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凡四年。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七年(辛亥,公元三五一年)
春,正月,丁酉,日有食之。
苻健左长史贾玄硕等请依刘备称汉中王故事,表健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秦王。健怒曰:“吾岂堪为秦王邪!且晋使未返,我之官爵,非汝曹所知也。”既而密使梁安讽玄硕等上尊号,健辞让再三,然后许之。丙辰,健即天王、大单于位,国号大秦,大赦,改元皇始。追尊父洪为武惠皇帝,庙号太祖;立妻强氏为天王后,子苌为太子,靓为平原公,生为淮南公,觌为长乐公,方为高阳公,硕为北平公,腾为淮阳公,柳为晋公,桐为汝南公,廋为魏公,武为燕公,幼为赵公。以苻雄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车骑大将军、雍州牧、东海公;苻菁为卫大将军、平昌公,宿卫二宫;雷弱儿为太尉,毛贵为司空,略阳姜伯周为尚书令,梁楞为左仆射,王堕为右仆射,鱼遵为太子太师,强平为太傅,段纯为太保,吕婆楼为散骑常侍。伯周,健之舅;平,王后之弟;婆楼,本略阳氐酋也。段龛请以青州内附;二月,戊寅,以龛为镇北将军,封齐公。
魏主闵攻围襄国百馀日,赵主祗危急,乃去皇帝之号,称赵王;遣太尉张举乞师于燕,许送传国玺,中军将军张春乞师于姚弋仲。弋仲遣其子襄帅骑二万八千救赵,诫之曰:“冉闵弃仁背义,屠灭石氏。我受人厚遇,当为复仇,老病不能自行;汝才十倍于闵,若不枭擒以来,不必复见我也!”弋仲亦遣使告于燕,燕主俊遣御难将军悦绾将兵三万往会之。
冉闵闻俊欲救赵,遣大司马从事中郎广宁常炜使于燕。俊使封裕诘之曰:“冉闵,石氏养息,负恩作逆,何敢辄称大号?”炜曰:“汤放桀,武王伐纣,以兴商、周之业;曹孟德养于宦官,莫知所出,卒立魏氏之基。苟非天命,安能成功!推此而言,何必致问!”裕曰:“人言冉闵初立,铸金为己像,以卜成败,而像不成,信乎?”炜曰:“不闻。”裕曰:“南来者皆云如是,何故隐之?”炜曰:“奸伪之人欲矫天命以惑人者,乃假符瑞、托蓍龟以自重,魏主
资治通鉴 · 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的成书,标志着中国传统史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记载,更是一部治国理政的参考书籍。它详尽地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变迁,对后世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诗句原文: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译文:从起重光大渊献到尽阏逢摄提格,共经历了四年的时间。 注释: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所主编。它记载了从周朝开始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其中,卷九十九记录了晋朝的第二十一年历史。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记述,展现了晋朝时期的一个历史阶段。通过使用“起重光大渊献
资治通鉴 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魏主闵围攻襄国达一百零余日,赵主祗陷入危机。在危急之下,他舍弃皇帝之号,自称为赵王。为了请求援助,他派遣太尉张举向燕国求援,并承诺将传国玺献给燕国,中军将军张春则向姚弋仲求助。姚弋仲派其子襄率骑二万八千人前来救援,同时告诫他:“冉闵背弃仁义,屠杀石氏家族。我们受到你们的深厚恩惠,定当为复仇而生;然而我年老体衰,无法亲自出征,汝等才能远胜于闵,若不擒拿他回来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俊犹以张举之言为信,乃积柴其旁,使裕以其私诱之,曰:“君更熟思,无为徒取灰灭!”炜正色曰:“石氏贪暴,亲帅大兵攻燕国都。虽不克而返,然志在必取。故运资粮、聚器械于东北者,非以相资,乃欲相灭也。魏主诛剪石氏,虽不为燕,臣子之心,闻仇雠之灭,义当如何?而更为彼责我,不亦异乎!吾闻死者骨肉下于土,精魂升于天。蒙君之惠,速益薪纵火,使仆得上诉于帝足矣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赵并州刺史张平遣使降秦,秦王以平为大将军、冀州牧。燕王逡还蓟。三月,姚襄及赵汝阴王琨各引兵救襄国。冉闵遣车骑将军胡睦拒襄于长芦,将军孙威拒琨于黄丘,皆败还,士卒略尽。闵欲自出击之,卫将军王泰谏曰:“今襄国未下,外救云集,若我出战,必覆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固垒以挫其锐,徐观其衅而击之。且陛下亲临行陈,如失万全,则大事去矣。”闵将止,道士法饶进曰:“陛下围襄国经年
诗句一:初,闵之为赵相也,悉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 译文一:当初,闵之担任赵相时,他把所有储存的粮食全部用来结党营私,和羌人、胡人不断交战,没有哪一个月不打仗。 诗句二:赵所徙青、雍、幽、荆四州人民及氐、羌、胡蛮数百万口,以赵法禁不行,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其能达者什有二、三。 译文二:赵国迁徙的青、雍、幽、荆四州民众和氐族、羌族、胡族百万人口
诗句: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翻译:杜洪、张琚派遣使者召请梁州刺史司马勋。夏季,四月,司马勋率领三万步兵和骑兵奔赴命令地,秦王苻健在五丈原指挥作战。司马勋屡战皆败,退回南郑。苻健因为中书令贾玄硕开始没有上尊号的事情对他怀恨在心,派人告发贾玄硕与司马勋有私通之事,并指控他的几个儿子都被杀了。 注释: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高开至渤海,刘准、封放迎降。慕容俊以封放为渤海太守,封准为左司马,逄约为参军事。逄约因人诱而遇获,更名之曰钓。 译文:高开抵达渤海,刘准、封放出来迎接并投降。慕容俊任命封放为渤海太守,封准为左司马,逄约为参军事。逄约因为别人引诱才归附投降,因此被更名为逄钓。 赏析:此诗描绘了高开到达渤海后,刘准、封放主动出城迎接并投降的场景。慕容俊任命封放为渤海太守,封准为左司马,逄约为参军事
资治通鉴 · 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悦绾还自襄国,俊乃知张举之妄而杀之。常炜有四男二女在中山,俊释炜之囚,使诸子就见之。炜上疏谢恩,俊手令答曰:“卿本不为生计,孤以州里相存耳。今大乱之中,诸子尽至,岂非天所念邪!天且念卿,况于孤乎!”赐妾一人,谷三百斛,使居凡城。以北平太守孙兴为中山太守。兴善于绥抚,中山遂安。 库傉官伟帅部众自上党降燕。 姚弋仲遣使来请降。冬,十一月,以弋仲为使持节
资治通鉴 · 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殷浩想要辞职以避开温峤,又打算用驺虞幡阻止温峤的军队。吏部尚书王彪之对会稽王昱说:“这些人都在为自己打算,不能保国家,为您的计策考虑。如果殷浩辞职,人心将会离散,天子独自坐镇,在这个关头,必定有能承担责任的人,不是你是谁呢!”又说殷浩:“如果他上表问罪,你就做他的头头。事情已经是这样,猜疑和疑虑已经形成,想要做个平民,难道能有一块完整的地吗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是司马光编撰的一部历史典籍,记录了从东晋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到晋穆帝永和八年壬子(公元352年)的大事记。在这段时间内,朝廷开始举行郊祀活动,而会稽王昱则询问了王彪之关于郊祀是否有赦免的情况。《资治通鉴》原文如下: > 朝廷将行郊祀。会稽王昱问于王彪之曰:“郊祀应有赦否?”彪之曰:“自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常谓非宜;凶愚之人,以为郊必有赦
``` 晋纪二十一 尚书左丞孔严言于殷浩曰:“比来众情,良可寒心,不知使君当何以镇之。愚谓宜明受任之方,韩、彭专征伐,萧、曹守管籥,内外之任,各有攸司;深思廉、蔺屈身之义,平、勃交欢之谋,令穆然无间,然后可以保大定功也。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恐难以义感也。”浩不从。严,愉之从子也。 浩上疏请北出许、洛,诏许之。以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荀羡为督统,进屯寿春。谢尚不能抚尉张遇
诗句赏析: 1. 诗歌内容 此诗描绘了魏主闵率领士兵归降晋,送五弟为质。他单骑渡淮,在寿春拜会谢尚,两人一见如故。同时,魏主闵也博学善谈,深受江东人士的敬重。 2. 诗歌风格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对话,展现了魏主闵的英勇形象和对江东人士的影响。全诗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3. 关键词注释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己卯,冉闵至蓟。俊大赦,立闵而责之曰:“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 慕容霸军至绎幕,段勤与弟思陪举城降。 甲申,俊遣慕容评及中尉侯龛帅精骑万人攻邺。癸巳,至邺,魏蒋干及太子智闭城拒守。城外皆降于燕,刘宁及弟崇帅胡骑三千奔晋阳。 秦以张遇为征东大将军、豫州牧。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初,谢尚使戴施据枋头,施闻蒋干求救,乃自仓垣徙屯棘津,止干使者求传国玺。刘猗使缪嵩还邺白干,干疑尚不能救,沉吟未决。六月,施帅壮士百馀人入邺,助守三台,绐之曰:“今燕寇在外,道路不通,玺未敢送也。卿且出以付我,我当驰白天子。天子闻玺在吾所,信卿至诚,必多发兵粮以相救饷。”干以为然,出玺付之。施宣言使督护何融迎粮,阴令怀玺送于枋头。甲子
资治通鉴 · 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赵故西中郎将王擢遣使请降;拜擢秦州刺史。 丁酉,以武陵王晞为太宰。 丙辰,燕王俊如中山。 王午闻魏败,时邓恒已死,午自称安国王。八月,戊辰,燕王俊遣慕容恪、封弈、阳骛攻之,午闭城自守,送冉操诣燕军;燕人掠其禾稼而还。 庚午,魏长水校尉马愿等开鄴城纳燕兵,戴施、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慕容评送魏后董氏、太子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等及乘舆服御于蓟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晋穆帝永和七年(辛亥,351年) 春,正月,丁酉日,出现日食现象。 谢尚派冠军将军王侠攻许昌,攻克城池。 夏,四月,杨群退屯弘农。 冬,十月,谢尚因功升任给事中,驻守石头。 赏析: 在晋穆帝永和七年(辛亥,351年),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先是,苻健建立了前秦,并自称为天王、大单于。接着,谢尚派遣王侠攻打许昌,最终成功攻克该地。随后,杨群退至弘农驻守
诗句赏析 逐句解读,领略经典韵味 1. 原文展示 2. 译文对照 3. 词义解析 4. 语言风格 5. 文化背景 6. 赏析与启示 7. 结语与展望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秦丞相雄攻王擢于陇西,擢奔凉州,雄还屯陇东。张重华以擢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特宠待之。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九年(癸丑,公元三五三年) 春,正月,乙卯朔,大赦。 二月,庚子,燕王俊立其妃可足浑氏为皇后,世子晔为皇太子,皆自龙城迁于蓟宫。 张重华遣将军张弘、宋修会王擢帅骑万五千伐秦。秦丞相雄、卫将军菁拒之,大败凉兵于龙黎,斩首万二千级,虏张弘、宋修
燕主俊遣卫将军恪讨李犊,李犊降后,再向东进攻吕护于鲁口。 秦苻飞在仇池攻击氐王杨初,但被击败;孔持起池阳,刘珍、夏侯显起鄠,乔秉起雍,胡阳赤起司竹,呼延毒起灞城,各自聚集数万人,各请兵支援。秦以左仆射鱼遵为司空。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与军事冲突,以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事件不仅仅是对个体或局部地区的描述,而是整个国家政治格局变迁的缩影。通过分析这些事件的背景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描述了晋怀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姚襄屯兵历阳,燕、秦两国强大,他没有北伐的意愿,因此他在淮河一带广设屯田,训练士兵。殷浩在寿春对姚襄的势力感到威胁,因此将他的几个弟弟囚禁起来,并派遣刺客刺杀了姚襄。魏统死后,他的弟弟魏憬接管了他的部曲。殷浩暗中让魏憬率领五千人袭击姚襄,姚襄杀掉了魏憬,并吞并了他的部队。殷浩对此更加厌恶,派刘启守卫谯城,把姚襄迁到了梁国的蠡台
【诗句】 初,浩阴遣人诱秦梁安、雷弱儿,使杀秦主健,许以关右之任,弱儿伪许之,且请兵应接。浩闻张遇作乱,健兄子辅国将军黄眉自洛阳西奔,以为安等事已成。 【译文】 当初,姚襄暗中派人引诱前秦的梁安、雷弱儿,让他们杀掉苻健,答应给予他们关中的职务,雷弱儿假装同意了此事,并且请求军队来接应配合。姚浩听说张遇已经发动叛乱,他的兄长的儿子、辅国将军黄眉从洛阳向西逃跑,认为雷弱儿等人的事情已经成功。冬天
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一 诗歌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晋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重华疾甚,手令征艾为卫将军。 长宁侯祚及赵长等将为乱,宜尽逐之。 殷浩使部将刘启、王彬之攻姚益于山桑。 姚襄自淮南击之,启、彬之皆败而死。 译文 晋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重华病重,亲自下令征召谢艾为卫将军。 长宁侯姚祚和赵长等人企图作乱,应该全部驱逐。 殷浩派部将刘启、王彬之攻打姚益于山桑,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晋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十年(甲寅,公元三五四年) 春,正月,张祚自称凉王,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立妻辛氏为王后,子太和为太子,封弟天锡为长宁侯,子庭坚为建康侯,曜灵弟玄靓为凉武侯。置百官,郊祀天地,用天子礼乐。尚书马岌切谏,坐免官。郎中丁琪复谏曰:“我自武公以来,世守臣节,抱忠履谦五十馀年,故能以一州大众,抗举世之虏,师徒岁起,民不告疲。殿下勋德未高于先公
资治通鉴 · 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故魏降将周成反,自宛袭洛阳。辛酉,河南太守戴施奔鲔渚。秦丞相雄克司竹。胡阳赤奔霸城,依呼延毒。 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连年北伐,师徒屡败,粮械都尽。征西将军桓温因朝野之怨,上疏数浩之罪,请废之。朝廷不得已,免浩为庶人,徙东阳之信安。自此内外大权一归于温矣。 浩少与温齐名,而心竞不相下,温常轻之。浩既废黜,虽愁怨,不形辞色,常书空作“咄咄怪事”字。久之
资治通鉴 · 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燕卫将军恪围鲁口,三月,拔之。吕护奔野王,遣弟奉表谢罪于燕,燕以护为河内太守。 姚襄遣使降燕。 燕主俊以慕容评为镇南将军,都督秦、雍、益、梁、江、扬、荆、徐、兖、豫十州诸军事,权镇洛水;以慕容强为前锋都督,督荆、徐二州、缘淮诸军事,进据河南。 桓温将攻上洛,获秦荆州刺史郭敬;进击青泥,破之。司马勋掠秦西鄙,凉秦州刺史王擢攻陈仓以应温。秦主健遣太子苌、丞相雄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晋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春,正月,丁酉日。 诗句释义及译文: - 原文: 秦丞相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破之,勋退屯女娲堡。 - 注释: “秦丞相雄”是苻健的字,“司马勋”是晋朝的一位将领,“子午谷”为古代地名,在今陕西境内。 - 译文: 秦国丞相苻雄率领七千骑兵突袭司马勋驻扎在子午谷的营地,最终击败了司马勋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五月,江西流民郭敞等千余人执陈留内史刘仕,降于姚襄。建康震动,以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屯中堂,豫州刺史谢尚自历阳还卫京师,坚守江防。王猛被推荐至长安,初见桓温时,其谈吐自如,旁若无人,使桓温深感佩服。然而,王猛对桓温的军事行动持保留态度,认为应深入敌境,不应急于渡灞水,以防民心不稳。 译文:在五月的某个日子
资治通鉴 · 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呼延毒帅众一万从温还。秦太子苌等随温击之,比至潼关,温军屡败,失亡以万数。温之屯灞上也,顺阳太守薛珍温径进逼长安,温弗从。珍以偏师独济,颇有所获。及温退,乃还,显言于众,自矜其勇而咎温之持重;温杀之。 秦丞相雄击司马勋、王擢于陈仓,勋奔汉中,擢奔略阳。秦以光禄大夫赵俱为洛阳刺史,镇宜阳。秦东海敬武王雄攻乔秉于雍;丙申,卒。秦主健哭之呕血,曰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苻健,字建业,为苻洪第三子。其国号为“大秦”,国运始于皇始元年(351年)。在位期间,国家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变革。本诗描述了苻健在位四年期间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决策,展现了他的统治风格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翻译 秦太子苌攻乔秉于雍,八月,斩之,关中悉平。 苻健奖励抵抗桓温的功绩,任命雷弱儿为丞相,毛贵为太傅,鱼遵为太尉,淮南王生为中军大将军
【注释】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史书,由北宋司马光等人编纂;卷:指书籍的一卷;九十九:表示的是卷的编号。 晋纪二十一:是古代的一种纪传体史书,记录了晋朝的历史。 秦王健:秦朝的一位皇帝,即秦昭襄王。 叔父:对父亲的哥哥的称呼;武都王安:秦朝的一位亲王,即武都王苻坚。 自晋还:从晋国回来。 姚襄:即后赵的国君石勒。 虏:俘虏。 以为洛州刺史:任命为洛州刺史。 十二月:指一年的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