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上章摄提格,尽柔兆涒滩,凡七年。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咸通十一年(庚寅,公元八七零年)
春,正月,甲寅朔,群臣上尊号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赦天下。
西川之民闻蛮寇将至,争走入成都。时成都但有子城,亦无壕,人所占地各不过一席许,雨则戴箕盎以自庇。又乏水,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将士不习武备,节度使卢耽召彭州刺史吴行鲁使摄参谋,与前泸州刺史杨庆复共修守备,选将校,分职事,立战棚,具砲檑,造器备,严警逻。先是,西川将士多虚职名,亦无禀给。至是,揭榜募骁勇之士,补以实职,厚给粮赐,应募者云集。庆复乃谕之曰:“汝曹皆军中子弟,年少材勇,平居无由自进,今蛮寇凭陵,乃汝曹取富贵之秋也,可不勉乎!”皆欢呼踊跃。于是列兵械于庭,使之各试所能,两两角胜,察其勇怯而进退之,得选兵三千人,号曰“突将”。行鲁,彭州人也。戊午,蛮至眉州,耽遣同节度副使王偃等赍书见其用事之臣杜元忠,与之约和。蛮报曰:“我辈行止,只系雅怀。”
路岩、韦保衡上言:“康承训讨庞勋时,逗桡不进,又不能尽其馀党,又贪虏获,不时上功。”辛酉,贬蜀王傅、分司,寻再贬恩州司马。
南诏进军新津,定边之北境也。卢耽遣同节度副使谭奉祀致书于杜元忠,问其所以来之意。蛮留之不还。耽遣使告急于朝,且请遣使与和,以纾一时之患。朝廷命知四方馆事、太仆卿支详为宣谕通和使。蛮以耽待之恭,亦为之盘桓,而成都守备由是粗完。甲子,蛮长驱而北,陷双流。庚午,耽遣节度副使柳槃往见之,杜元忠授槃书一通,曰:“此通和之后,骠信与军府相见之仪也。”其仪以王者自处,语极骄慢。又遣人负彩幕至城南,云欲张陈蜀王厅以居骠信。
癸酉,废定边军,复以七州归西川。
是日,蛮军抵成都城下。前一日,卢耽遣先锋游弈使王昼至汉州诇援军,且趣之。时兴元六千人、凤翔四千人已至汉州,会窦滂以忠武、义成、徐宿四千人自导江奔汉州,就援军以自存。丁丑,王昼以兴元、资、简兵三千馀人军于毘桥,遇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介绍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内容,主要记载了唐代宗在位期间的事件。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该作品以其详实的史料、严谨的考据和清晰的逻辑结构,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典范之作。其内容不仅包括重大的政治事件,如皇帝更迭、战争胜利与失败等,还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信息。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起上章摄提格,尽柔兆涒滩,凡七年。 唐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咸通十一年(庚寅,公元八七零年) 春季,正月,甲寅朔,群臣上尊号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赦天下。 西川之民闻蛮寇将至,争走入成都。时成都但有子城,亦无壕,人所占地各不过一席许,雨则戴箕盎以自庇。又乏水,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将士不习武备,节度使卢耽召彭州刺史吴行鲁使摄参谋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唐纪六十八 路岩、韦保衡上言康承训讨伐庞勋时,逗桡不进,不能尽其馀党,贪虏获,不时上报功。辛酉,贬蜀王傅、分司,寻再贬恩州司马。 南诏进军新津,定边之北境也。卢耽遣同节度副使谭奉祀致书于杜元忠,问其所以来之意。蛮留之不还。耽遣使告急于朝,且请遣使与和,以纾一时之患。朝廷命知四方馆事、太仆卿支详为宣谕通和使。蛮以耽待之恭,亦为之盘桓,而成都守备由是粗完。甲子,蛮长驱而北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庚寅,公元870年) 二月: - 日期与事件:正月初一,即甲寅朔日。 - 背景描述:在成都的唐朝军队面对四面来攻的蛮族军队进行顽强抵抗,利用钩缳等工具将其进攻武器和物资引燃烧毁,最终导致攻城者死亡。 - 关键行动:卢耽将军杨庆复和李骧率领突将出城迎战,成功击杀两千多名敌军。当夜,他们焚烧了三千多件攻城器械并返回。 - 蜀地反应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 初,韦皋招南诏以破吐蕃,既而蛮诉以无甲弩,皋使匠往教之,数岁,蛮中甲驽皆精利。又,东蛮苴那时、勿邓、梦冲三部助皋破吐蕃有功。其后边吏遇之无状,东蛮怨唐深,自附于南诏,每从南诏入寇,为之尽力,得唐人,皆虐杀之。朝廷贬窦滂为康州司户,以颜庆复为东川节度使,凡援蜀诸军,皆受庆复节制。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唐代的一段军事历史,描述了唐朝在对抗外敌入侵时的一些军事行动和结果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初,朝廷使颜庆复救成都,命宋威屯绵,汉为后继。威乘胜先至城下,破蛮军功居多,庆复疾之。威饭士,欲追蛮军,城中战士亦欲与北军合势俱进,庆复牒威,夺其军,勒归汉州。蛮至双流,阻新穿水,造桥未能成,狼狈失度。三日,桥成,乃得过,断桥而去,甲兵服物遗弃于路,蜀人甚恨之。 黎州刺史严师本收散卒数千保邛州,蛮围之,二日,不克,亦舍去。颜庆复始教蜀人筑壅门城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二 唐纪六十八 春,正月,甲寅朔,群臣上尊号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赦天下。以邛州刺史吴行鲁为西川留后。光州民逐刺史李弱翁,弱翁奔新息。左补阙杨堪等言:“刺史不职,百姓负冤,当诉于朝,置诸典刑,岂得群党相聚,擅自逐除,乱上下之分!此风殆不可长,须加严制,以惩来者!”从之。 五月,丁丑,太子少傅李胶等状: “徐州虽屡经祸乱,未必比屋顽凶;盖由统御失人,致生奸回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译文:魏博节度使何全皞年少轻狂,暴虐残忍,削减了将士们的衣禄。将士们因此发动叛乱,何全皞单枪匹马逃亡,结果被追兵所杀,大将韩君雄被推举为留后。成德节度使王景崇为此事求得朝廷旌节。九月,庚戌日,朝廷任命韩君雄为魏博留后。丙辰日,朝廷任命刘瞻为同平章事,兼任荆南节度使。温璋因罪被贬至振州司马。温璋感叹道:“生不逢时,死何足惜!”当晚,他服药自杀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冬,十月,癸卯,西川留后吴行鲁被任命为准节度使。十一月,辛亥,兵部尚书、盐铁转运使王铎升为礼部尚书兼同平章事。丁卯日,徐州再次被设为感化军节度。十二月,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晋升为同平章事。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咸通十二年(辛卯年,公元871年) 春,正月辛酉,文懿公主逝世。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路岩与韦保衡关系密切,权势极大,但最终因争权而产生裂痕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五月,上幸安国寺,赠僧重谦、僧澈沉檀讲座二,各高二丈。设万人斋。 秋,七月,以兵部尚书卢耽同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冬,十月,以兵部侍郎、盐铁转运使刘鄴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咸通十三年(壬庚,公元八七二年) 春,正月,幽州节度使张允伸得风疾,请委军政就医。许之,以其子简会为留后。疾甚,遣使上表纳旌节。丙申,薨。
以下是《资治通鉴》中关于懿宗咸通十一年的相关诗句及其译文和注释: 1.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唐纪六十八》中的诗句为“以张公素为平卢留后。” 译文:任命张公素为平卢节度使。 赏析: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军事将领的任命,强调了张公素的军事职责和地位。 2. 诗句:“五月,国子司业韦殷裕诣阁门告郭淑妃弟内作坊使敬述阴事。” 译文:五月份
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的动荡与决策 公元873年,唐朝在经历了一场内乱之后,迎来了新的挑战。张公素以卢龙留后的身份登上舞台,他的性格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张公素,一个范阳人,曾事于张允伸,并因战功累迁至平州刺史。然而,当张允伸去世后,他的子张简会成为留后,张公素却因军队的支持而自立为节度使,此举直接挑战了朝廷的权威。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懿宗皇帝李漼采取了相对克制的态度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唐纪六十八 译文:五月,丁亥日,皇帝任命西川节度使路岩兼任中书令。 注释:此句说明了路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同时兼任中书令,这显示了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赏析:此句简洁地描述了路岩的官职变动,强调了他在当时朝廷中的高级别。 诗句:南诏寇西川,又寇黔南,黔中经略使秦匡谋兵少不敌,弃城奔荆南。 译文:南诏国侵犯了西川和黔南地区,而黔中的经略使秦匡谋由于兵力不足
网页时间是:2024-11-16 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李儇即位,授韦保衡为司徒。后因其它的罪行被人所揭发,再加昔日的诽谤,韦保衡被贬为贺州刺史,再贬澄迈县令,后坐罪赐死。 但刘、韩把持朝政也未能长久,很快又被另一宦官田令孜取代风云人物 九月,有怨家告发韦保衡阴私事,僖宗乃贬之为贺州刺史,十月,再贬崖州澄穆令,随即赐其自尽。 其弟翰林学士、兵部侍郎韦保被贬宾州司户。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癸卯,赦天下。 西川节度使路岩,喜声色游宴,委军府政事于亲吏边咸、郭筹,皆先行后申,上下畏之。尝大阅,二人议事,默书纸相示而焚之,军中以为有异图,惊惧不安。朝廷闻之,十一月,戊辰,徙岩荆南节度使。咸、筹潜知其故,遂亡命。 以右仆射萧邺同平章事,充河东节度使。 十二月,巳亥,诏送佛骨还法门寺。 再贬路岩为新州刺史。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上
路岩生平及评价 探究唐中期政治家之路岩生平与影响 1. 人物简介 - 出生地与家庭背景 - 早年成就与经历 - 政治生涯概览 2. 早期仕途 - 进入官场初期 - 科举考试及选拔 - 初入仕途表现 3. 权力斗争与政治策略 - 与韦保衡共事与冲突 - 路岩与韦保衡关系 - 路岩在朝堂影响力 4. 政治决策与政策实施 - 经济改革举措 - 军事扩张与防御 - 法律与司法系统改进 5. 社会文化影响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唐纪六十八》是唐代司马光编纂的一部重要史书,其中记载了唐代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的历史事件。该年,懿宗皇帝李漼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十四年;其子李讣告继位为昭圣恭惠孝皇帝。 这一年中,唐朝的政治局势和对外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是宰相裴坦的去世,他的职位由刘瞻接任。裴坦的去世让当时的政坛震动,而刘瞻的上任则是唐朝政治局势的一个转折点。
诗句: 1. 群臣上尊号曰圣神聪睿仁哲孝皇帝。 2. 改元,表明新的开始。 译文: 在唐朝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正月初一,大臣们上奏称皇帝为“圣神聪睿仁哲孝皇帝”,并更改年号,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和新的治理理念的推行。 关键词句注释: - 圣神:形容皇帝智慧和德行超凡,具有神圣的品质。 - 聪睿:聪明睿智,能够洞察事物本质。 - 仁哲:具有仁爱之心和智慧,能明智地处理事务。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唐纪六十八 十二月,党项、回鹘寇天德军。此时,党项与回鹘联合侵掠天德军。天德军是唐代边防重镇,位于今山西西北部,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地位。党项和回鹘的联合侵掠,无疑给当地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朝廷决定派遣大军进行讨伐。然而,感化军报告,群盗正在各地大肆劫掠,州县官员无力禁捕。朝廷因此敕令兖州、郓州等道派兵前往征讨,以解地方之困。 南诏乘胜陷黎州
诗句: 1. 初,回鹘屡求册命,诏遣册立使郗宗莒诣其国。会回鹘为吐谷浑、嗢末所破,逃遁不知所之。诏宗莒以玉册、国信授灵盐节度使唐弘夫掌之,还京师。 2. 上年少,政在臣下,南牙、北司互相矛楯。自懿宗以来,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 3. 濮州人王仙芝始聚众数千,起于长垣。 4.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乾符二年(乙未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唐纪六十八 译文:唐朝懿宗时期,皇帝李的儿子李登基为普王。小马坊使田令孜受到宠爱,即位后,被派到枢密院任知枢密使,后来升为中尉。当时李十四岁,沉迷于游戏,政事全交给了田令孜,称他为“阿父”。田令孜读书不多,但擅长巧数,招权纳贿,提拔官员和赐予红紫色时从不请示李。见到李时,常备两盘水果与李对饮,然后才离开。李和内园的小孩儿亲近,赏赐乐工、伎儿,花费动以万计,府库空竭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三月,魏博节度使韩简被晋升为节度使。去年,感化军发兵至灵武进行防秋,恰逢南诏入侵西川。朝廷命令韩简前去救援。韩简到达成都前未及进城,蛮族人退却,他只好返回凤翔;到凤翔后,又不肯前往灵武。他想要私自回徐州,但被内养王裕本和都将刘逢搜捕并斩杀了胡雄等人八人,众人才安定下来。 南诏围攻成都,杨庆复用优厚的待遇招募突将以防御敌军,成都因此得以保全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兼侍中。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等六十九人有战功,节度使赵隐赏以职名而不给衣粮,郢等论诉不获,遂劫库兵作乱,行收党众近万人,攻陷苏、常,乘舟往来,泛江入海,转掠二浙,南及福建,大为人患。五月,以太傅、分司令狐綯同平章事,充凤翔节度使。司空、同平章事萧亻放薨。六月,以御史大夫节蔚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辛未,高骈阴籍突将之名,使人夜掩捕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译文:王仙芝与其党尚君长攻陷濮州、曹州,众至数万。天平节度使薛崇出兵击之,却反而被王仙芝打败。冤句人黄巢亦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巢少与仙芝皆以贩私盐为事,善骑射,喜任侠,粗涉书传,屡举进士不第,遂为盗。与仙芝攻剽州县,横行山东,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数月之间,众至数万。 注释:此诗出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二卷唐代纪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八月,李茂勋被任命为卢龙节度使。九月,左补阙董禹上谏皇帝进行游猎活动和乘坐驴车击球游戏,皇帝赐给董禹金帛以表彰他的行为。邠宁节度使李侃请求为假父华清宫使道雅求赠官职,董禹上疏反对宦官,被枢密使杨复恭等人诉诸朝廷,最终董禹被贬为郴州司马。董禹的上疏中对宦官的批评引起了皇帝的关注。昭义军发生叛乱,大将刘广驱逐了节度使高湜,自立为留后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乾符三年(丙申,公元八七六年) 春,正月,天平军奏遣将士张晏等救沂州,还,至义桥,闻北境复有盗起,留使扞御。晏等不从,喧噪趣郓州。都将张思泰、李承祐走马出城,裂袖与盟,以俸钱备酒肴慰谕,然后定。语本军宣慰一切,无得穷诘。 二月,敕福建、江西、湖南诸道观察、刺史,皆训练士卒。又令天下乡村各置弓刀鼓板以备群盗
{诗句翻译与赏析:原州刺史史怀操贪暴,夏四月,军乱,逐之。} 译文:原州的刺史史怀操极度贪婪和残暴,在四月份的夏天,原州的军队开始叛乱,并最终驱逐了史怀操。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唐朝政府对地方官员的管理问题。诗中的“原州刺史史怀操贪暴”直接点出了史怀操的主要问题,即贪污和残暴。而“夏四月,军乱,逐之”则描述了由于他的贪腐行为,引发了军队的叛乱,甚至驱逐了他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兼中书令。 九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丙子,王仙芝陷汝州,执刺史王镣。镣,铎之从父兄弟也。东都大震,士民挈家逃出城。乙酉敕王仙芝、尚君长罪,除官,以招谕之。仙芝陷阳武,攻郑州,昭义监军判官雷殷符屯中牟,击仙芝,破走之。冬,十月,仙芝南攻唐、邓。 西川节度使高骈筑成都罗城,使僧景仙规度,周二十五里,悉召县令庀徒赋役,吏受百钱以上皆死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二 · 唐纪六十八 王仙芝攻克郢州和复州,占领了这两个城市。 王郢因为温州刺史鲁寔的请求而投降,鲁寔多次为他上书奏请,皇帝敕令王郢前往朝廷。王郢拥兵拖延,半年都没有到达朝廷,坚决请求望海镇使一职;朝廷没有答应,将王郢任命为右率府率,仍然命令左神策军补授他以重职,朝廷之前所掠夺的财物,都下令发给给他。 十二月,王仙芝进攻申州、光州、庐州、寿州、舒州、通州等州
青、沧军士戍安南,还至桂州,逐观察使李瓚,以右谏议大夫张禹谟为桂州观察使。桂管监军李维周骄横,瓚曲奉之,浸不能制。桂管有兵八百人,防御使才得百人,馀皆属监军。又预于逐帅之谋,强取两使印,擅补知州官,夺昭州送使钱。诏禹谟并按之。禹谟,彻之子也。 招讨副使、都监杨复光奏尚君长弟让据查牙山,官军退保邓州。王仙芝攻蕲州,蕲州刺史裴渥,王鐸知举时所擢进士也。王镣在贼中,为仙芝以书说渥。渥与仙芝约,敛兵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