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陌,袅袅东风弄色。垂杨畔、宝马香车,芳草王孙自相索。美人云鬓侧。梦破残红半碧。寻春去、莺送燕迎,十二栏干夜犹立。繁华等陈迹。但雨涩莓苔,风动葵麦。游丝漠漠和愁织。
试目极千里,断烟寒食,邻鸡野哭如昨日。落花泪盈尺。追忆。恨何及。问老去东君,争似书客。天荒地远无人识。算往事只付,数声渔笛。今宵沉醉舞短剑,歌昔昔。
兰陵王 · 伤春
江南陌,袅袅东风弄色。垂杨畔、宝马香车,芳草王孙自相索。美人云鬓侧。梦破残红半碧。寻春去、莺送燕迎,十二栏干夜犹立。繁华等陈迹。但雨涩莓苔,风动葵麦。游丝漠漠和愁织。
注释:
江南的小路,春风轻轻地吹拂着路旁的风景。
在垂柳的旁边,有豪华的马车,香气袭人。
美丽的女子(王孙)梳着云一般的发髻,侧脸看去,好像在沉思什么。
春天过去了,只剩下梦中的残红半碧的景象。
去寻找春天吧!
燕子在迎接你,黄莺在送别你。
栏杆上站着十二个人,看着天上的星辰,仿佛在欣赏美景。
春天的繁华已经过去,就像陈迹一样。
雨水使莓苔变得湿润,风吹动葵麦。
游丝像细线一样,在风中飘荡,像是在织着忧愁。
赏析:
《兰陵王·伤春》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全词以咏物为线索,通过描写春景的变化来抒发作者对人生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首句“江南陌,袅袅东风弄色”,开篇即描绘出江南小路上,春风拂面,柳絮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气氛。接着“垂杨畔、宝马香车,芳草王孙自相索。”则描绘了贵族们骑着宝马,带着美女,在芳草萋萋的河边寻找春天的场景。这里的“宝马香车”与“芳草王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展示了贵族们的奢华生活,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消息。
接下来“美人云鬓侧,梦破残红半碧。”则转入到对人物的描写,通过“美人云鬓侧”和“梦破残红半碧”的形象刻画,展现了一位佳人在梦境中被惊醒的情景,暗示了她对春天逝去的无奈和伤感。
“寻春去,莺送燕迎,十二栏干夜犹立。”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追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燕子比作送春的人,将黄莺比作迎春的人,生动地描绘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繁华等陈迹。但雨涩莓苔,风动葵麦。”则表达了对繁华岁月的回忆和感叹。这里的“陈迹”指的是曾经的繁华和荣耀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只有雨后的莓苔和风中的葵麦还在默默地生长着。这既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游丝漠漠和愁织。”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心情。这里的“游丝”指的是随风飘荡的柳絮,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烦恼。而“和愁织”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些游丝是如何将诗人的忧愁缠绕在一起,使他无法摆脱。
最后一句“试目极千里,断烟寒食,邻鸡野哭如昨日。”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试目极千里”意味着诗人的目光可以穿越千里之遥,看到远方亲人的身影;而“断烟寒食”则指的是清明节期间祭祀祖先的场景。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这首词以咏物为线索,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值得我们深入鉴赏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