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途较阮公穷。何物抵愁浓。香来略似垂丝柳,更拖烟、杏雨蒙蒙。麾去不遥,唤来便至,防煞更无踪。
春冰化水已溶溶。幽郁好教通。延欢送恨浑无计,若寒夕、遮断帘栊。那似柳绵,一当春晚,吹尽任东风。

【注释】

①一丛花:词牌名。

②张子野:即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希夷,号安陆漫叟,祖籍绵州,徙居吴兴,世称张三影、张三中,又号柳外刘郎,今江苏苏州有其故居。

③香来略似垂丝柳:比喻梅花的清香。

④杏雨蒙蒙:指春雨绵绵如杏花瓣。

⑤麾去不遥:挥手之间,毫不费力。

⑥延欢送恨:指使欢乐和悲伤都化为乌有。

⑦遮断帘栊:指把帘幕遮住,隔断了月光。

⑧那似柳绵:比柳絮还要细柔。

⑨一当春晚:一任春风将柳絮吹到春天的傍晚。

⑩东风:春风。

【赏析】

《一丛花·咏梅》,此篇以梅花自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全词通过描写梅花的风神韵致,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对人生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的心情。

上片“生平途较阮公穷”,点明题意,写自己与陶渊明相比,虽也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愁思却更浓重。“何物抵愁浓”二句是说:这梅花的香气虽然像垂柳一般柔美,但并不能消除我心中的忧愁。接着写梅花的飘落如同被召唤而来,却又迅速消失,防不胜防;它的到来和离去,都不在人的掌握之中。

下片“春冰化水已溶溶”,写春寒消融,万物复苏,梅花开放,生机盎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幽郁好教通”一句是说:在春天的夜晚,明月高悬,我无法驱散心中的郁闷与愁闷,只好任凭它自然消释。“延欢送恨浑无计”两句是说:对于如何使人快乐或解除人的痛苦,我实在没有良策。最后两句是说:如果让我用梅花挡住月光,那么只有将帘幕遮挡住它,让它不再漏进来,才能阻止寒冷的侵袭。“那似柳绵,一当春晚,吹尽任东风”三句是说:柳絮的飞落,比之梅花的飘舞,还要细软轻盈。春天的傍晚,任由春风将柳絮吹送到天边。

这首词借咏梅而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不平。全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上片先写自己的身世遭遇,与陶渊明相比,虽然清贫而愁深,然后由梅花的飘零引出人生的无常之感。而下片则以春夜月色烘托心情的寂寞惆怅。结句用柳絮比喻春情,既写自己的孤独寂寞,又暗寓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全词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清新淡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