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五十九 · 汉纪五十一

起著雍执徐,尽上章敦牂,凡三年。
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公元一八八年)
春,正月,丁酉,赦天下。二月,有星孛于紫宫。
黄巾馀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
三月,屠各胡攻杀并州刺史张懿。
太常江夏刘焉见王室多故,建议以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焉内欲求交趾牧。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乃更求益州。会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耿鄙、张懿皆为盗所杀,朝廷遂从焉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刘虞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焉,鲁恭王之后;虞,东海恭王之五世孙也。虞尝为幽州刺史,民夷怀其恩信,故用之。董扶及太仓令赵韪皆弃官,随焉入蜀。
诏发南匈奴兵配刘虞讨张纯,单于羌渠遣左贤王将骑诣幽州。国人恐发兵无已,于是右部盆落反,与屠各胡合,凡十馀万人,攻杀羌渠。国人立其子右贤王于扶罗为持至尸逐侯单于。
夏,四月,太尉曹嵩罢。
五月,以永乐少府南阳樊陵为太尉;六月,罢。
益州贼马相、赵祗等起兵绵竹,自号黄巾,杀刺史郤俭,进击巴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有众数万,相自称天子。州从事贾龙率吏民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刘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以收人心。
郡国七大水。
故太傅陈蕃子逸与术士襄楷会于冀州刺史王芬坐,楷曰:“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真族灭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愿驱除!”因与豪杰转相招合,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欲因以起兵。会帝欲北巡河间旧宅,芬等谋以兵徼劫,诛诸常侍、黄门,因废帝,立合肥侯,以其谋告议郎曹操。操曰:“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霍是也。伊、霍皆怀至忠之诚,据宰辅之势,因秉政之重,同众人之欲,故能计从事立。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汉纪五十一》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中国历史。这部作品是中国史学的瑰宝,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资治通鉴》由北宋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全书共294卷,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的历史事件。在长达260多年的编纂过程中,司马光对史料进行了严谨的搜集和整理,力求做到真实、全面地反映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

《资治通鉴》分为若干“纪”,每“纪”包含多“卷”和若干“章”。其中,卷五十九至卷六十为“孝灵皇帝中平五”,包括了中平五年(188年)春季正月至三月的史事。该卷主要记载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如孝灵皇帝的即位与赦免天下等。特别是中平五年春,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正月,“丁酉,赦天下”,显示了统治者对于政治改革的重视;二月,有“星孛于紫宫”,预示了天象异常可能带来的政治变动;三月,“屠各胡”兴起于河西白波谷,对太原及河东地区构成了威胁。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体现了作者司马光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分析和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