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玄默摄提格,尽阏逢执徐正月,凡二年有奇。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下天福七年(壬寅,公元九四二年)
春,正月,丁巳,镇州牙将自西郭水碾门导官军入城,杀守陴民二万人,执安重荣,斩之。杜重威杀导者,自以为功。庚申,重荣首至鄴都,帝命漆之,函送契丹。
癸亥,改镇州为恒州,成德军为顺国军。
丙寅,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莹为侍中,以杜重威为顺国节度使兼侍中。安重荣私财及恒州府库,重威尽有之,帝知而不问。又表卫尉少卿范阳王瑜为副使,瑜为之重敛于民,恒人不胜其苦。
张式父鐸诣阙讼冤。壬午,以河阳节度使王周为彰义节度使,代张彦泽。
闽主曦立皇后李氏,同平章事真之女也;嗜酒刚愎,曦宠而惮之。
彰武节度使丁审琪,养部曲千人,纵之为暴于境内;军校贺行政与诸胡相结为乱,攻延州,帝遣曹州防御使何重建将兵救之,同、鄜援兵继至,乃得免。二月,癸已,以重建为彰武留后,召审琪归朝。重建,云、朔间胡人也。唐左丞相宋齐丘固求豫政事,唐主听入中书;又求领尚书省,乃罢侍中寿王景遂判尚书省,更领中书、门下省,以齐丘知尚书省事;其三省事并取齐王璟参决。齐丘视事数月,亲吏夏昌图盗官钱三千缗,齐丘判贷其死;唐主大怒,斩昌图。齐丘称疾,请罢省事,从之。
泾州奏遣押牙陈延晖持敕书诣凉州,州中将吏请延晖为节度使。
三月,闽主曦立长乐王亚澄为闽王。
张彦泽在泾州,擅发兵击诸胡,兵皆败没,调民马千馀匹以补之。还至陕,获亡将杨洪,乘醉断其手足而斩之。王周奏彦泽在镇贪残不法二十六条,民散亡者五千馀户。彦泽既至,帝以其有军功,又与杨光远连姻,释不问。
夏,四月,己未,右谏议大夫郑受益上言:“杨洪所以被屠,由陛下去岁送张式与彦泽,使之逞志,致彦泽敢肆凶残,无所忌惮。见闻之人无不切齿,而陛下曾不动心,一无诘让;淑慝莫辨,赏罚无章。中外皆言陛下受彦泽所献马百匹,听其如是,臣窃为陛下惜此恶名,乞正彦泽罪法,以湔洗圣德。”疏奏,留中。受益,从谠之兄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三 · 后晋纪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编写。这部巨著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的1362年间的历史事件。下面将详细介绍《资治通鉴》:
作者介绍: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宋仁宗时期就任翰林院学士,并在宋英宗和宋神宗时期担任了宰相。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显著成就的同时,司马光亦注重史学研究,他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完成了这部编年体通史。
成书背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是为了记录国家盛衰与民族兴亡,警示后人。此书不仅以政治、军事为主题,还广泛涉及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内容丰富而详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问世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以及各界要人无不对其推崇备至。司马光的这部作品被宋神宗赐予“资治”之名,意为通过历史的经验教训来辅助国家治理。
编纂过程:《资治通鉴》的编纂历时19年,期间司马光本人承担主编职责。他的助手包括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等,他们为完成这部巨著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全书分为294卷,共约三百多万字,覆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后周显德六年的历史,时间跨度达到1362年。
史料价值:《资治通鉴》所依据的史料极其丰富,除了传统的十七史外,还包括各种杂史、私人撰述等,这使得其史料价值极高。书中引用的前人著作达322种,显示出司马光对于资料的严谨筛选与整合。由于其广泛的资料来源和深入的考证,该书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宝贵资料。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三 · 后晋纪四》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部杰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本书的介绍,不仅能让人们了解到一个朝代的历史风貌,还能够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启迪未来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