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作噩,尽强圉单阏,凡七年。
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公元一八一年)
春,正月,初置騄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
夏,四月,庚子,赦天下。
交趾乌浒蛮久为乱,牧守不能禁。交趾人梁龙等复反,攻破郡县。诏拜兰陵令会稽硃俊为交趾刺史,击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以功封都亭侯,征为谏议大夫。
六月,庚辰,雨雹如鸡子。
秋,九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太尉刘宽免;卫尉许彧为太尉。
闰月,辛酉,北宫东掖庭永巷署灾。
司徒杨赐罢。
冬,十月,太常陈耽为司徒。
鲜卑寇幽、并二州。檀石槐死,子和连代立。和连才力不及父而贪淫,后出攻北地,北地人射杀之。其子骞曼尚幼,兄子魁头立。后骞曼长大,与魁头争国,众遂离散。魁头死,弟步度根立。
是岁,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仿效,驴价遂与马齐。帝好为私稸,收天下之珍货,每郡国贡献,先输中署,名为“导行费”。中常侍吕强上疏谏曰:“天下之财,莫不生之阴阳,归之陛下,岂有公私!而今中尚方敛诸郡之宝,中御府积天下之缯,西园引司农之藏,中厩聚太仆之马;而所输之府,辄有导行之财,调广民困,费多献少,奸吏因其利,百姓受其敝。又,阿媚之臣,好献其私,容谄姑息,自此而进。旧典:选举委任三府,尚书受奏御而已;受试任用,责以成功,功无可察,然后付之尚书举劾,请下廷尉覆案虚实,行其罪罚。于是三公每有所选,参议掾属,咨其行状,度其器能;然犹有旷职废官,荒秽不治。今但任尚书,或有诏用,如是,三公得免选举之负,尚书亦复不坐,责赏无归,岂肯空自劳苦乎!”书奏,不省。
何皇后性强忌,后宫王美人生皇子协,后鸩杀美人。帝大怒,欲废后;诸中官固请,得止。
大长秋华容侯曹节卒;中常侍赵忠代领大长秋。
孝灵皇帝中光和五年(壬戌,公元一八二年)
春,正月,辛
资治通鉴 · 卷五十八 · 汉纪五十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宋朝司马光编撰的史书,它详细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宋嘉裕二年(公元1260年)近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部巨著。这部书以时间为线索,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中国历史,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通过《资治通鉴》的阅读,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历史的演变过程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资治通鉴》不仅是历史学者的重要参考书籍,也是公众了解历史、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读物。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 · 卷五十八 · 汉纪五十 起重光作噩,尽强圉单阏,凡七年。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公元一八一年) 春季,正月,初置騄骥厩丞,负责接收和饲养从各郡国征发来的马匹。由于各地豪强垄断马匹交易,马价涨到一匹马可达二百万。 夏,四月,庚子,赦天下。 交趾乌浒蛮久为乱,牧守不能禁。交趾人梁龙等复反,攻破郡县。诏拜兰陵令会稽朱俊为交趾刺史,击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以功封都亭侯
【诗句】 是岁,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仿效,驴价遂与马齐。帝好为私稸,收天下之珍货,每郡国贡献,先输中署,名为“导行费”。 【译文】 这一年,皇帝在后宫设立了集市(列肆),让宫女们进行买卖交易,相互窃取财物和斗殴。皇帝穿上商人的服饰,跟着一起饮酒作乐。又在西园玩弄狗,戴着进贤冠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何皇后的强忌与宫廷内的纷争 1. 何皇后的强忌 - 何皇后因嫉妒王美人生下皇子,心生杀意。她鸩杀王美人的事件震惊了朝廷,引发了皇帝极大的愤怒。 2. 后宫风波 - 何皇后的嫉妒和残忍激起了宫中的不满和恐惧。宦官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不得不出面为她求情,使她免于废黜的命运。 3. 中官与大长秋的更迭 - 随着何皇后的权势逐渐稳固,中常侍赵忠接替了华容侯曹节的大长秋职位
诗句: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译文:孝灵皇帝光和六年(癸亥年,公元183年) 注释:在阿亭道上建造了四百尺高的观览塔。太尉许彧被罢免,任命太常杨赐为太尉。皇帝在上林苑校猎,经过函谷关后,再到广成苑进行狩猎。十二月回宫,皇帝到太学巡视。 赏析:此诗描述东汉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生活状况。通过皇帝的校猎、罢免官员以及太学的巡视等活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威严与秩序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太尉杨赐当时是司徒,上书说:“角欺骗欺骗百姓,遭赦免后不悔改,逐渐滋长蔓延。如今如果派遣州郡去抓捕,恐怕更加骚扰,尽快形成祸患。应该迅速命令刺史、二千石官员,选择流民,各自让他们回归本郡,以孤立削弱他们的党羽,然后再诛杀他们的首领,可以避免劳苦而安定。”恰逢杨赐离开职位,此事就被搁置了。司徒掾刘陶再次上疏申述杨赐先前的主张,说:“角等人阴谋更加严重,四方私下传言说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春,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收马元义,车裂于雒阳。诏三公、司隶案验宫省直卫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诛杀千馀人;下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以为标帜,故时人谓之“黄巾贼”。二月,角自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安平、甘陵人各执其王应贼。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探究宦官赵忠、张让等人物及其政治影响 1. 宦官赵忠与张让权力崛起 - 赵忠与张让在宦官集团中地位显赫 - 赵忠与张让通过封侯获得权势 - 赵忠与张让对朝政产生显著影响 2. 宦官赵忠与张让贪腐行为 - 赵忠与张让贪墨行为被揭露 - 赵忠与张让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腐败 - 赵忠与张让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3. 赵忠与张让与张角勾结 - 赵忠与张让与张角勾结密谋叛乱 -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历史事件与人物解析 1. 事件概述 - 南阳黄巾张曼成攻杀太守褚贡 - 杨赐应对黄巾问题 - 帝免太尉杨赐因寇贼事 2. 历史背景 -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动荡局势 - 豪强垄断马匹交易导致物价飙升 3. 事件分析 - 张曼成对太守褚贡之死的影响 - 杨赐应对黄巾问题的对策及后果 4. 社会影响 - 豪强垄断市场引发社会动荡 - 朝廷对黄巾起义的镇压与失败 5.
诗句一: 资治通鉴 · 卷五十八 · 汉纪五十 译文一: 操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不能审其生出本末,或云夏侯氏子也。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世人未之奇也,唯太尉桥玄及南阳何颙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注释: - 曹操的祖父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他无法确定自己的出生和背景,有人说他是夏侯氏的人。 - 曹操年少时机智灵敏
张曼成屯宛下百馀日。六月,南阳太守秦颉击曼成,斩之。 南阳太守秦颉在六月果断出击,斩杀了张曼成。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南阳地区秩序的恢复与安定。秦颉不仅以勇猛果决闻名,还以其宽厚的治理策略赢得了民心。他通过减轻百姓赋税负担的方式,缓解了社会矛盾,使得南阳地区的民众得以喘息,为后续的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南阳的局势在秦颉的努力下逐渐明朗化。张曼成虽然一度占据了南阳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汉纪五十 北中郎将卢植连战破张角,斩获万馀人,张角等走保广宗。卢植筑围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帝遣小黄门左丰视军,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帝怒,槛车征植,减死一等;遣东中郎将陇西董卓代之。 巴郡张脩以妖术为人疗病,其法略与张角同,令病家出五斗米,号“五斗米师”。秋,七月,脩聚众反,寇郡县;时人谓之“米贼”。
诗句: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译文:冬季,十月,皇甫嵩与张角的弟弟梁在广宗交战,梁的军队精勇,皇甫嵩未能战胜。次日,皇甫嵩关闭营门休息士兵以观察敌军的动向,发现贼军意志稍懈,于是暗中调集军队,天明时,急驰战场,直到下午时分,大破敌军,杀死梁,斩获首级三万三千个,有五万人逃到黄河中溺水而死。张角先已病死,剖开他的棺材戮尸,传首京师。十一月,皇甫嵩再次攻打张角的弟弟宝于下曲阳,斩之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张曼成馀党更以赵弘为帅,众复盛,至十馀万,据宛城。朱俊与荆州刺史徐球等合兵围之,自六月至八月不拔。有司奏征俊,司空张温上疏曰:“昔秦用白起,燕任乐毅,皆旷年历载,乃能克敌。俊讨颍川已有功效,引师南指,方略已设;临军易将,兵家所忌,宜假日月,责其成功。”帝乃止。俊击弘,斩之。贼帅韩忠复据宛拒俊,俊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俊自将精卒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乃退保小城
诗句: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译文:王允被任命为豫州刺史,他成功击败了黄巾军,并从张让的宾客那里得到了与黄巾军勾结的信件。这些信件被上报给了汉灵帝,引起了皇帝的愤怒。虽然张让叩头道歉,但皇帝仍然未能原谅他。 关键词解释: 1. 资治通鉴:一部古代历史典籍,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卷五十八·汉纪五十:指的是《资治通鉴》中的第58卷,第1至第50篇,记载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它详细记载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译文和赏析: 1. 以硃俊为右车骑将军:此句描述了朱俊被任命为右车骑将军的事件。在张角之乱后,各地盗贼蜂起,而朱俊被任命为右车骑将军,负责镇压这些叛乱。 2. 自张角之乱,所在盗贼并起:这句话概述了自张角之乱以来,各地不断有盗贼出现的情况
《资治通鉴》中的樊哙:勇武之臣,忠义之心 1. 前言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一部历史典籍。该作品以年代为序,囊括了从战国到王莽的新朝时期约1300年的史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在这部作品中,北宫伯玉等三辅的叛乱被详细记载,展现了一幅汉朝初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历史图景。而樊哙作为其中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和故事更是引人深思。 2. 事件背景与起因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解析张角之乱及其对东汉的影响 1. 引言 - 张角起义背景与影响 - 张让等宦官在起义中角色 - 张温、袁滂等人的军事贡献 2. 张角起义爆发 - 起义爆发时间与地点 - 张角起义原因分析 - 张让等宦官对起义态度 3. 张角起义过程 - 起义初期军事行动 - 张让等宦官对起义支持 - 张温、袁滂等人军事表现 4. 东汉应对策略 - 皇甫嵩讨伐张角 - 张温
诗句“译文”注释:- 张温: 字文休,东汉时期人物,担任车骑将军,参与讨伐边章等乱兵。 - 董卓: 本名李傕,字仲坚,原为凉州牧,后成为废帝少帝的太傅和相国。 - 孙坚: 字文台,东汉末年的将领,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是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诗歌原文: - 张温: 在汉末乱世中,张温作为车骑将军,曾与孙坚共同参与对边章的征讨。然而,张温的性格傲慢,面对董卓的态度显得颇为不屑。 -
这是一首反映东汉末年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诗歌。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译文】: 今年,皇帝在西园建造了一座万金堂,里面堆满了司农金钱、缯帛等财物。皇帝还把寄居在小黄门、常侍家里的钱分别藏起来几千万。又在河间购买田地住宅,建起了豪华的府第和亭台楼阁。 【赏析】:此诗反映了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一八六年)的情况。这一年春天,江夏的部队将领赵慈发动叛变,杀害了南阳太守秦颉。皇帝为了安抚人心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翻译: - 原文:“五月,壬辰晦,日有食之。” - 译文:五月,壬辰这一天,发生了日食。 - 注释:《春秋》中记载“日食”为一种天文现象,当太阳运行到地球与月球之间时,若两者接近到极点,就可能会发生日食。这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通常不会引起政治或社会动荡。 - 赏析:本段记录了古代文献中常见的天文事件,虽然与当时的政治局势关系不大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诗句与译文对照分析 原文: >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 时北地胡骑数千随贼攻郡,皆夙怀燮恩,共于城外叩头,求送燮归乡里。燮子幹,年十三,言于燮曰:“国家昏乱,遂令大人不容于朝。今后不足以自守,宜听羌、胡之请,还乡里,徐俟有道而辅之。”言未终,燮慨然叹曰:“汝知吾必死邪!圣达节,次守节。殷纣暴虐,伯夷不食周粟而死。再遭世乱,不能养浩然之志,食禄
{^6^] 注释: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是一部由宋代司马光主编的史书,记录了东汉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光作噩,尽强圉单阏,凡七年"是该卷的开篇,意味着从辛酉年(181年)开始计算,历时七年的历史记载。 译文: 初,张温发动幽州乌桓突骑三千人去讨伐凉州,因此中山相、渔阳人张纯请求带领他们,但未被接受,而是由涿令辽西人公孙瓒带领他们出发。当军队到达蓟中时,乌桓因为食物短缺而叛逃回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