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旃蒙大荒落八月,尽柔兆敦牂,凡一年有奇。
齐王下开运二年(乙巳,公元九四五年)
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丙寅,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和凝罢守本官。加枢密使、户部尚书冯玉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事无大小,悉以委之。帝自阳城之捷,谓天下无虞,骄侈益甚。四方贡献珍奇,皆归内府。多造器玩,广宫室,崇饰后庭,近朝莫之及。作织锦楼以织地衣,用织工数百,期年乃成。又赏赐优伶无度。桑维翰谏曰:“曏者陛下亲御胡寇,战士重伤者,赏不过帛数端。今优人一谈一笑称旨,往往赐束帛、万钱、锦袍、银带,彼战士见之,能不觖望,曰:‘我曹冒白刃,绝筋折骨,曾不如一谈一笑之功乎!’如此,则士卒解体,陛下谁与卫社稷乎!”帝不听。冯玉每善承迎帝意,由是益有宠。尝有疾在家,帝谓诸宰相曰:“自刺史以上,俟冯玉出,乃得除。”其倚任如此。玉乘势弄权,四方赂遗,辐辏其门。由是朝政益坏。
唐兵围建州既久,建人离心。或谓董思安:“盍早择去就?”思安曰“吾世事王氏,危而叛之,天下其谁容我!”众感其言,无叛者。
丁亥,唐先锋桥道使上元王建封先登,遂克建州,闽主延政降。王忠顺战死,董思安整众奔泉州。初,唐兵之来,建人苦王氏之乱与杨思恭之重敛,争伐木开道以迎之。及破建州,纵兵大掠,焚宫室庐舍俱尽。是夕,寒雨,冻死者相枕,建人失望。唐主以其有功,皆不问。
汉主杀韶王弘雅。
九月,许文稹以汀州,王继勋以泉州,王继成以漳州,皆降于唐。唐置永安军于建州。
丙申,以西京留守兼侍中景延广充北面行营副招讨使。
殿中监王钦祚权知恒州事。会乏军储,诏钦祚括籴民粟。杜威有粟十馀万斛在恒州,钦祚举籍以闻。威大怒,表称:“臣有何罪,钦祚籍没臣粟!”朝廷为之召钦祚还,仍厚赐威以慰安之。
戊申,置威信军于曹州。
遣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李守贞戍澶州。
乙卯,遣彰德节度使张彦泽戍恒州。
汉主杀刘思潮、林少强、林少良、何昌延。以左仆射王翻尝与高祖谋立弘昌,出为英州刺史,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介绍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是司马光编撰的一部历史著作,记载了后晋的历史和齐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的史事。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全书分为294卷,约300多万字,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它以时间为线索,记录了上至战国时期、下至五代时期的重大事件和政治变迁。司马光在编纂这部作品时,力求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的全貌,因此其文字简洁明了、严谨细致,对后世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后晋纪六 齐王下开运二年(乙巳,公元九四五年) 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丙寅,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和凝罢守本官。加枢密使、户部尚书冯玉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事无大小,悉以委之。帝自阳城之捷,谓天下无虞,骄侈益甚。四方贡献珍奇,皆归内府。多造器玩,广宫室,崇饰后庭,近朝莫之及。作织锦楼以织地衣,用织工数百,期年乃成。又赏赐优伶无度。桑维翰谏曰:“曏者陛下亲御胡寇
资治通鉴·后晋纪六 唐兵围建州 建人离心 董思安抉择与众心 王忠顺战死显忠诚 唐先锋桥道使上元王建封先登,遂克建州。闽主延政降。王忠顺战死,董思安整众奔泉州。 汉主杀韶王弘雅。九月,许文稹以汀州,王继勋以泉州,王继成以漳州,皆降于唐。唐置永安军于建州。 丙申,以西京留守兼侍中景延广充北面行营副招讨使。殿中监王钦祚权知恒州事。会乏军储,诏钦祚括籴民粟。杜威有粟十馀万斛在恒州,钦祚举籍以闻。威大怒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后晋纪六 戊申,置威信军于曹州。遣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李守贞戍澶州。乙卯,遣彰德节度使张彦泽戍恒州。汉主杀刘思潮、林少强、林少良、何昌延。以左仆射王翻尝与高祖谋立弘昌,出为英州刺史,未至,赐死。内外皆惧不自保。 冬,十月,癸巳,置镇安军于陈州。唐元敬宋太后殂。王延政至金陵,唐主以为羽林大将军。斩杨思恭以谢建人。以百胜节度使王崇文为永安节度使。崇文治以宽简,建人遂安。 初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译文:乙卯这一天,吴越王弘佐诛杀了内都监使杜昭达。己未这天,他再次杀掉了内牙上统军使明州刺史阚璠。杜昭达是建徽的孙子,和阚璠都喜好财物。有钱的商人程昭悦用财物贿赂这两个人,得以陪伴在弘佐身边。程昭悦为人狡黠奸佞,受到弘佐的喜爱和宠爱,超过了原来的将领,而阚璠却无法容忍这种待遇。程昭悦知道这件事之后,去找阚璠道歉,但是被阚璠责骂了很久。然后程昭悦说
译文: 十二月,乙丑日,加封吴越王钱弘佐为东南面兵马都元帅。 辛未日,任命前中书舍人、广晋人殷鹏为给事中和枢密直学士。殷鹏是冯玉的党羽;朝廷每次有官员升迁或调任,玉就与他商议。因此,请托拜访行贿送礼的人,都充斥他的门庭。 当初,后晋高祖病情还未痊愈时,适逢新年,枢密使、中书令桑维翰派女仆进入宫里问候太后,顺便询问“皇弟钱睿近读书了吗?”高祖听说后将此事告诉了冯玉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译文:楚王马希范大兴土木,国中不胜其苦。戴偃献《渔父诗》百篇,语多讥刺。马希范怒,令迁居碧湘湖。戴偃潜奔至永州,不知所终。他相信道教,曾作诗述还丹之旨。 注释:楚王马希范,即马希范(公元915年-945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开国皇帝之一。戴偃,字玄黄子,是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自称楚国湘阴隐士,少工吟咏。他在唐末避乱淮阴,后至湖南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后晋纪六 译文:二月,壬戌朔日,出现了日食。 注释:《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的历史事件。卷二百八十五指的是这部史书中的第二百八十五卷,记录了后晋时期的史事。《后晋纪六》则是这一部分中关于后晋第六年的纪事。 赏析:本诗选自《资治通鉴后晋纪六》
1. 诗歌内容解析: - 诗的开头描述了定州西北二百里处的狼山,山上有一座堡,当地人在这里筑起了堡垒来抵御胡寇。堡中有一个佛舍,尼孙深意居住在那里,她使用妖术迷惑了许多人,她的预言和行为都很灵验,因此远近的人们都信奉她。 - 接下来提到中山人孙方简和他的弟弟孙行友,他们自称是尼孙深意的侄儿,不饮酒、不吃肉,对尼孙深意非常恭敬。当尼孙深意去世后,孙方简继承了她的法术,声称尼孙深意已经坐化成仙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初,朔方节度使冯晖在灵武,得羌、胡心,市马期年,至五千匹。朝廷忌之,徙镇邠州及陕州,入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河阳节度使。 晖知朝廷之意,悔离灵武,乃厚事冯玉、李彦韬,求复镇灵州。朝廷亦以羌、胡方扰,丙寅,复以晖为朔方节度使,将关西兵击羌、胡;以威州刺史药元福为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 乙丑,定州言契丹勒兵压境。诏以天平节度使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后晋纪六 初,唐人既克建州,欲乘胜取福州,唐主不许。枢密使陈觉请自往说李弘义,必令入朝。宋齐丘荐觉才辩,可不烦寸刃,坐致弘义。唐主乃拜弘义母、妻皆为国夫人,四弟皆迁官,以觉为福州宣谕使,厚赐弘义金帛。 夏,七月,河决杨刘,西入莘县,广四十里,自朝城北流。 秋八月,有自幽州来者,言赵延寿有意归国。枢密使李崧、冯玉信之,命天雄节度使杜威致书于延寿,具述朝旨,啖以厚利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后晋纪六 齐王·下开运二年(乙巳,公元945年)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因与契丹和好而被召入朝,受到帝重赏,并派他与张从恩守卫滑州。当大热季节到来时,帝遣其部落归太原,畜养于岚、石之境。然而部落多违法,刘知远不予宽容。知远知其朝廷微弱,又恐知远严政,欲与其部落叛归故地,白可久为酋长,领众先归契丹,受其用为云州观察使,以引诱白承福。 知远与郭威谋曰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唐陈诲自福州还,至剑州,耻无功,矫诏使侍卫官顾忠召弘义入朝。自称权福州军府事,擅发汀、建、抚、信州兵及戍卒,命建州监军使冯延鲁将之,趣福州迎弘义。延鲁先遗弘义书,谕以祸福。弘义复书请战,遣楼船指挥使杨崇保将州师拒之。觉以剑州刺史陈诲为缘江战棹指挥使,表:“福州孤危,旦夕可克。”唐主以觉专命,甚怒,群臣多言:“兵已傅城下,不可中止,当发兵助之。”丁丑,觉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后晋纪六 九月,契丹三万寇河东。壬辰,刘知远败之于杨武谷,斩首七千级。 汉刘思潮等既死,陈道庠内不自安。特进邓伸遗之《汉纪》,道庠问其故,伸曰:“憨獠,此书有诛韩信、醢彭越事,宜审读之!”汉主闻之,族道庠及伸。 李弘义自称威武留后,权知闽国事,更名弘达,奉表请命于晋。甲午,以弘义为威武节度使、同平章事,知闽国事。 张彦泽奏败契丹于定州北,又败之于泰州,斩首二千级。 辛丑
资治通鉴 卷二百八十五 后晋纪六 契丹使瀛州刺史刘延祚遗乐寿监军王峦书,请举城内附。且云:“城中契丹兵不满千人,乞朝廷发轻兵袭之,己为内应。”又,今秋多雨,自瓦桥已北,积水无际,契丹主已归牙帐,虽闻关南有变,地远阻水,不能救也。峦与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杜威屡奏瀛、莫乘此可取,深州刺史慕容迁献《瀛莫图》。冯玉、李崧信以为然,欲发大兵迎赵延寿及延祚。 此前,侍卫马步都指挥使
1. 译文: 唐主将漳州改名为南州,任命董思安和留从效共同指挥军队攻打福州。福州被围困,福州使者请求救援。吴越王召集将领商议,都认为救兵困难。董思安的内弟水丘昭券认为应该出兵救援。吴越王不听劝告,认为唇亡齿寒,不如坐看福州灭亡,对将领们说:“你们只享受美食,坐享其成。”第二天,派遣张筠和赵承泰率军三万人,水陆并进,前往救援福州。 2.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后晋时期的战乱情况
【译文】 十一月,丁酉,后晋出帝任命李守贞暂时主管幽州行府的事务。己亥,杜威等人到达瀛州,城门大开,里面寂无人烟,杜威等人不敢进城。听说契丹将领高谟翰已经带领军队秘密离开,杜威派遣梁汉璋带两千名骑兵追赶,在南阳务与契丹遭遇,被打败并死伤。杜威等人听到这个消息,领兵向南行进。此时,束城等几县请求降宋,杜威等人焚烧他们的房屋,掠夺妇女而回。己酉,吴越军队来到福州,从罾浦向南潜入福州城。唐军进击东武门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契丹主大举入寇,自易、定趣恒州。杜威等至武强,闻之,将自冀、贝而南。彰德节度使张彦泽时在恒州,引兵会之,言契丹可破之状。威等乃复趣恒州,以彦泽为前锋。甲寅,威等至中度桥,契丹已据桥。彦泽帅骑争之,契丹焚桥而退。晋兵与契丹夹滹沱而军。始,契丹见晋军大至,又争桥不胜,恐晋军急渡滹沱,与恒州合势击之,议引兵还。及闻晋军筑垒为持久之计,遂不去。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契丹以大兵当晋军之前,潜遣其将萧翰、通事刘重进将百骑及赢卒,并西山出晋军之后,断晋粮道及归路。樵采者遇之,尽为所掠;有逸归者,皆称虏众之盛,军中忷惧。翰等至栾城,城中戍兵千馀人,不觉其至,狼狈降之。契丹获晋民,皆黥其面曰“奉敕不杀”,纵之南走。运夫在道遇之,皆弃车惊溃。翰,契丹主之舅也。 十二月,丁巳朔,李谷自书密奏,具言大军危急之势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齐王下开运二年(乙巳,公元945年)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帝欲自将北征,李彦韬谏而止。时符彦卿虽任行营职事,帝留之,使戍荆州口。壬戌,诏以归德节度使高行周为北面都部署,以彦卿副之,共戍澶州;以西京留守景延广戍河阳,且张形势。奉国都指挥使王清言于杜威曰:“今大军去恒州五里,守此何为!营孤食尽,势将自溃。请以步卒二千为前锋,夺桥开道,公帅诸军继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后晋纪六 甲子,契丹遥以兵环晋营,内外断绝,军中食且尽。杜威与李守贞、宋彦筠谋降契丹。杜威潜遣腹心诣契丹牙帐,邀求重赏。契丹主绐之曰:“赵延寿威望素浅,恐不能帝中国。汝果降者,当以汝为之。”威喜,遂定降计。 丙寅,伏甲召诸将,出降表示之,使署名。诸将骇愕,莫敢言者,但唯唯听命。威遣阁门使高勋赍诣契丹,契丹主赐诏慰纳之。是日,威悉命军士出陈于外,军士皆踊跃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后晋纪六》中的诗句及其译文的逐句解析: 1. 诗句:义武节度使李殷,安国留守后方太,皆降契丹。 - 译文:义武节度使李殷、安国留守后方太,都投降了契丹。 - 关键词:义武节度使、李殷、安国留守后方太、契丹 2. 诗句:麻答为客省副使,张彦泽为留后军都虞候,马崇祚为安国节度使。 - 译文:麻答任客省副使,张彦泽任留后军都虞候,马崇祚任安国节度使。 - 关键词:麻答、客省副使
诗句如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或劝桑维翰逃去。维翰曰:“吾大臣,逃将安之!”坐而俟命。彦泽以帝命召维翰。维翰至天街,遇李崧,驻马语未毕,有军吏于马前揖维翰赴侍卫司。维翰知不免,顾谓崧曰:“侍中当国,今日国亡,反令维翰死之,何也?”崧有愧色。彦泽倨坐见维翰,维翰责之曰:“去年拔公于罪人之中,复领大镇,授以兵权,何乃负恩至此!”彦泽无以应,遣兵守之。宣徽使孟承诲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甲戌,张彦泽迁移皇帝至开封府,顷刻不得留,宫中恸哭。帝与太后、皇后乘肩舆,宫人、宦者十馀人步从,见者流涕。帝悉以内库金珠自随。彦泽使人讽之曰:“契丹主至,此物不可匿也。”帝悉归之,亦分以遗彦泽,彦泽择取其奇货,而封其馀以待契丹。彦泽遣控鹤指挥使李筠以兵守帝,内外不通。帝姑乌氏公主赂守门者,入与帝诀,相持而泣,归第自经死。帝与太后所上契丹主表章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 译文: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注释:“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记载了从黄帝到五代时期的1300多年历史。 赏析: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录了后晋开运二年(乙巳,公元945年)八月发生的日食事件。诗中的“甲子朔”指的是八月一日,“日有食之”则是说这一天出现了日食现象。诗中没有明显的韵律和节奏感
【译文】 丙戌晦,百官在封禅寺住宿。 【注释】 1. 资治通鉴:书名,由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2. 卷二百八十五 · 后晋纪六:这是《资治通鉴》中记载后晋(五代时期的晋国)第六年的历史,作者为司马光。 3. 后晋(五代):即五代时期的后晋,是西晋之后的一个王朝。 4. 丙戌晦:古代历法中的“晦”是指农历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正月三十日。丙戌就是干支中的第三十六位。 5. 百官宿于封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