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词仙未老,依前是,旧风神。想荒径幽寻,轻藤独倚,调逸腔新。烟云。几番过眼,剩沧江、一卧寄闲身。散发扁舟弄晚,扶头小阁留春。淞滨。
吟望共朝昏。歌酒忆逡巡。问山川满目,鸟心花泪,多少愁痕。殷勤。昔狂漫理,尽弥天、哀感付清尊。惆怅旗亭唱罢,可堪急管重陈。

【注释】

1、林子:南宋词人,生平事迹不详。

2、调逸腔新:《诗》云:“调以娱人,歌以咏志。”《书》云:“歌以咏志。”《楚辞·招魂》有“奏九歌”的记载。这里用“调逸腔新”比喻其词风新奇,富有艺术感染力。

3、沧江:指浙江钱塘江。作者曾自杭州赴临安,途经钱塘江,故有此作。

4、散发扁舟弄晚:语出苏轼《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又杜甫《月夜忆舍弟戍边》诗“浮云不共此生归,永夜长如岁逝水。”此处用苏轼之“发”和杜甫之“浮云”意,写自己放浪江湖,与大自然为友。

5、扶头小阁留春:语出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又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泪相和流不尽。胡马惊沙尘,东风乱紫烟。”此处用李白之“扶头”,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6、淞滨:即上海黄浦江之滨。

7、吟望共朝昏:语出李商隐《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杜甫《月夜忆舍弟戍边》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此处用李商隐之“吟望”,杜甫之“戍鼓”,抒发自己的羁旅愁思。

8、歌酒忆逡巡:语出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又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此处用杜牧之“歌酒”,刘禹锡之“怀旧”,表达自己对往昔的追忆。

9、山川满目,鸟心花泪: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处用范仲淹之“忧”,杜甫之“悲”。

10、殷勤:语出王勃《滕王阁序》:“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殷勤”意为恳切殷勤。

11、旗亭唱罢可堪急管重陈:语出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又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一词,本义为“堪受”、“可以承受”,此处用来形容辛弃疾之“急管”,表达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赏析】

这是一首题林子有词集的词。林子有(约1090—1160),南宋著名词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词作。他的词风格豪放,语言流畅,富有音乐感,深受读者喜爱。这首词就是他的作品之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怀念之情。

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喜词仙未老,依前是,旧风神。”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词仙林子依然年轻有为,他的词风依旧如旧,充满了艺术魅力。接着两句通过描绘词仙的词风特点,进一步突出了他的才华和气质。“想荒径幽寻,轻藤独倚,调逸腔新。”这几句描绘了一幅词仙独自漫步在荒野之中的画面,他轻倚着一根藤蔓,调逸的词风和新颖的腔调相映成趣。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词仙的才华和个性,也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孤独和寂寞。

下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怀念之情。 “问山川满目,鸟心花泪,多少愁痕。”这几句表达了词仙对故乡山川的思念之情。他看到故乡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愁绪。“殷勤。昔狂漫理,尽弥天、哀感付清尊。”接下来几句表达了词仙对过去友情的回忆。他曾经在朋友面前尽情倾诉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悲哀和感慨全部寄托在酒杯之中。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词仙的豪放性格,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词仙对历史的感慨之情。“惆怅旗亭唱罢,可堪急管重陈。”这几句表达了词仙对历史的无奈和惋惜。他在旗亭里唱完自己的歌曲后,看到周围的人们都在忙着演奏乐器,不禁感叹自己已经无法再回到那个时代了。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词仙的才情和自信,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之情。

这首词通过对词仙林子的描述和对他的作品的评价,既展示了他的才华和个性,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友情和历史的感慨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