轮。 译文输出:文章得到了像丹桂一样优秀的才华,在官场上获得了如同车轮一样尊贵的地位。 注释:文章指的是文人的写作才能和文采,丹桂是指才华出众的人,朱轮象征着尊贵的地位。 赏析:这首诗通过赞美文人的文章才华和官场地位,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文学事业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化人才的认可和重视,以及文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力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同阴爻呈六穗,或符阳数效三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思考。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奥秘和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追求
【注释】 穷搜:广泛搜求,深入钻研。句:诗歌中的诗句;熟:熟练;通:精通。老练:阅历丰富,经验丰富。世情:世间事理人情。 【赏析】 “穷搜诗句熟”,意思是说作者在广泛搜求和钻研诗句方面非常熟练。“老练世情通”,意思是说作者对世间事理人情有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认识。这两句话是写诗人勤奋好学的精神和深厚的功底。 全诗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刻苦钻研、博学多才的可贵精神
注释:叶子从秋天之后开始变色,颜色在傍晚时分变得红润。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叶变化的诗,诗人通过观察秋叶的色彩变化,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叶从秋后变,色向晚来红"两句诗生动地描述了秋叶从枯萎到繁茂的过程,以及随着时间推移颜色的变化,体现了大自然的规律和美丽
注释:诗如云般飘渺,人似柳般飘逸。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诗比作云和柳,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他认为,诗歌应该如同云一样飘渺不定,充满变化,让人捉摸不透;同时也应该如同柳一样飘逸自然,不受束缚。这种对诗歌的独到理解,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眼光
注释:色空辩说相何妨道,语默都由心不碍禅。 赏析:这是一首禅宗诗,以佛家语汇写禅理,用佛家色彩来描绘佛家的世界观和宇宙观。“色”指一切有为之物,“空”指一切无常,“辨”即分别,“道”即真理,“语默”即语言表达。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对于色空的辩说并不妨碍真理,言语与沉默都由心决定,不会障碍修行
注释:一整年都在外面做客,还没有回到家乡,看到城东的桃花和李花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赏析:诗人在外漂泊多年,一直未能归乡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看到城东盛开的桃树与李树,自然心生欢喜,忍不住放声大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无奈与辛酸
注释:雨水洒在砌石上,使花落得更加凄惨;微风拂动窗檐,带来凉意。 赏析:诗人以雨打芳草、风吹飞花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和对其处境的担忧。诗中的“雨砌”和“风檐”都是诗人眼中的景象,通过这些景象,诗人传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注释:笋供四野,厨间接连不断,酒酿多年,饮后易醉。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农家丰收后的繁忙景象和丰收的喜悦。首句“笋供四宇庖相继”,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时,田野里长满了嫩笋,农夫们忙着采摘,烹饪菜肴的情景;第二句“酒酿多年饮易醺”,则描绘了酒厂酿酒多年,酿造出醇香的酒,饮用后容易醉。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民丰收后的繁忙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热闹与喜悦
注释:在若耶江上吹着樵夫的风,霜降时节洞庭湖边的橘子已成熟。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若耶江上吹着樵夫的风,洞庭湖畔的橘子已经成熟。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将秋天的自然景色和农民的劳作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熊儿投 骥子扶,译文为“小熊儿投向千里马”,表达了一种希望与机遇能够相互匹配的美好期待。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陈师道的诗作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著称。他的创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人生哲思,展示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 此诗中,“熊儿”和“骥子”分别象征着不同的个体
【注释】:铁瓮城,即南京的古城墙。胜气,指金陵(即南京)的繁荣昌盛之气,也比喻帝王的威风。 译文:我站在高处俯瞰铁瓮城的重城,远望那连接着金陵的繁荣气息。 赏析:诗人登上城台,放眼远眺,只见重城高耸入云,金陵城中,楼阁连绵,一派繁华景象。诗人以“俯临”二字勾勒出自己登高远望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壮阔胸怀。“远接”一词,写出了诗人所处位置的开阔视野和金陵城的气势磅礴
注释:沿着溪水边石阶上走,到了寺旁转过松树岗。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游览时的所见所闻。首句“渡溪缘石磴”,交代了诗人是在山中行走的。接着“问寺转松岗”,表明他已经走到了寺庙附近。这里的“问寺”可以理解为询问寺庙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向寺庙中的僧人打听。接下来的“松岗”,指的是寺庙旁边的松树岗,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场景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注释】 其七:指诗中“其七”句。 容:容许、容忍。 意:意愿、意图。 一春:一年。 多:屡次。 被:遭受。 无情:冷酷无情,不体贴人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雨的无情来比喻世态炎凉。全诗四句二十八个字,写尽了世间的冷暖人情
注释:芦根指的是水边的芦苇,紫红色的芦根上结着小螃蟹。枫叶是青色的,鳊鱼的肚子缩成团,像缩头乌龟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象,将秋天的色彩和形态生动地展现出来。首句“芦根紫蟹团脐小”描绘了芦根的颜色、形状和数量;次句“枫叶青鳊缩项来”则描绘了枫叶的颜色、形状和动作。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秋色之中
“我老诗不工,非复薛与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诗作《句》。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深入解析: 1. 诗句原文: 我老诗不工,非复薛与岑。 2. 翻译: 随着年岁增长,我的诗作失去了往日的工整和美感,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与薛、岑等大家相媲美。 3. 关键词注释: - 我老: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年纪的增长。 - 诗不工:指作者的诗歌不再工整细腻,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魅力。 - 薛与岑
《句·有鱼有蟹美如玉,胡不醉呼黄鹤楼》是宋代诗人高似孙的诗句。全诗如下: 1. 诗词原文: 有鱼有蟹美如玉,胡不醉呼黄鹤楼。 2. 诗词注释: - 有鱼有蟹美如玉:形容水中之物既美又珍贵,如同美玉一般。 - 胡不醉呼黄鹤楼:何不沉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去黄鹤楼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3. 赏析: -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饮酒·其七》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描绘了秋天菊花盛开时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辨虽豪白马:这里的“辨”可以理解为辩才或者辩士,而“豪”和“白马”则可能象征着才华横溢和纯洁的形象。整句诗的意思是,虽然辩才出众如白马一般,但谗言也会像苍蝇一样困扰他。 - 谗亦困青蝇:谗言就像青蝇一样,会困扰甚至伤害那些有才华的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谗言的无奈和对于正直被毁的忧虑。
诗句释义: 1. 老觉腰金重:“老”暗示年纪渐长,“腰金”指的是佩戴的金银首饰。这里的“老觉腰金重”表达了诗人因为年岁增长,感觉到身上的金银饰品越来越沉重,反映了一种对物质财富的无奈和厌倦。 2. 慵便枕玉凉:“慵便”即不愿意做某事的意思。这里的“玉凉”可能是指用玉石制成的枕头,感觉凉爽舒适。而“慵便枕玉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态度的反感或不满,认为这样的生活虽然舒适但缺乏意义。
诗句原文: 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 译文注释: 清明时节的烟火还未完全燃尽,花信风已经悄然来临了几次? 赏析: 崔鶠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清明节的氛围和景象。"清明烟火尚阑珊",描述了清明节时烟雾缭绕、烟火袅袅的景象。这里的“阑珊”一词,形容烟火虽然存在,但已经有些消散,给人一种朦胧而悠远的感觉。而“花信风来第几番”则描绘了春风的到来,带来了花朵的消息,暗示春天的到来。
注释:星文象征着某种征兆,巽水直江流则意味着江水是直接流淌的。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联想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命运,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其七”是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七首,展现了他对秋天菊花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 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 秋菊有佳色:描绘了秋天里菊花的美丽姿态,菊花在秋天绽放,展现出其独特的色彩和魅力。 - 裛露掇其英:带露水的采摘方式进一步强调了菊花的美,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细致观察。 - 泛此忘忧物
诗句原文: 但令陶令长为主,莫遣灵芸错认伊。 译文: 但愿让陶渊明这样的贤人成为你的领袖,不要让你的美丽误认为是他。 赏析: 这首古诗是宋代诗人张景脩创作的《句》。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陶渊明,他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以其清新脱俗、淡泊名利的形象而闻名于世。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理想领导者的期待,希望能够有像陶渊明这样德才兼备的人物来引领和指导自己
【注释】 初:当初。陶陶:愉快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初到岭南时写的,诗中反映了他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和兴奋心情,同时流露出他对朝廷的眷恋之情。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移封”指迁官外放,“初闷闷”即初来的不自在;“忽陶陶”即忽然间变得愉快。首句写初来时的不自在,次句写后来的愉悦心情
注释:在金黄的宴会上遇到你,正逢百花盛开的季节。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宴会上的美景和佳人的相遇,充满了浪漫气息。诗中用“金华宴”指宴会,“百花”比喻女子的美丽,“正味”则形容女子的美好如同百花盛开一般。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注释: 何处转添孤客恨? 在哪个地方增添了我的孤独感? 两溪流水一城花。 两条小溪流过,满城都是盛开的花。 译文: 在何处增添我心头的孤独之感? 两条小溪潺潺流淌,满城鲜花盛开。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图。首句“何处转添孤客恨?”表达了诗人独自行走在外时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二句“两溪流水一城花”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景色,两条小溪潺潺流淌,满城都是盛开的花
注释:我手中的笔就像江淹,写出了优美的文字。 赏析:诗人通过自比江淹,表达了对自己文才的自信和对创作诗歌的热情。同时,这也是他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我期许
注释与赏析: 雨声喧:雨声响动,声音喧闹。 莫岛:即“无岛”,没有岛屿的意思。 水色:水的颜色。 借秋空:借用秋天的天空。指雨后天高气爽,天空湛蓝。 译文: 雨声喧闹,如同在空旷的原野中,水光和天色交相辉映。 赏析: 本诗描绘的是一幅雨后原野的图画。雨声喧闹,仿佛在原野中演奏一曲交响乐,而水光和天色相映生辉,更显得生机勃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注释:白云悠闲地飘过水面,清风无意却自开花朵。 赏析:此诗句描绘了大自然中景物的宁静美好,白云和清风都是自然界的元素,它们没有目的性,但却展现出了和谐与美丽。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白云和清风的特性进行了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同时,此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惟有山茶殊奈久,独能探月占春风。” 诗句释义: - “惟有山茶殊奈久”:山茶花是唯一的例外。 - “独能探月占春风”:它独自能够探索月亮和春天的气息。 译文: 只有山茶花与众不同地长久生存着,它能够独自欣赏月亮、感受春风。 赏析: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八月大潮时的涛声、浪花、海水等壮观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神奇而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以主人公穿着衣服走出房间开篇
【注释】 固知:固然。臭味:气味,这里比喻志趣、性格。相类:相似。奈:无奈。萦缠:缠绕。不自由:不能自主。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相思之苦的词。首句点明女子与男子之间有志趣、性格上的差异;次句进一步说明女子虽知二人志趣不同,但她仍被男子所纠缠、所困扰,不能自主;最后以无可奈何之情作结。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却能深刻地刻画出女子的痴情和无奈,充分体现了古代诗词含蓄蕴藉的特点
【译文】 紫蒂黄苞破腊寒,清香旋逐角声残。 【注释】 紫蒂:紫色的花瓣 黄苞:黄色的果实 破腊寒:破除了腊月寒冷 旋逐角声残:随即被角声带走 赏析: 《其七》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咏史抒怀,借咏物以寄情。诗人以紫蒂黄苞为题,描绘了腊月里,花果飘香的景象。紫蒂黄苞破腊寒,清香旋逐角声残。诗人用紫蒂黄苞比喻梅花,暗写梅树在冬天开花,香气沁人心脾。而“角声”则指战鼓之声
手自栽培千个竹,身常枕籍一床书。 注释:我亲手栽培了上千的竹子,经常躺在床上读着书籍。 赏析:诗人以“手自栽培”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读书的勤奋刻苦。他亲手种下了一千株竹子,这需要多少汗水和劳动啊!而自己却“枕籍”,即躺在床上阅读,这是何等的惬意。一个“常”字,既写出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又表现出他读书的勤奋刻苦,更表现出了他读书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精神
【注释】: 香散——指麝香。风前——风中,比喻香气弥漫。 麝:麝香。 浆寒——指酒冷。 霜后——指冬天过后。 蜜:蜂蜜。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丽素雅的图画。首句“香散风前麝”,以写景开篇,将麝香与风前联系起来,形象地写出了麝香散发在空气中的情景。二句“浆寒霜后蜜”,“浆寒”与“霜后”相对应,进一步描绘了蜜的清凉和纯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富有画面感,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注释】 纤尘:微细的灰尘。一色:一片。共:同。霜:这里指月亮。 赏析: 首句“纤尘不动天如水”,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澈、明亮的月夜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无瑕的世界。纤尘:微细的灰尘,用来形容环境之洁净。不动:没有一点动静,表现出环境的静谧。天如水:将天比作水,形容天空的明净。 次句“一色无垠月共霜”,描写了月光下的广阔景象,强调了月光和霜共同营造出的朦胧美。一色:一片色彩
诗句原文: 多应河畔骨,便是屋中人。 译文: 或许河边的枯骨就是他生前的影子,而他生前的身影如今就藏在屋内。 注释: - 多应河畔骨:可能是指诗人的遗骨,或者是他生前与河流有关的经历和记忆。 - 便是屋中人:意味着诗人生前的身影或记忆就在家中,与家中的生活紧密相连。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之情。通过“河畔骨”和“屋中人”的对比
注释:我的性格如同竹叶那样刚硬,然而年老的头发却像芦花一样脆弱。 赏析:此诗是作者晚年自况之作,表现了一种不随流俗、坚持己见的孤傲性格和对岁月流逝无可奈何的心情。诗人以竹叶和芦花为比,既写自己性格刚强,也写自己衰老,表达了一种悲凉之情
注释:不通过一句话来为万乘之主增光,却双手合十向三公致意。 赏析:这句诗是说:皇帝不用你一言半语的劝谏就能使万乘之主增光,反而双手合十对三公表示敬意。言外之意是皇帝太有能耐了,用不着臣子多嘴多舌
注释:偃月仙翁,指的是嫦娥。羽化初,是指嫦娥的魂魄刚刚升入仙境。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嫦娥飞升成仙的景象。诗人以“偃月仙翁”和“羽化初”作为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一个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形象。接下来,诗人用“轻云”来形容月亮,既表现了月亮的轻盈飘逸,又暗示了嫦娥的飘逸之美。最后一句“桂影摇光满地金”,则进一步展现了嫦娥升天时的美丽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她的身影所照亮。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画面感
注释: 仲□:即张仲□,三国时魏国将领。三次被曹操所逐,将军年老多病。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借张仲□的遭遇,来讥讽那些恃宠而骄、不思进取的权贵们。全诗以“其七”为题,是说张仲□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曾被曹操三次征召,但都因“数奇”(命运不好)而未能应命,后来就因病去世了。 诗的开头两句写张仲□三次应征未果,说明他虽有才能,却屡遭挫折,不能施展;“将军老”,则暗示他年岁已高,身体不佳
【注释】: 无己,即白居易的号,当时人称他为白乐天。 【赏析】: 诗是写给白居易的,故用其字号。“两首”,指两篇。此句意谓你(我)有两篇乐天诗给你。 【译文】: 我给你写一帖书信,给你两首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问刘十九》)。 【出处参考】: 此诗出自《全唐诗·白居易集/卷六十五》
诗句:姑射神仙犹饮露,龟台王母未忘桃。 译文:姑射山的神仙们仍然在品尝露水,而传说中的龟台王母也不忘桃花。 注释:姑射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以山水之美著称。龟台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仙,常与瑶池、蟠桃等意象联系在一起。饮露:神仙饮用仙露,象征超凡脱俗和长生不老。未忘桃:王母不忘桃花,暗示她的美丽和诱惑。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神仙们的生活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 柳间黄鸟路,波底白头天。 译文: 在柳树之间飞翔的黄色小鸟,它们在湖底映出的白色身影。 注释: - 柳间黄鸟路:在柳树之间飞翔的黄色小鸟。 - 波底白头天:湖底映出的白色身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鸟儿的活动和水面的倒影,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其中,“柳间黄鸟路”表现了春天的气息,而“波底白头天”则描绘了水面上的反射,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画面。同时
诗句原文: 贡水在东章在西,郁孤台与白云齐。 译文: 东边的章水和西边的贡水交汇在一起,郁孤台高耸入云,与白云并肩。 注释: - 贡水:古代河流的名称,位于今天的江西省赣州市,是赣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 章水:古代河流的名称,发源于今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向东南流,与贡水汇合,形成赣江。 - 郁孤台:位于赣州市的一座古建筑,因地势高峻、景色优美而著名。 - 白云:形容郁孤台上景色壮丽
【注释】 ①海峤:山名,在今四川乐山。②湟中:古县,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③春风灯火:指春天的风,春天的火把。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塞风光的七绝。诗中描绘了一幅春风吹拂、灯火辉煌,笙歌不绝的边地夜景图。 前两句“午夜笙歌连海峤,春风灯火过湟中”,描写的是边地之夜,夜深人静之际,笙歌阵阵,灯火点点,如繁星闪烁一般。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边关生活的无限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赵师秀的《句(其七)》是一首宋代诗人赵师秀创作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和注释: - 瓶(一瓶茶外无祗待): 这里指的可能是诗人手中的茶杯或者水壶,因为“瓶”在古代也常用来指代茶具。 - 无祗待: “祗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恭敬地等待,与“无祗待”结合,意为没有恭敬地等待。 - 同上西楼看晚山: 这里的“同”可能意味着诗人与某人同行
【注释】: 池上:水边。疏烟笼翡翠:形容水边景色清幽,杨柳成荫。 迟日:夕阳。戏蜻蜓:形容蜻蜓在晚霞中飞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景物的小诗,诗人以清新的笔触、优美的意象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图画,使人仿佛看到了那如翡翠般碧绿的水面上,杨柳依依,柳絮飘飞。而水边的阳光斜照,给这美景增添了几许温馨和浪漫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景色的美好,让人心旷神怡
【注释】 西日:夕阳,指傍晚时分。 落楚梅:落在楚国的梅花上,这里比喻春风。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首句“满帆西日催行客”,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江面、船帆满挂、行人匆匆的景象;次句“一夜东风落楚梅”,则描写了春风拂过楚地时,梅花随风飘落,落英缤纷,香飘四溢。两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生动地勾勒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简练,画面感强
【注释】 飞栋新成:飞檐的高楼刚刚建成。会稽山脚:在绍兴市,是会稽郡的辖境。 蘸碧:水波映着青天的颜色。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新建的一座飞檐高阁,它坐落在会稽山脚下、鉴湖水边的美景。 “飞栋新成”,指新建的高楼已建成,高耸入云;“蘸碧轩”,即“飞檐”之“蘸”和“碧轩”(即高楼之顶)之“飞”,都是形容其建筑特点,飞檐直上,与湛蓝天空相接,令人联想到杜甫《望岳》中对泰山巍峨峻拔的描写
【注释】: 青帝,指春神。青帝之车,翠羽饰华盖也。翠华,指春神的车。 素娥,神话传说中的月中仙子嫦娥。 孀,孤独的。 吊,凭吊,悼念。云端,天上。 【赏析】:《其七》是李商隐《无题》系列组诗中的一首。这首诗是写对嫦娥的怀念之情。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素娥”“吊云端”的嫦娥写得栩栩如生,仿佛看到那寂寞的嫦娥在云空独自徘徊,她的身影被冷月照耀着,十分凄清。全诗以“吊”为眼,“月”为线
【注释】 幽寂:寂静;晦:阴暗。猗猗:芳香而美好的样子。佩:佩玉,古人常将玉饰挂在身上,表示高尚或美。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深林中秋雨时的景象:深密的树林里,一片寂静,只有秋雨在阴郁地下着,那丛丛芬芳的兰花也似乎在这寂静的秋天里无所依靠而感到孤独。全诗没有直接写人的心情,而是以物传情,表现了诗人的孤高与清高。 前两句写林子很深,秋雨很密,兰花也很香,但它们却显得有些孤单
在南县的清晨,稻田里升起的烟雾被朝阳染成了金色。西溪刚刚经历了一场雨,水位开始上涨,波光粼粼,仿佛是大自然正在为新的一天做准备。 译文: 在南县的早晨,田里的烟缕被阳光染成金色;西溪刚刚经历了一场雨水,水位开始上升,水面闪烁着光泽,如同大自然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南县和西溪的自然景色,通过“烧畬早”和“落涨初”两个生动的画面
注释:卷衲城的钟声已经断绝,拄着筇竹杖在岳雨中行走。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独自行走在山间小路上的情形。首句以“断”字写城钟的停歇,点明了时间之晚,暗示诗人独行于深山的寂寥。后半句则用“寒”字描绘了岳雨的清寒,烘托出旅途的艰辛和孤寂。全诗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
诗句:故人皆死谁为佛,老我犹生即是仙。 译文: 昔日的知心朋友都离我而去,如今只剩我独自面对这世间;尽管我已年老体弱,但依然觉得生命如同仙境一般美好。 注释: - 故人:老朋友,过去亲密的朋友。 - 皆死:全都死去。 - 谁为佛:谁又能成为佛陀?表示对朋友离去后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 老我:形容自己已至暮年,岁月留痕。 - 犹生:仍然活着。 - 即是仙:即便如此,也不失为神仙般的存在
诗句原文: 向来把得坚牢处,不是晴明不肯飞。 注释解释: - 向来:过去,通常指以前。 - 把得坚牢处:指的是拥有坚定、稳固的地方或立场。 - 不是晴明不肯飞:如果不是在晴朗明亮的天气里,它就不会飞翔。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种生物(可能是鸟类)的生活习性,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守原则和信念的赞美。首句“向来把得坚牢处”寓意着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轻易放弃
诗句:其七 译文:奏邸监狱的冤屈谁来为它辩白,高桥边客死他乡令人悲痛。 注释:本诗通过描绘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景和表达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正义的坚守。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一句“叹息耆旧不复见,欲问土风谁为陈”,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 赏析
【注释】 离:离别。遽:突然。话旧:指叙说过去的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别离相思的诗。首句点题,次句写别后思君之切,结句以问句作结,情深意长。诗中多用虚字,如“何许”、“复何”,使诗句更加空灵蕴藉,余味无穷。 “语离遽何许”,意思是说:你突然地离去了,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一句中的“语”指语言,“遽”是忽然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情人突然离去的惊讶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情。 “话旧复何时”
诗句原文: 强呼膏雨鸠闲管,乍有香泥燕猛忙。 赏析: 这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句“强呼膏雨鸠闲管”,意味着春雨如膏般滋养大地,而鸠鸟则在悠闲地鸣唱,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紧接着,“乍有香泥燕猛忙”描绘了春日里燕子忙碌的身影,它们在温暖的泥土中筑巢,充满活力与热情。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春日画卷。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注释】:稚子:指小孩子。窥:看。数峰:几座山峰,形容山峰稀疏。乘隙:趁隙,趁机。西轩:西面的窗户。 【赏析】:诗人以儿童天真烂漫的好奇眼光来看待窗外景色,用词十分新颖活泼。全诗清新可爱,饶有童趣。 译文: 小孩推开窗向外看,几只雁正飞过天空;几座小山趁着空隙进入了西面的小房间
【注释】: 其七:指这首诗的第七句。霜干叶飘零,指秋日的树叶被霜打过以后,已经干枯而飘落了。日出水清浅,指太阳在水面上,显得十分的清澈,水也浅得不能再深。 译文: 秋天的树叶被霜打过后,已经干枯飘落,而太阳又升到了水面,显得特别清澈,水也浅得不能再深了。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图。诗人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描写了秋日里大自然的变化。“霜干叶飘零”一句,写秋风吹动树木上的叶子,使其干枯落下
诗句:陶写有时欣律熟,去来无着证炉芬。 译文:陶冶心情时,有时喜欢那熟悉和谐的音律,但离去时又无留恋之情,只觉炉中香气四溢芬芳迷人。 比喻心情的陶冶。欣,喜悦,愉快。律,指音乐的规律、旋律。熟,指熟练。去,离去。着,牵挂。证,见证。炉,指炉香。芬,香气。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他善于陶冶自己的心情,享受音乐和生活的愉悦。然而,当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人群时,他却感到无所留恋
【注释】戈矛:古代兵器,泛指军用武器。巡雾夕:巡逻时在傍晚。铙鼓:古代乐器名,此处指军乐。宴萧晨:宴饮于清晨。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军营中的生活和感受。诗的前两句写夜晚的巡逻和早晨的宴会,表现了军纪严明,生活秩序井然;后两句写军中的生活,体现了军人的豪情壮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注释】西北:指长安。西北有高楼,故称。王气:帝王所居之气象。消:消散。 【赏析】诗中“西北”指长安,诗人以“高楼”比喻皇帝的宫殿。东南是唐王朝的发祥地,诗人认为唐王朝的兴盛之地已不再存在了
卞子真赏季,庄生梦还怯。 此句出自宋诗人谢希孟的《句·卞子真赏季》,全诗如下: 卞子真赏季,庄生梦还怯。 赏析: 这句诗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卞子真在这里象征着一位高洁的文人,他欣赏着季节的更迭,感受着自然的韵律;同时,庄子则代表着一种梦幻般的哲学思想,他的“梦还怯”寓意着对现实与理想的模糊界限和不确定性的思考
注释:在莲社中还没有添增宗派,已经向兰亭识得道林。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题诗赞美画家的绘画才能,表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注释:在冥冥的沙水和初降的雁群中,猎猎的芦苇和蒲草秋意渐深。 赏析:诗篇开头两句,描写了一个清冷的秋日夜晚,作者身临其境。第一句写“雁初下”,即大雁刚开始从高空飞过,这是诗人观察的结果;第二句写“秋向深”,即秋天已经到来,这又是诗人的体会。两句都是客观描写,但都蕴含着主观感情,因为这种观察是带着感情进行的。 第三句“猎猎”二字用得极妙。它既形容风声,也形容苇叶。风吹过芦苇时发出的声音
【注释】 其间:指中间的一些人。绝品:极高的品质,这里指品行高洁的人。张禹:西汉初年的一位大臣,以宽厚著称。骨鲠(gěng):比喻人的耿直、刚强。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赞美那些品行高洁之人的同时,也对张禹等小人表示了不满和愤慨。全诗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官场风气的失望之情
诗句:饱闻胸次有云梦,语作惊澜翻舌端。 注释:在胸中已经充满了像云梦那样浩渺无边、波澜壮阔的景象,言语就像掀起的巨浪一样,让人震惊,震撼人心。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胸中景象的无限想象和对言语力量的赞叹。通过比喻,诗人将心中的宏伟景象与惊涛骇浪相比,形象地描绘出言语的影响力。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
注释:风泉旧时听经的僧房已被改为寺院,曾经走过的鸟道也被云雾所封。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游历名山大川后的即景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首句“风泉旧听僧窗改”描绘了诗人在听到泉水声之后,便知道那是从僧人的窗下传来的。这里的“风泉”指的是泉水,而“僧窗”则是指僧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 闭:遮盖。径:小路,小径。晚云:傍晚的云雾。石楼:指石上的楼阁,这里暗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春雨后花径被掩映在细密的雨丝里,晚霞映照在石楼上,显得分外秀丽。后两句是说,我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心情愉快地登上石楼,观赏着美丽的晚霞。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美的画面:春雨过后,花儿开放了,花瓣被雨丝遮掩住了,花径变得模糊不清,而远处的石楼上却升起了绚丽的彩虹
注释:门前的青桧树年老,山寺里的白胡子老人长。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山寺中的形象。诗人通过描绘这位老者的形象,展现了一幅宁静、安详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注释: 莺儿在树林中啼叫,花儿开满了大地。客人三月来此游览,只见草木已长到天空。 赏析: 首句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莺儿欢快地唱着歌,千林的花都开放了,满山遍野都是花。这里的“莺啭”是莺鸟的鸣叫声,是春日的象征,“千林”则是指无数的树木和树林,“花满地”则形容花开得十分茂盛,遍地都是花。 次句写春天的生机勃发,万物生长。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草木茂盛,甚至到了天空的地步
【注释】金盆:指铜盆。翠雀:翠绿色的鸟。晴:晴朗。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铜盆中之水,“不暖”,说明水温很低。“翠雀啄”三句写翠雀在晴日里啄食苔藓的情景。此诗以铜盆、晴日、翠雀、晴苔为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铜盆以生命,将铜盆比作翠雀,生动地描绘出铜盆内寒冷的水和翠雀啄食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