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觉,一声何处啼鸟。东风二月旧江南,庾郎暗老。嫩寒日日禁单衣,阑干凭遍清晓。水涯柳条渐好。玉骢几度曾到。如今巷陌踏青时,故人去杳。
杏花不在宋东邻,苔墙犹自围绕。凤鞋次弟又斗草。暗凄凉、前度怀抱。病后不禁愁恼。怕西园路湿,残红如扫。空忆花前纤腰袅。

西河,词牌名。此词写春梦初醒,啼鸟乱叫,东风二月,江南依旧,却已暗老庾郎;又言嫩寒时日,单衣难耐,凭阑干遍清晓,柳条渐好;玉骢几度到过旧巷陌,踏青时节,故人远去;杏花不在宋东邻,苔墙围绕;凤鞋次弟斗草,病后不堪愁恼;空忆花前纤腰袅娜。

春梦觉,一声何处啼鸟。东风二月旧江南,庾郎暗老。嫩寒日日禁单衣,阑干凭遍清晓。水涯柳条渐好。玉骢几度曾到。如今巷陌踏青时,故人去杳。

【注释】

  1. 春梦:一觉醒来,梦中仍是春天。2. 啼鸟:指黄莺。3. 东风:春风。4. 江南:指南方。5. 庾郎:即庾信。6. 暗老:暗喻自己年华老去。7. 嫩寒:春寒料峭。8. 禁:受。9. 凭遍:遍数。10. 水涯:江边。
    【译文】
    一觉醒来,梦中仍是春天,黄莺的叫声四处回荡。春风拂过大地,江南的二月依然温暖如春,但庾信已经老了。春寒料峭,每天只能忍受着寒冷而穿着单衣,在窗台前徘徊不已。江边柳条渐渐长出了绿意。我多次骑马走过旧时的巷陌,踏青的季节过去了,我的故人已经远去。
    杏花没有开在宋东邻的花坛中,苔藓覆盖的墙壁上还缠绕着花坛的痕迹。我的弟弟又一次斗起了草,他曾经的情状现在依然历历在目。病后无法抑制心中的忧愁,怕西园的小路湿透,落红被清扫一空。只是空怀念那花前舞动的纤纤细腰。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春之将尽,物是人非之感慨。起首“春梦觉”三字,总摄全篇。“一声何处啼鸟”,点破题旨,承上启下。“东风二月旧江南,庾郎暗老。”二句写江南二月的风物依旧,而庾郎却已暗然老去。既点明季节,又暗示出人物年龄的衰老。“嫩寒日日禁单衣,阑干凭遍清晓。”三、四句描写了主人公春寒料峭时苦于穿衣和寂寞无聊的心理。“水涯柳条渐好。”五句写柳枝逐渐发绿,暗示春天即将结束。“玉骢几度曾到。”六句追忆旧日骑马游赏的情景。“如今巷陌踏青时,故人去杳。”七、八句写春光明媚,正是踏青时节,可是往日与友人一同踏青的人已经离去了。这一句既是对往事的回忆,又是对今日孤独寂寞生活的反映。结尾二句以景作结,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昔日情景:“杏花不在宋东邻,苔墙犹自围绕。”“凤鞋次弟又斗草,暗凄凉、前度怀抱。”九、十句写故人的去向不明,而自己又无心斗草游戏,只有独自面对凄凉的景象。“病后不禁愁恼。”十一句写病后更加愁绪难解。“怕西园路湿,残红如扫。”十二至十四句写担心春末雨多,残红遍地,无人打扫。“空忆花前纤腰袅。”十五句说只有空怀往事,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全词以春日景物为线索,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构思精巧,层次分明。
    下片抒情。开头两句“春梦觉,一声何处啼鸟。”是说春天过去后仍然做着春梦,听到一声啼鸣就醒了。“东风二月旧江南,庾郎暗老。”则表明自己虽然还在春天里,但庾郎已经老了。这里“东风二月”是实写,“庾郎暗老”则是虚写,用典入诗,富有情趣,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以下四句“嫩寒日日禁单衣,阑干凭遍清晓。”写春天里气候的寒冷和自己的孤独处境。“水涯柳条渐好。”五句则写春天里的景物的变化。“玉骢几度曾到。”六句则写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并由此生发出无限感慨:“如今巷陌踏青时,故人去杳。”最后两句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全词语言自然流畅,意境优美,情感深沉,是唐五代时期小令中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