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三年矣。到中秋、天门街上,月明如水。为问古时月尚在,照过今人有几。几欢笑、几人泣涕。明月原无圆缺恨,只人间、离合悲如此。一霎变,风和雨。
我今为月徘徊耳。念家山、乱云遮断,美人千里。待挹酒浆倾北斗,吞尽兔儿桂子。更莫管、明生魄死。但得嫦娥相顾盼,放白头、醉舞霓裳里。听水调,歌头起。
【解析】
此词作于词人任真州司户参军期间,是一首写中秋夜月的抒情小令。上片先写明月之不变,再写人之有悲;下片先写自己与月亮的相怜相惜,再写对家人思念的深切。
“作客三年矣”“天门街”,交代了作者流寓塞外的时间之长和地点之久。“为问古时月尚在”三句,以问月的形式,抒发对人生聚散离合无常的感慨。“几人欢笑?几人泣涕?明月原无圆缺恨,只人间、离合悲如此。”这三组反问句,既表现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认识,又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离合悲欢的深刻体验。作者认为,明月本无圆缺之恨,只是人间的离别聚合之悲,才使明月有圆缺的变化。这两句用“古”代“今”,“几人欢笑?几人泣涕?”自问自答,将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今为月徘徊耳”三句,以“我”为中心,写自己为赏月而徘徊不已的情景。“念家山”二句,由赏月想到故乡。“乱云遮断”“美人千里”,写出了思乡的急切心情。“待挹酒浆倾北斗,吞尽兔儿桂子”,以豪迈的心情饮酒赏景。“更莫管,明升暗降”三句,表明自己的人生观:“但得嫦娥相顾盼,白头醉舞霓裳里。”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作者借赏月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也表达了对人生坎坷不平的无限感慨。
“水调”三句,点出“听水调歌头”,即词人在中秋节赏月时所唱的歌曲。“听水调”、“歌头起”三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写眼前之景,又写心中之想,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答案】
①作客三年矣 ②到中秋、天门街上,月明如水 ③为问古时月尚在,照过今人有几!几欢笑、几人泣涕。 ④明月原无圆缺恨,只人间、离合悲如此。一霎变,风和雨。⑤我今为月徘徊耳。念家山、乱云遮断,美人千里。 ⑥待挹酒浆倾北斗,吞尽兔儿桂子。更莫管、明生魄死。⑦但得嫦娥相顾盼,放白头、醉舞霓裳里。听水调、歌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