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连昏春色稀。绿阴深院忆黄鹂。声声叶底鸠频唤,款款芳丛蝶倦飞。
天作美,梦还期。生来情性浅相宜。望中何处垂杨岸,惆怅烟笼十里堤。
梅雨连着阴雨天,春天的气息渐渐稀薄。
绿荫深院里怀念黄鹂鸟。
树叶下面鸠鸟声声呼唤,芳草丛中蝴蝶款款飘飞。
天公有意安排得美,梦中相会还期待。
天生性情就浅近适宜,盼望之中何处是杨柳岸?
我惆怅地望着烟笼十里堤。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等。
梅雨:江南春季的一种降雨,持续较长时间。
昏春色:暮春时节,天气阴暗。
叶底:叶的缝隙之间。
款款:轻轻地,慢慢地。
垂杨:杨柳。
【赏析】
这首词写景抒情,上阕写雨后的景色,下阕写雨后的心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上阕起句“梅雨连昏春色稀”,点明季节和气候特征,交代了时令与气候条件,为全词定下了基调,也暗示着词人的情感状态。“春色稀”中的“春”,既指春天这个季节,也指青春时光、美好年华;“春色稀”表明春天将逝,春天已去,而自己却无法留住春天。因此,“梅雨连昏春色稀”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描写,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感叹。
“绿阴深院忆黄鹂”,这一句是全词的过渡句,承上启下,由景入情,引出下文。“绿阴深院”写出了庭院的幽静,也暗合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此时,词人独处深院之中,百无聊赖,只好借助自然之声来排遣寂寞,于是便听到黄鹂在枝头啼叫,但因天色阴沉而听不见其声。“忆黄鹂”一词,不仅表现了词人对黄鹂叫声的渴望,也流露出了对自己青春逝去的感慨。
词人笔锋一转,从听觉转入视觉。“声声叶底鸠频唤”。这里的“鸠”指的是布谷鸟,一种能预报农时和天气的鸟类,常被人称作“报春鸟”。词人听到的是布谷鸟在叶子底下鸣叫的声音。这种声音虽然悦耳动听,但却因为天气阴沉而显得有些凄凉。“频唤”二字,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布谷鸟那急切而又无奈的呼唤声。
“芳丛蝶倦飞”一句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花丛之中,蝴蝶正在翩翩起舞,然而它们已经疲惫不堪,不再愿意继续飞翔。这一细节不仅衬托出了花朵的美丽,同时也暗喻了词人的心灰意懒。
“天作美,梦还期。”这句诗的意思是:天公作美,希望还能有梦。这里的“梦”并非单纯的虚幻梦境,而是象征着一种美好的愿景或理想。而“还期”则是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尽管现实与梦想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但他依然坚信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心中所愿。
“生来情性浅相宜”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的情感态度。这里的“情性”可以理解为情感和性格,而“浅相宜”则意味着自己的情感和性格较为简单、质朴,容易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这样的词人往往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喜爱,因为他们不会过于矫揉造作,也不会过于追求虚荣和物质享受。
“望中何处垂杨岸,惆怅烟笼十里堤”两句则是词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展望和感慨。这里的“望中”可以理解为眺望远方的意思,而“垂杨岸”则是指杨柳依依的河岸,象征着美丽而又遥远的地方。而“惆怅烟笼十里堤”则表达了词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和迷茫感。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变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实现心中的愿景和理想。这种惆怅和迷茫让他倍感失落和无助,甚至有些绝望。
这首词通过对梅雨天气的描绘和对黄鹂、布谷鸟、蝴蝶等自然界生物的观察与感受,以及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状态的抒发,展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趣味、情感态度和人生观念。同时,这首词也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深情厚意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