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十月,不满一年。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三
◎建中四年癸亥,公元七八三年
春,正月,丁亥,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
庚寅,李希烈遣其将李克诚袭陷汝州,执别驾李元平。元平,本湖南判官,薄有才艺,性疏傲,敢大言,好论兵。中书侍郎关播奇之,荐于上,以为将相之器,以汝州距许州最近,擢元平为汝州别驾,知州事。元平至州,即募工徒治城。希烈阴使壮士往应募执役,入数百人,元平不之觉。希烈遣克诚将数百骑突至城下,应募者应之于内,缚元平驰去。元平为人眇小,无须,见希烈恐惧,便液污地。希烈骂之曰:“盲宰相以汝当我,何相轻也!”以判官周晃为汝州刺史,又遣别将董待名等四出抄掠,取尉氏,围郑州,官军数为所败。逻骑西至彭婆,东都士民震骇,窜匿山谷。留守郑叔则入保西苑。
上问计于卢杞,对曰:“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甲午,命真卿诣许州宣慰希烈。诏下,举朝失色。
真卿乘驿至东都,郑叔则曰:“往必不免,宜少留,须后命。”真卿曰:“君命也,将焉避之!”遂行。李勉表言:“失一元老,为国家羞,请留之。”又使人邀真卿于道,不及。真卿与其子书,但敕以“奉家庙,抚诸孤”而已。至许州,欲宣诏旨,希烈使其养子千馀人环绕慢骂,拔刃拟之,为将剸啖之势。真卿足不移,色不变。希烈遽以身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希烈欲遣真卿还,会李元平在座,真卿责之,元平惭而起,以密启白希烈。希烈意遂变,留真卿不遣。
硃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遣使诣希烈,上表称臣,劝进。使者拜舞于希烈前,说希烈曰:“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希烈召颜真卿示之曰:“今四王遣使见推,不谋而同,太师观此事势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中“唐纪四十四”是该卷册中关于唐朝的篇章之一。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历时十九年编撰而成,全书共294卷,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开始的上至五代时期的历史。这部书以其庞大的篇幅、详实的内容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后世重要的历史研究资料,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资治通鉴》的众多卷册中,“唐纪四十四”具体指的是唐代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的相关内容。这一年度内,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在清水举行了盟约。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 诗句: 建中四年癸亥,公元七八三年 春,正月,丁亥,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 庚寅,李希烈遣其将李克诚袭陷汝州,执别驾李元平。元平,本湖南判官,薄有才艺,性疏傲,敢大言,好论兵。中书侍郎关播奇之,荐于上,以为将相之器,以汝州距许州最近,擢元平为汝州别驾,知州事。元平至州,即募工徒治城。希烈阴使壮士往应募执役,入数百人,元平不之觉
诗句: 上问计于卢杞,对曰:“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 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 译文: 唐文宗询问大臣卢杞如何劝降李希烈。卢杞回答说:“李希烈虽然年轻勇猛,但依仗自己的功劳骄慢不敬,身边的将领和幕僚都不敢进言规劝。如果能有位德高望重的儒者来劝导李希烈,说明逆顺的利害关系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 -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遣使诣希烈,上表称臣,劝进。 这句话描述的是四位藩王(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自派遣使者前往梁皇帝朱泚处,向其递交文书,表示愿意效忠并请求加封帝位,以此作为对皇帝的劝勉。 - 使者拜舞于希烈前,说希烈曰:“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 这句描述了四名使者在朱泚面前行礼并发言,强调朝廷对功臣的不公行为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四 历史长卷中的英勇与智谋 1. 戊戌: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被任命为东都汝州节度使,带领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畤的行营兵一万余人讨伐李希烈。同时,德宗皇帝诏令各道共同参与讨伐行动。当哥舒曜率军行进至郏城时,遭遇李希烈前锋将领陈利贞的阻截,经过激战后成功将其击败。此战使李希烈势力受到一定的打击。 2. 壬寅:朝廷下达诏令在上津修筑道路,并设置驿馆,以便各地官员和商旅的往来
淮宁都虞侯周曾、镇遏兵马使王玢、押牙姚憺、韦清密输款于李勉。 译文:淮宁的都虞侯周曾、镇遏兵马使王玢、押牙姚憺和韦清暗中向李勉投降。 注释:淮宁,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县;都虞侯,古代官职名称;镇遏兵马使,负责镇守和控制军队的武官;押牙,官名,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韦清,人名。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周曾等将领在得知自己的军队受到背叛后,决定投靠李勉以寻求帮助的故事。他们秘密地向李勉投降
【诗句】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四 夏,四月,上以神策军使白志贞为京城召募使,募禁兵以讨李希烈。志贞请诸尝为节度、观察、都团练使者,不问存没,并勒其子弟帅奴马自备资装从军,授以五品官。贫者甚苦之,人心始摇。 【译文】 德宗任命神策军使白志贞为京城召募使,招募禁兵讨伐李希烈。志贞请求所有曾担任过节度、观察、都团练使的人,不论生死存亡,都要让他们的子弟率领家奴准备装备跟随军队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唐纪四十四 王武俊以滔既破李晟,留屯瀛州,未还魏桥,遣其给事中宋端趣之。端见滔,言颇不逊,滔怒,使谓武俊曰:“滔以热疾,暂未南还,大王二兄遽有云云。滔以救魏博之故,叛君弃兄,如脱屣耳。二兄必相疑,惟二兄所为!” 六月,李抱真使参谋贾林诣武俊壁诈降。武俊见之。林曰:“林来奉诏,非降也。”武俊色动,问其故,林曰:“天子知大夫宿著诚效,及登坛之日,抚膺顾左右曰:‘我本徇忠义
这首诗是关于唐代税收制度的记录,具体来说是关于税间架和除陌钱两种税收方法的实施情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庚戌,初行税间架、除陌钱法。 庚戌日,开始实行税间架和除陌钱这两种税收方法。 时河东、泽潞、河阳、朔方四军屯魏县,神策、永平、宣武、淮南、浙西、荆南、江泗、沔鄂、湖南、黔中、剑南、岭南诸军环淮宁之境。 当时,河东、泽潞、河阳、朔方四支军队驻扎在魏县,神策、永平、宣武、淮南
【译文】 丁卯,将郴王李迁之调为丹王,鄜王李遘调为简王。庚午,答复蕃国判官监察御史于頔和吐蕃使者论剌没藏从青海归来,说边境已定,请求派区颊赞回国。秋季,七月,甲申日,任命礼部尚书李揆为入蕃会盟使。壬辰,诏令诸将与区颊赞在城西盟誓。李揆有才望,卢杞厌恶他,所以让他入吐蕃。李揆对皇帝说:“李揆不畏惧遥远的地方,怕死在路途中,不能传达陛下的命令!”皇帝为之感到悲伤,对卢杞说:“李揆恐怕年纪大了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四》是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详细记录了唐朝中期的历史事件。其中,壬戌日发生的事件,涉及到汴西运使崔纵和魏州四节度都粮料使的任命,以及与淮宁将李克诚的战斗等情节,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具体如下: 1.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壬戌,以汴西运使崔纵兼魏州四节度都粮料使。纵,涣之子也。” 诗中描述了德宗皇帝在壬戌这一天
译文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四 皇帝命令泾原等诸道军队救援襄城。冬季,十月,丙午日,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五千士兵到达京城。军士冒着大雨,天气十分寒冷,许多人带着自己的子女前来,期望能获得丰厚的赏赐来回报他们的家人。到达后,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丁未日,军队抵达浐水附近,皇帝诏令京兆尹王浐犒赏军队,仅提供了一些粗糙的食物和蔬菜。众人愤怒,将食物蹴到一边并倒掉,并大喊:“我们即将战死沙场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初,神策军使白志贞掌召募禁兵,东征死亡者志贞皆隐不以闻,但受市井富儿赂而补之,名在军籍受给赐,而身居市廛为贩鬻。司农卿段秀实上言:“禁兵不精,其数全少,卒有患难,将何待之!”不听。至是,上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贼已斩关而入,上乃与王贵妃、韦淑妃、太子、诸王、唐安公主自苑北门出,王贵妃以传国宝系衣中以从。后宫诸王、公主不及从者什七八。 初,鱼朝恩既诛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五源休以使回纥还,赏薄,怨朝廷,入见泚,屏人密语移时,为泚陈成败,引符命,劝之僭逆。泚喜,然犹未决。宿卫诸军举白幡降者,列于阙前甚众。泚夜于苑门出兵,旦自通化门入,骆驿不绝,张弓露刃,欲以威众。 网页时间是:2024-09-26 朱泚(cǐ),字号不详,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区)人,唐朝中期将领,蓟州刺史朱怀珪之子。朱泚年少从军,身材壮伟,轻财好施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四 凤翔、泾原将张廷芝、段诚谏将数千人救襄城,未出潼关,闻硃泚据长安,杀其大将陇右兵马使戴兰,溃归于泚。泚于是自谓众心所归,反谋遂定,以源休为京兆尹、判度支,李忠臣为皇城使。百司供亿,六军宿门,咸拟乘舆。 辛亥,以浑瑊为京畿、渭北节度使,行在都虞候白志贞为都知兵马使,令狐建为中军鼓角使,以神策都虞候侯仲庄为左卫将军兼奉天防城使。 朱泚以司农卿段秀实久失兵柄
诗句翻译: 1.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 - 指的是《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典籍中的第28卷,记载了唐朝的第44年。 2. "上初至奉天" - 皇帝刚刚到达奉天,即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3. "诏征近道兵入援" - 皇帝下诏命令附近的军队前来援助。 4. "有上言”朱泚为乱兵所立,且来攻城,宜早修守备。” - 有人说:“朱泚是被叛乱的士兵拥立的,而且现在正来攻打城防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 李希烈派遣泾原兵马使韩旻率领三千精锐部队,声称迎接大驾,实则袭击奉天。当时奉天防御薄弱,段秀实告诉岐灵岳:“事情紧急了!”让岐灵岳假借姚令言的符节,命令韩旻暂归,待大军一同出发。在姚令言的符节尚未到达之前,段秀实倒用司农印盖下符节,招募善走的人追赶韩旻。韩旻抵达骆驿时,得到符节返回。段秀实对同谋说:“韩旻来了,我们这些人无路可逃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 壬子,以少府监李昌雏为京畿、渭南节度使。 凤翔节度使、同平章事张镒,性儒缓,爱好修饰边幅,不善于军事,听说皇帝在奉天,想要迎接大驾,准备了行装服饰和财物,献给皇帝。后营将李楚琳,为人剽悍,军中畏惧他,曾经侍奉朱泚,被朱泚所厚爱。行军司马齐映与同幕齐抗对张镒说:“不除掉李楚琳,一定会成为乱首。”张镒命李楚琳出屯陇州。李楚琳托辞没有按时发兵
诗句译文: 齐映与齐抗一同前往奉天,被任命为御史中丞,侍御史。楚琳自为节度使,降于朱泚。陇州刺史郝通也投降了李楚琳。商州团练兵杀其刺史谢良辅。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四,是唐朝时期的历史记载。其中,齐映和齐抗是同僚,两人在奉天一同赴行在,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和侍御史。楚琳自为节度使,投降于朱泚。商州团练兵杀了他们的刺史谢良辅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 哥舒曜食尽,弃襄城奔洛阳。李希烈陷襄城。右龙武将军李观将卫兵千馀人从上于奉天,上委之召募,数日,得五千馀人,列之通衢,旗鼓严整,城人为之增气。姚令言之东出也,以兵马使京兆冯河清为泾原留后,判官河中姚况知泾州事。河清、况闻上幸奉天,集将士大哭,激以忠义,发甲兵、器械百馀车,通夕输行在。城中方苦无甲兵,得之,士气大振。诏以河清为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四 朱泚遣使遗朱滔书,称:“三秦之地,指日克平;大河之北,委卿除殄,当与卿会于洛阳。” - 诗句: 朱泚派遣使者至朱滔处,声称将攻克三秦之地(今陕西及甘肃一带),并在黄河以北地区消灭敌人。他邀请朱滔在洛阳与他会面,表示愿意共同合作对抗李适。 - 译文: 朱泚亲自率领军队进逼奉天,声势浩大,自称是天子,并扬言要与朱滔在洛阳会晤。 - 关键词: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 译文:资治通鉴中,我与陆贽谈论过去的混乱,深感自责。陆贽说:“到今天的灾难,都是群臣的罪过。”皇帝说:“这也是天命,非人事所能左右。” 注释:1.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古代中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2. 卷二百二十八:资治通鉴的某个章节编号。 3. 唐纪四十四:唐朝的第四十四个年号记录
田悦说王武俊使与马寔共击李抱真于临洺,译文: 在唐朝的动荡时期,各地诸侯纷纷割据,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其中,王武俊和田悦是两个重要的力量,他们之间的争斗和勾结对于整个唐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田悦说服王武俊与马寔共击李抱真于临洺,这一行动虽然表面上看似是为了对抗李抱真,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战略上的布局。通过这种方式,田悦成功地吸引了王武俊的注意力,使得他无法专注于其他势力的打击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四 汝、郑应援使刘德信将子弟军在汝州,闻难,引兵入援,与泚众战于见子陵,破之。以东渭桥有转输积粟,癸亥,进屯东渭桥 译文:汝州的刘德信听到奉天城的危机后,带领他的子弟军前去救援。他在见子陵与朱泚的军队交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由于东渭桥有丰富的粮食储备,所以他又选择在那里驻扎下来。 赏析:此句反映了唐朝末年,面对国家危难之时,各地将领纷纷响应号召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二十八 唐纪四十四 壬申,王武俊与马寔至赵州城下。初,朱泚镇凤翔,遣其将牛云光将幽州兵五百人戍陇州,以陇右营田判官韦皋领陇右留后。及郝通奔凤翔,牛云光诈疾,欲俟皋至,伏兵执之以应泚,事泄,帅其众奔泚。至汧阳,遇泚遣中使苏玉赍诏书加皋中丞,玉说云光曰:“韦皋,书生也。君不如与我俱之陇州,皋幸而受命,乃吾人也。不受命,君以兵诛之,如取孤豚耳!”云光从之。皋从城上问云光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