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篇吐玉。载满腔幽恨,花底同宿。幻出千娇,百面玲珑,疏香影外无竹。天然傲骨神仙态,自不管、风南霜北。有洞箫、吹到知音,千载月明非独。
自古佳人命薄,小庭静悄里,谁伴窗绿。一夕无情,雨打风吹,颠倒山丘华屋。惊心五月江城暮。只唱断、广平遗曲。付夜阑、泪湿生绡,忍看画中残幅。
【赏析】
《疏影·读梅花喜神谱感赋,次姜白石韵》是一首咏物词,词人借咏梅花以自况,抒写自己怀才不遇、身世飘零的苦闷心情。上片咏梅花。首句“吟篇”二字,点明此篇乃有感而作。“载满腔幽恨”四句,写词人对梅花的赞美和爱恋之情。下片咏佳人。“自古”三句,写佳人命薄,孤独寂寞。结二句,写佳人不幸遭遇。“惊心”三句,写佳人遭逢不幸后的感慨。全词借咏梅与咏人,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身世飘零的苦闷心情。
起笔“吟篇吐玉”,化用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之句。此言自己虽怀抱满腹才华,却无人理解赏识。“花底同宿”,即“花下同宿”。据《太平御览•地部一•草木》引汉应劭《风俗通》载:“梅花五月五日始花。”又据《本草纲目.木部》引《瑞草堂方》载:“梅花五月五日盛开。”故“花底同宿”指梅花开放时节。“幻出千娇”,“幻”即神奇,谓梅花神奇美丽。“百面玲珑”形容梅花姿态多姿,色彩斑斓。“疏香影外无竹”承上句而来,谓梅花清香淡雅,超然独立于翠竹之外。
过片承上启下,转入咏梅。“天然傲骨神仙态”,谓梅花天生傲岸高洁,如神仙般超凡脱俗。“有洞箫、吹到知音”两句,承上句而来,意谓梅花有如此傲骨,定会引来知己之人欣赏。“知音”一词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此处“知音”即喻梅花的知己。末句“千载月明非独”,言梅花历经千年仍芬芳不改,明月依旧,其情不移。
下片由咏梅转入咏人,“自古佳人命薄,小庭静悄里,谁伴窗绿”。这三句为倒装,先写佳人命薄,再写佳人孤独寂寞,最后写佳人无人陪伴。“一夕无情,雨打风吹”四句,写佳人不幸遭遇。“惊心”二字,写自己因佳人遭遇而产生的内心惊恐。“只唱断、广平遗曲”,言自己只能在心中唱着广陵散中的曲调来寄托哀思。“付夜阑、泪湿生绡”,言将夜深之时独自哭泣流尽眼泪。“忍看画中残幅”,言不忍看那画卷上的残破画面。
全词通过咏梅花与咏佳人两种意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身世飘零的苦闷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