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禁清芬。薇雨玉除新。仙掌露,砚池分。紫袖看移莲烛,黄金不换长门。衣染沉香,花气石叶时熏。
垂帷着史春莺老,铜虬子夜促芳樽。却半臂,耐寒人。窈窕湘东斑管,淋漓白练罗裙。常近玉皇香案,袖捧红云。
【注释】
①鹤禁清芬:指翰林院。②薇雨玉除新:指李湘北任史馆。薇雨:指唐人薛逢诗中“薇露沾衣”句意,谓春雨洒落如薇草之露水。③仙掌露:即仙人掌上的露珠,指李湘的官位高。④砚池分:指李湘在翰林院中地位崇高,如同砚台上的墨汁。⑤紫袖看移莲烛:指李湘的才学高超,可以移转皇帝的圣旨。⑥黄金不换长门:汉成帝皇后班婕妤失宠后居住在长门宫,此处借指李湘。⑦沉香:一种香料,这里比喻李湘的衣服香气。⑧石叶时熏:石叶为香炉,时熏指时时熏香。⑨垂帷着史春莺老:指李湘像春天的黄莺一样年轻貌美。⑩铜虬子夜促芳樽:铜虬子为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李湘。促:催促。芳樽:指酒杯。⑪却半臂,耐寒人:形容李湘的体弱多病。却:退却、脱下之意。②窈窕湘东斑管:指李湘的文才出众。③淋漓白练罗裙:形容李湘的美貌如仙女下凡。④常近玉皇香案:常在玉皇大帝的神案前献香,暗喻李湘地位高。⑤袖捧红云:袖中藏着红云,比喻李湘的才学如神助。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这首诗里把对友人的祝愿和期望寄托于优美的意象之中,以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和期望。
首联写友人赴京就任史馆学士的荣遇。“鹤禁清芬”是说翰林院环境清幽,空气清新;“薇雨玉除新”是说新任学士刚刚上任,其气度不凡。“仙掌露”,是说李湘的官位高贵;“砚池分”,是说他的学问深奥;“紫袖看移莲烛”,是说李湘才华过人,能够左右朝政;“黄金不换长门”,是说李湘的地位很高。“衣染沉香,花香石叶时熏”,是说李湘衣着华丽,香气袭人;“垂帷着史春莺老”,是说李湘像春天的黄莺一样年轻貌美;“铜虬子夜促芳樽”,是说李湘像铜制的龙一样威猛,他催促酒席上的人畅饮。整首诗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赞美了李湘的才能与风采。
颔联继续赞颂李湘。“却半臂,耐寒人”,是说李湘身体虚弱但意志坚定,有毅力去面对各种困难,不怕寒冷和困苦。“窈窕湘东斑管”,是指李湘的文章写得出色,如同古代湘东王萧绎的斑竹笛一般优美动听;“淋漓白练罗裙”,是说李湘的美貌如同仙女下凡一般美丽动人。整首诗用优美的词藻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环境之中,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颈联进一步赞美李湘的才学与美貌。“却半臂,耐寒人”一句,既表明了李湘的体弱多病,又暗示了他坚强的性格;“窈窕湘东斑管”,不仅赞美了他的才华,还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李湘深深的情感;“淋漓白练罗裙”,则直接赞美了李湘的美貌,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深喜爱。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尾联再次赞美李湘的才学与美貌。“常近玉皇香案”,“常”字表现出了诗人对李湘的深切思念和期盼;“袖捧红云”,则是诗人对李湘美好未来的祝愿,希望她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词藻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李湘的深深祝福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