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枫林岸,江平万籁收。
松崖猿袅月,芦渚雁眠秋。
轩冕傥来尔,林泉归去休。
客愁正无奈,孤笛起渔舟。
舟夜
介绍
《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黑夜中独自乘船的所见所感,生动地描绘了渔火与波涛交织出的美丽景色。
《舟夜书所见》以简洁的四句诗呈现,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描绘了一个漆黑无月的夜晚,只有一盏渔灯在河面上闪烁。这一句不仅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深沉的气氛,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渔火在黑暗中的微弱却坚韧的存在。第二句“孤光一点萤”,通过“孤光”一词,突出了那点萤火虫般的渔灯,给人以孤独而坚强的感觉。最后一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则通过微风和波浪的相互作用,将渔火的倒影化作满天星星,这一景象既美丽又短暂,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夜空。
查慎行通过对夜色、灯光和水波的描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他不仅用“月黑”来暗示天色之暗,也用“孤光”和“萤”来象征个人情感上的孤独与坚持。这种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查慎行的这首诗不仅艺术价值高,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独到见解。在这首诗中,查慎行通过对黑夜中的渔火和江面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舟夜书所见》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的诗歌。它不仅是查慎行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夜泊枫林岸,江平万籁收”的意思是:夜泊在枫林岸边,江水平静,万籁无声。“枫林”指江岸上的树林;“江平”是说江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连水鸟的倒影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万籁”,指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万籁”在这里是说万籁俱寂,一片寂静。“猿袅月”中的“袅”意为摇动、摇曳
注释:夜晚,我推开篷窗,月光洒满我的衣襟,听到萧瑟的雁声,仿佛有什么东西坠落下来。我不知道天意为何如此仓促,只见几层厚厚的云彩遮住了万里晴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月夜图景。诗人在舟中静赏月色,却被惊起的雁声所扰,不禁感叹天意之变。诗中的“拓去篷窗”、“月满襟”等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忧虑。而“不知天意何仓卒”一句
【注释】 随处看山一叶舟:随处,到处;一叶(yè),小筏子、小船。 夜深霜月亦兼愁:深夜里,霜气和月光也使人感到忧愁。 翠华此际游何地:翠华,指皇帝的仪仗队。此际,这时候。 甲马尚屯淮海北,旌旗初散楚江头:甲,铠甲;马,战马;旌旗,军旗;屯,驻扎、聚集。 洪涛滚滚乘风势,容易开帆不易收:洪涛,大水波涛;滚滚,汹涌;乘,顺着;易,可以;难,不能;收,收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淮南节度时的作品
诗句解析 1 舟夜:夜晚的江船。 2. 江灯忽向老渔分:江上的灯火突然映照在老渔夫身上。 3. 照见潮生远处闻:通过灯光,看到远方潮水的涨落声。 4. 独鸟半天啼到水:一只孤独的鸟在天空中飞翔,声音传到了水面上。 5. 馀霞终夜散为云:夕阳的余晖最终消失在夜色中,化作了云朵。 6. 楼遮海气昏钟乱:高楼挡住了海面上的雾气,使得寺庙内的钟声变得混乱。 7. 树报秋声落叶纷:树木在秋风中摇曳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诗题“舟夜”及开头四句 诗句: 芦花清浅处,鱼食月光寒。吹笛愁鸿雁,惊飞过碧滩。风多须系艇,露少好垂竿。竹里窥人甚,青青白玉盘。 - 注释: “舟夜”指的是在夜晚乘坐小船的场景。接下来描述了船上的景色、活动以及周围环境。 2. 第二联“吹笛愁鸿雁,惊飞过碧滩。” 译文: 在吹起的笛声中,愁绪如同大雁般飞翔,它们惊慌地掠过清澈的河滩。 3. 第三联“风多须系艇
舟夜 花随鱼上下,时拂钓丝轻。 明月每同宿,白鸥如有情。 露侵书卷湿,波漾酒杯清。 莫掩篷窗卧,秋天半欲明。 注释: 1. 花随鱼上下:花朵随风摇曳,如同在鱼的上方和下方飘动。 2. 时拂钓丝轻:时而轻轻拂动着钓鱼用的细线。 3. 明月每同宿:月亮常常陪伴着我们过夜。 4. 白鸥如有情:白色的鸥鸟仿佛是有感情的。 5. 露侵书卷湿:露水打湿了书卷。 6. 波漾酒杯清:波浪荡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全诗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情感。本诗是诗人在船上所做,表达了作者孤独的情怀。 【答案】 译文 席边即水底,篷外是霜天。 偶得寒更句,孤舟烛不燃。 注释 ①“舟夜”:点明时间与地点,即诗人乘船夜行途中所见的景象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赏析探索清代诗歌之美 1. 作者简介 - 查慎行生平与成就 - 查慎行诗学渊源 - 查慎行作品风格特点 2. 诗词原文与翻译 - 原诗内容解读 - 诗句译文 - 古风新韵对比赏析 3. 诗意与意象分析 - “孤光一点萤”象征意义 - 渔灯倒影中自然景象描绘 - 静动结合手法运用 4. 艺术特色与创作背景 - 五言绝句形式特征 - 诗人心境表达及情感传递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赏析。 第一句:滩声撼月向西风,木叶萧萧到短篷。 译:滩上的水波声把月亮都震得东倒西歪了,阵阵秋风带着枯黄的树叶,扑打着船篷。 赏析:首句写滩声,是舟行途中的景象。滩声是舟行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诗人将听觉和触觉结合在一起,用“撼”字形象地表现滩声之大。“木叶萧萧”,既点明时令为秋季,又写出了秋夜的凄清。“萧萧”二字,既写出树叶的声响,也写出了树叶飘零的情态
舟夜 雨遏云痕重,江宽暑气消。 橹摇乡梦破,风送客心遥。 仄岭衔山月,轻帆顺去潮。 蓬窗间独倚,虚度可怜宵。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句“雨遏云痕重” - 词语注释: “雨遏云”比喻雨水使云层受阻,形成雨迹;“云痕重”表示雨后云层的残留痕迹。 - 诗意解读: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降雨的情景,雨滴打在云上留下的痕迹如同被雨水覆盖,给人一种沉重和连绵的感觉。 次句“江宽暑气消” - 词语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舟夜》。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夜晚江景图,通过描绘江边景色和旅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岸绝潮高云影飞”:这句描绘了一幅潮汐高涨、水位上升的画面,同时云在天空中自由地飘荡。这里的“云影飞”形象地展现了云彩的动态美。 2. “海天寥廓欲何依”:海天相接,无边无际,让人感到迷茫和孤独
舟夜 道人爱夜寂,习静虚舟中。 开帘恐辜月,系缆讵忧风。 眼鸥恋暖渚,归雁喧晴空。 乡心不及水,坐驰徒向东。 注释: 1. 道人:这里指的是船上的道人,他喜欢安静的夜晚。 2. 习静:习惯于在宁静的环境中。 3. 虚舟:指船,因为船漂浮于水面,所以用“虚”来形容。 4. 开帘:打开窗帘。 5. 辜:辜负,这里表示对月亮的欣赏。 6. 系缆:将船缆系在船边。 7. 讵(jù):岂,怎么。 8.
舟夜 浦冻水声死,烟交暮色黄。 一舟风猎猎,两岸日荒荒。 小梦偶然就,孤怀终不忘。 已知行学事,惟有歇心狂。 译文: 在夜晚乘船渡河,河水冻结发出死寂的声音,烟雾与黄昏的天色交织在一起。 小船在风中摇曳,四周都是一片荒野景象。 偶尔的小憩之后,心中的梦想依旧萦绕心头,无法忘怀。 已经知晓学习的重要性,唯有让心灵暂时放松以驱散疲惫。 注释: 1. 浦冻水声死:形容河面上结了冰,声音沉闷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舟夜 - 描述夜晚在船中的孤寂。 - "大风摇独夜":风力强劲,使得夜晚更加寒冷和孤独。 - "远梦断孤舟":远离家乡的梦境被风吹断,象征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2. 不尽江涛涌 - 描述江水的汹涌澎湃,无法停歇。 - "不尽":形容江水永无止境的样子。 - "涌":形容江水波涛滚滚,势不可挡。 3. 分明此际愁 - 明确指出此时此地(舟中)的忧愁。 - "分明"
舟夜 夜寒犹自拥秋衣,水底星河数雁飞。 空得家书无一字,满缄稠叠寄当归。 注释: - 秋衣:秋天的衣服。 - 水底星河数雁飞:银河倒映在水中,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无数大雁排成一行在天空中飞翔。 - 空得家书(dé):没有得到书信。 - 无一字:没有一个字。 - 稠叠(zōu dié):重叠
舟夜 清澄的潭水适合傍晚晴朗时,倒映在波涛中。 停泊的船桨依靠在枫树岸边,铺开筵席面向着橘洲。 露水萦绕着鲛人泣珠,月儿泻落翠娥泛舟。 群仙窈窕接引我,不需再求海上仙山。 注释: 1. 澄潭宜夕霁:澄潭指的是清澈的水潭,宜夕霁意味着这个时间是傍晚晴朗的时候,适合在这里休息。 2. 倒岫入波流:倒岫是指倒映在水面上的山峰,波流是指波涛。这句话描绘了山倒映在水中,波涛中的景象。 3. 宿桨依枫岸
这首诗的原文是:舟夜 岁度西风雨未晴,扁舟徐动暮潮平。 不知旅客情何似,夜半寒江听雁声。 逐句释义如下: 1. 岁度西风雨未晴,扁舟徐动暮潮平。 译文:岁月流转到了西方,风雨还未停歇,扁舟缓缓行驶,夕阳下的江面平静如镜。 2. 不知旅客情何似,夜半寒江听雁声。 译文:我不知道旅途中的旅人心情是怎样的,在深夜寒冷的江面上听着大雁的叫声。 关键词注释: - 岁度西风:指的是季节变换,秋天到来。 -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 注释: 暮烟迷柳岸。这里的“暮烟”指的是夕阳的余晖,它使得原本清晰的景物变得朦胧,而“柳岸”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河岸画面。 - 译文: 暮色中的烟雾缭绕着柳树的岸边。 第二句 - 注释: 息棹听潮归。此处“息棹”是指停船休息,“听潮归”则表示随着潮水的涨落而感到时间的流逝。 - 译文: 在船中停下休息,倾听着潮水声渐渐回归。 第三句 - 注释:
舟夜 日午火伞张,水沸气如炙。 凉风解迎秋,妙意得清夜。 滩声过枕函,百里才一泻。 须臾就平夷,柔橹声未罢。 篷窗三板轻,黄篾缚低架。 稚儿走踆踆,强欲出其罅。 水中云叶鲜,流影忽西射。 妻孥坐两头,明月满裙衩。 微生狎舟楫,风水免惊怕。 何况不失家,白公语堪借。 注释: 1. 日午火伞张:太阳当顶如同一把火伞高悬。 2. 水沸气如炙:水沸腾得像被烤得滚烫。 3. 凉风解迎秋
舟夜 绿鬓去骎骎,孤舟南极临。 滩高挟风近,烛正入江深。 缺月行山鬼,飞霜照水禽。 彗长看渐短,喜慰厌兵心。 解析与注释: 1. 绿鬓去骎骎 - “绿鬓”指绿色的鬓发,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因为“绿鬓”常用于形容年老的男性。“骎骎”形容头发逐渐变白、衰老。整体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的头发开始变得苍白。 2. 孤舟南极临 - 描述了一个孤独的船儿在夜晚靠近北极的场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 “舟夜”是诗题,交代了这首诗的题材是“写景抒情”。全诗三句,第一句“小艇低昂睡不成”,写的是诗人乘船夜行时的情景,第二句“夜深犹自促归程”,写的是诗人深夜仍催促归程的原因,第三句“满窗凉月白于雪,船底忽闻鱼簖声”描写的是诗人乘船时所见之景。 【答案】 译文:夜幕降临,我乘坐的小船在江面上缓缓航行,可是船却像没有睡着一样,不停地摇晃着,无法入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结合题目的要求和重点来筛选诗句并形成答案。“孤舟趁潮去”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突出了诗人夜晚乘船赶潮的情景。“月落江烟昏”写出了夜色朦胧中江上景物的模糊轮廓。“忽闻鸡犬声,知有人家住”写诗人听到鸡狗叫声,知道有人在家,这是在写近景。 【答案】 示例: ①月落江烟昏:月亮落下后,江面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一片朦胧。②孤舟趁潮去
舟夜 寒月挂危樯,惊波下大荒。 秋风千里雁,砧杵万家霜。 独夜看长剑,疏灯倚隐囊。 何人吹玉笛,愁思乱江乡。 注释: - 寒月挂危樯(月亮高悬在高高的船桅上):形容夜晚月光明亮,映照在船上的桅杆上。 - 惊波下大荒(在汹涌的波浪中穿越广阔荒凉之地):形容水势汹涌激荡,船只在大海中航行时遇到大风浪。 - 秋风千里雁(秋天的风从千里之外吹来):形容秋天的风吹拂着远处的大雁飞行,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舟夜 寻常小别上兰舟,回首山城见玉楼。 今夕依然开画桨,前行不觉过芳洲。 如何枕上醒孤梦,翻忆闺中作远游。 听尽船头风与水,绿波东下泪西流。 【注释】 1. 寻常:平常。 2. 兰舟:用兰草装饰的小船,泛指船。 3. 回首:回头看。 4. 山城:山城的简称。 5. 玉楼:用玉石砌筑的高耸的楼阁。 6. 今夕:今夜。 7. 开画桨:划着像画一样美丽的船桨。 8. 前行:向前方前进或驶去。 9.
解析 诗句 1. 寂寞荒郊夜, 2. 孤篷几度过。 3. 江空惊月早, 4. 山远觉云多。 5. 暮色荒如许, 6. 秋光淡若何。 7. 忘机随处得, 8. 前浦发渔歌。 译文 在寂静的荒野中,夜晚,我独自乘坐着一叶扁舟漂泊。 江水空荡,月光早早地就洒落下来;远处的山峰显得更加幽静而神秘,云雾缭绕。 夕阳渐渐西下,荒原上的景色显得愈加萧索凄凉;秋日的阳光也失去了往日的灿烂与温暖。
诗句释义 1. 旷野风千里:描述的是广阔无垠的田野上,有强劲的风吹拂着,仿佛是千里之遥。这里的“旷野”指的是广阔的原野或空旷的地方;“风千里”形容这股风势之大,可以吹遍千里之遥。 2. 荒村月四更:描绘了一座荒芜的村庄在深夜时分的景象,月亮已经升至天空中的最高点,时间是深夜四更(大约子时),这里用“荒村”和“月四更”营造出一种静寂而荒凉的氛围。 3. 寒镫孤夜气
诗句解析 1 月落沙汀早刺船: - 这句诗描述的是月亮还未完全落下,诗人已经开始划船。这里的“刺船”是动词,意为快速地划船。 2. 芦花拥被尚安眠: - “芦花拥被”形容船上的芦花像被子一样覆盖在身上,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而“尚安眠”则说明尽管环境宁静,但仍难以入睡,可能心中有所思虑或未完成的工作。 3. 喧闻雪浪重滩上: - “喧闻雪浪重滩上”描绘了夜晚听到的雪浪声
舟夜 双流浩渺送残春,孤艇凄迷溯暮津。 万事回潮空有泪,残灯相影且为人。 求仁几辈堂堂去,开卷幽情往往新。 一念不回应到海,归田无意誓江神。 注释: 1. 双流浩渺送残春:双流指的是两条河流,浩渺意为广阔无边。送残春表示春天即将结束。 2. 孤艇凄迷溯暮津:孤艇指的是孤独的小船,凄迷意为悲伤迷茫。溯暮津意味着逆流而上。 3. 万事回潮空有泪:万事回潮表示一切回归平静,空有泪指心中充满了泪水。
【注释】 舟夜:即《舟中夜行闻笛》诗。 客枕寒难寐,愁来可奈何:客旅之人,夜深了还难以入睡,愁绪萦绕心间,又有什么办法呢? 全家隔云树,竟日泛烟波:家中的亲人被云雾所隔,整天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飘荡。 人面霜风改,江头雪浪多:人的脸上像被寒风吹得结了霜一样,江头波浪汹涌,雪白一片。 拥衾闲得句,聊尔自吟哦:抱着被子闲坐着,随意吟咏着诗句。 【赏析】 这是诗人夜泊孤舟时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舟夜》。下面逐句翻译和注释: 1. 来往各如梦,孤帆又月明。 释义:往来的船只都像梦境,孤独的船帆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注释:来往的船只都像梦境,形容船只来来往往,如同梦境一般;孤帆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形容夜晚的船帆被月光照亮。 赏析:首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船行之速与梦境相联系,形象地描绘了夜行江上的景色。第二句则通过对“孤帆”的形象描写
【解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舟行所见,表达了一种孤寂的情怀。首句“欲雨不雨晚放晴”,描写了傍晚时分乌云密布,但最终没有下雨,而是天放晴了。次句“篷窗月影破云生”,描写了船篷窗户外月光透过云层洒入,打破了云层的遮蔽。第三句“芦花如雪西风起”,描写了夜晚来临,芦花飘飞,宛如雪花一般。第四句“半夜无人雁一声”,描写了夜半时分,只有大雁在长空里飞翔。 【答案】 译文:傍晚时分乌云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