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趼尘嚣,目厌纷华,扰扰蜂蝶。击壶未了长歌,又听阳关三叠。平生湖海,可怜牢落新丰,蓬山回首烟霞隔。鹏鴳不同天,任焦明蚊睫。
愁绝。停杯为问羲娥,几度东生西灭。俯仰金台,陈迹千年谁接。天空秋老,倚阑南北悠悠,暮云汀树人长别。想见苦吟诗,满吴江枫叶。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厌倦了尘嚣,想要逃离纷扰的世界,去追求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境界。
首先看第一句“石州慢 · 次张凝道韵”,这是诗的主题,也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这里的“次”字,表示是按照某个人的作品来创作新的诗歌,而“韵”则是指韵律和节奏。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正在按照张凝道的原作,创作出一首新的诗歌。”
接着看第二句“足趼尘嚣,目厌纷华,扰扰蜂蝶”。这里描述的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和繁华,只想远离这些纷扰。这里的“蜂蝶”则是指那些忙碌的人群和事物,他们像蜜蜂和蝴蝶一样在人群中穿梭,忙碌不停。
然后看第三句“击壶未了长歌,又听阳关三叠”。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饮酒作乐时,听到《阳关三叠》这首歌的情景。这里的“击壶”指的是敲击酒壶,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长歌”则是指长时间地歌唱,表示对生活的热爱;“阳关三叠”则是指《阳关三叠》这首曲子,它代表着离别的情感。
第四句“平生湖海,可怜牢落新丰,蓬山回首烟霞隔。”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曾经在湖泊和海洋中遨游,但现在却感到自己的生活变得贫乏和孤独;他曾经向往过蓬莱仙境,但如今却只能遥望那里的美丽景色。
接下来看第五句“鹏鴳不同天,任焦明蚊睫”。这句诗用“鹏”、“鴳”比喻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道路。诗人认为,人们应该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像蚊子那样被束缚在一个小小的地方。这里还提到了“焦明”和“蚊睫”,分别是指太阳和蚂蚁的眼睛,它们虽然微小但都有自己的光芒和价值。
最后看第六句“愁绝。停杯为问羲娥,几度东生西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感慨。他停止了酒杯的品尝,询问月亮中的羲娥(即嫦娥),为什么她总是在东方升起又在西方落下呢?这里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第七句“俯仰金台,陈迹千年谁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金台上向下望去的景象。金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陈迹”则是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事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历史和过去的深深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伤。
第八句“天空秋老,倚阑南北悠悠,暮云汀树人长别。”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凄凉景象。天空已经变得秋意浓重,诗人站在栏杆上眺望远方,只见一片暮色中的云彩和汀洲上的树木,让人感到离愁别绪难以割舍。这里也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第九句“想见苦吟诗,满吴江枫叶。”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他想象着自己在吴江边吟诵诗歌的情景,满眼都是枫叶飘落的景象。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如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感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