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蔓藤梢竹束篱,城闉曲处有茆茨。
主人萧散同元亮,胜日登临继牧之。
踏雨不嫌莎径滑,抚时终恨菊花迟。
欲酬良会须沉醉,况有霜螯送酒卮。
诗句如下:
野蔓藤梢竹束篱,城闉曲处有茆茨。
主人萧散同元亮,胜日登临继牧之。
踏雨不嫌莎径滑,抚时终恨菊花迟。
欲酬良会须沉醉,况有霜螯送酒卮。
译文:
野草蔓生藤绕枝头,竹篱笆围着小茅屋。
主人闲适如陶渊明,美好的时光中登高望远。
踩着雨水不担心泥泞,抚今感时总恨菊花晚。
想要聚会必须醉倒,况且还有美酒送来酒杯。
注释:
- 野蔓藤梢竹束篱:野草丛生的藤和缠绕的树枝被竹子围成篱笆,形象描述了一种自然而简朴的生活方式。
- 城闉曲处有茆茨:在城郭的弯曲处有一个简陋的茅草屋。这里的“城闉”指的是城市或城墙,“城闉曲处”可能是指一个隐蔽的角落。“茆茨”是古代简陋的房屋,用茅草搭建而成。
- 主人萧散同元亮:主人的闲适态度与陶渊明相似,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归隐田园、追求自然生活而闻名。这里的“同元亮”可能是指主人的生活态度受到了类似陶渊明的影响。
- 胜日登临继牧之: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登上高处,继续从事牧业活动。这里的“胜日”指美好的时光,而“登临”则表示登高远眺,“继牧之”可能是指在农忙季节结束后进行休闲活动。
- 踏雨不嫌莎径滑:虽然踩着雨水,但不觉得路滑。这里的“踏雨”描述了一个下雨的场景,而“莎径滑”可能是指雨后泥泞的道路。
- 抚时终恨菊花迟:抚摸着时间流逝,却总是遗憾菊花开放得晚。这里的“抚时”可能是指对时间的感慨,而“菊花迟”则特指秋天盛开的菊花。
- 欲酬良会须沉醉:想要聚会就必须喝醉。这里的“酬良会”可能是指庆祝某个特殊的场合或事件,而“须沉醉”则表示为了享受聚会的快乐而不得不醉。
- 况有霜螯送酒卮:更何况有美味的螃蟹送来了酒壶。这里的“霜螯”可能是指新鲜的螃蟹,而“送酒卮”则可能是指螃蟹作为礼物送到了聚会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主人生活的细致观察,展现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中的“野蔓藤梢竹束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风光,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望。同时,“踏雨不嫌莎径滑,抚时终恨菊花迟”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结尾的“欲酬良会须沉醉,况有霜螯送酒卮”则巧妙地将聚会的快乐与美食的享受结合起来,展现了文人雅士之间的友谊和欢乐。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