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作噩六月,尽玄黓阉茂,凡一年有奇。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二
◎建中二年辛酉,公元七八一年
六月,庚寅,以浙江东、西观察使、苏州刺史韩滉为润州刺史、浙江东、西节度使,名其军曰镇海。
张著至襄阳,梁崇义益惧,陈兵而见之。蔺杲得诏不敢发,驰见崇义,请命。崇义对著号泣,竟不受诏。著复命。癸巳,进李希烈爵南平郡王,加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督诸道兵讨之。杨炎谏曰:“希烈为董秦养子,亲任无比,卒逐秦而夺其位。为人狼戾无亲,无功犹屈强不法,使平崇义,何以制之!”上不听。炎固争之,上益不平。荆南牙门将吴少诚以取梁崇义之策干李希烈,希烈以少诚为前锋。少诚,幽州潞人也。
时内自关中,西暨蜀、汉,南尽江、淮、闽、越,北至太原,所在出兵,而李正己遣兵扼徐州甬桥、涡口,梁崇义阻兵襄阳,运路皆绝,人心震恐。江、淮进奉船千馀艘,泊涡口不敢进。上以和州刺史张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辛丑,汾阳忠武王郭子仪薨。子仪为上将,拥强兵,程元振、鱼朝恩谗谤百端;诏书一纸征之,无不即日就道,由是谗谤不行。尝遣使至田承嗣所,承嗣西望拜之曰:“此膝不屈于人若干年矣!”李灵曜据汴州作乱,公私物过汴者皆留之,惟子仪物不敢近,遣兵卫送出境。校中书令考凡二十四,月入俸钱二万缗,私产不在焉;府库珍货山积。家人三千人,八子、七婿皆为朝廷显官;诸孙数十人,每问安,不能尽辩,颔之而已。仆固怀恩、李怀光、浑瑊辈皆出麾下,虽贵为王公,常颐指役使,趋走于前,家人亦以仆隶视之。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其将佐至大官、为名臣者甚众。
壬子,以怀、郑、河阳节度副使李艽为河阳、怀州节度使,割东畿五县隶焉。
北庭、安西自吐蕃陷河、陇,隔绝不通,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四镇留后郭昕帅将士闭境拒守,数遣使奉表,皆不达,声问绝者十馀年。至是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七 · 唐纪四十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七,唐纪四十三的记载内容主要涉及唐代德宗建中三年(壬戌年,公元782年)春季发生的一些事件。具体来说包括了河阳节度使李艽领兵逼近卫州,田悦部下守城将领任履虚诈投降后又反叛的情况。此外,还有马燧等人所率各军在漳水之滨屯驻的信息。
在《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七中,“唐纪四十三”不仅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这些记录为后世提供了了解唐朝历史的重要视角,也使人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从政治角度来看,“唐纪四十三”揭示了唐朝中期的政治不稳定性和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例如,河阳节度使李艽领兵逼近卫州,这显示了地方军阀的权力扩张与中央政府控制力的下降,同时也暴露出唐朝中央集权体制的脆弱性。田悦的叛乱则进一步表明,即使是忠心于朝廷的地方势力,也可能因种种复杂因素而发生背叛行为。
在外交关系方面,“唐纪四十三”反映了唐朝对外政策的多变性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例如,马燧等人所率各军在漳水之滨屯驻可能涉及到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唐朝如何应对边疆的军事压力。这些军事行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边疆安全,还涉及到对内对外的策略调整。
在社会经济方面,“唐纪四十三”记录了唐朝晚期的经济衰退和社会矛盾。如任履虚诈投降后再次反叛的情况,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困境和民众生活的困苦。这些事件不仅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状况恶化的直接体现。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七 · 唐纪四十三》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唐代特定历史时期的详细记录,还揭示了那一时期的政治、外交、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为我们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