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墟霭霭暮烟浮,木叶萧萧水乱流。
细雨百年还九日,浮云四海几同游。
樽前病色黄于菊,镜里霜华不待秋。
何必茱萸重把看,衰迟都不似前头。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及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把握每一联诗句的意思,并结合着注解和提示,理解诗歌内容的主题思想。

“村墟”二句:村落里炊烟弥漫,暮色中烟雾飘浮;树叶萧萧,水声潺潺。这里写诗人在城外山村里小聚的情景。“霭霭”,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木叶萧萧水乱流”,是说树叶萧萧作响,水声哗哗流淌。这两句描绘了秋末冬初的景色,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气氛。“细雨百年还九日,浮云四海几同游。”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细雨霏霏,也是为了纪念重阳的习俗(古人以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而并非因为要庆祝这个节日;即使是浮云四布,四海为家,也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诗人认为,虽然自己已到了垂暮之年,但并不感到衰老、迟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老而不衰的思想感情。

“樽前”二句:酒杯前面色苍白,像菊花一样。“镜里霜华不待秋”,是说镜子里的霜花已经出现,秋天已经到了。这里的“霜华”是指人脸上的皱纹。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愁苦之情。“病色”二字点明了“黄于菊”的原因,说明诗人因忧国伤时而憔悴不堪。

“何必”二句:为什么还要用茱萸来佩戴呢?既然都老了,那又何必再戴呢?“茱萸”指一种香草,传说这种植物有辟邪的作用。这里指佩带茱萸以求平安之意。诗人认为,既然自己已到迟暮,就没有必要再做这些无用的打扮了。这两句表现了一种消极厌世的思想。

【答案】

九日城西小集

村墟霭霭暮烟浮,木叶萧萧水乱流。

细雨百年还九日,浮云四海几同游。

樽前病色黄于菊,镜里霜华不待秋。

何必茱萸重把看,衰迟都不似前头。

译文:

山村村庄炊烟缭绕,夕阳余晖下暮霭笼罩;树叶飒飒沙沙随风飘荡,溪涧潺潺水流湍急奔涌。

阵阵细雨飘洒百年重阳,我依然像那浮云四海漫游。

酒杯前面色苍白像菊花一样,镜中有霜花却已是深秋时节。

何必再用茱萸来装扮容颜呢,衰老的我已不像从前那样俊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