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绾同心篆。趁明蟾、良宵二八,芳梅初绽。绣仗纱笼行婀娜,是处笙歌凤管。正璧月、琼枝潋滟。迎得青溪人似玉,喜璇闰、合卺鸳鸯宴。红烛底、人争看。
萧郎自是神仙眷。倚屏山、衣香钏韵,几回偷盼。恼乱灯花摇不定,斜映檀腮半面。听莲漏、穿花三转。明日绿窗拈彩笔,对芙蓉、商略眉深浅。携翠袖、整金钿。

【译文】

香绾同心篆。趁明蟾、良宵二八,芳梅初绽。绣仗纱笼行婀娜,是处笙歌凤管。正璧月、琼枝潋滟。迎得青溪人似玉,喜璇闰、合卺鸳鸯宴。红烛底、人争看。

萧郎自是神仙眷。倚屏山、衣香钏韵,几回偷盼。恼乱灯花摇不定,斜映檀腮半面。听莲漏、穿花三转。明日绿窗拈彩笔,对芙蓉、商略眉深浅。携翠袖、整金钿。

【赏析】

《贺新郎·送湘芷大弟南归就婚蒋氏》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首为送别之作,词中描绘了湘芷大弟的美貌以及与蒋氏婚配的美好愿景。全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上片写湘芷大弟的美貌及其与蒋氏婚配的美好愿景。

“香绾同心篆”三句,写湘芷大弟的美貌。湘芷大弟是作者的堂弟,她的美丽如同香花一样令人陶醉。“绣仗纱笼行婀娜”,描述了她的行走姿态优雅迷人。“是处笙歌凤管”,说明她的出现总能引起周围人的欢声笑语。

“正璧月”三句,写湘芷大弟与蒋氏婚配的美好愿景。“迎得青溪人似玉”,形容湘芷大弟宛如美玉般珍贵。“喜璇闰、合卺鸳鸯宴”,表示两人结为夫妇后将会举行盛大的婚礼。“红烛底、人争看”,暗示了这场婚礼的热闹程度。

下片继续描绘湘芷大弟的美貌以及与蒋氏婚配的美好愿景。

“萧郎自是神仙眷”三句,写湘芷大弟的美貌及其与蒋氏婚配的美好愿景。“倚屏山、衣香钏韵”,描绘了湘芷大弟端庄优雅的气质。“几回偷盼”,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深期待和思念。“恼乱灯花摇不定”,以灯花的摇曳比喻湘芷大弟的美貌令人无法忘怀。

“明日绿窗拈彩笔”三句,写湘芷大弟与蒋氏婚配的美好愿景。“明日绿窗拈彩笔”,暗示了两人将在未来举行婚礼。“对芙蓉、商略眉深浅”,意味着两人将在芙蓉花开的美景中交换誓言,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携翠袖、整金钿”,描绘了新娘美丽动人的形象。

【注释】

  1. 香绾同心篆:香花被绾成心形,象征着爱情的纯真美好。同心篆:古代的一种文字符号,代表着夫妻之间的紧密相连。2. 明蟾:明亮的月亮。二八:指新婚之夜的少女时期。3. 绣仗纱笼行婀娜:指新娘身穿精美的嫁妆,走在花轿中,如仙子一般美丽动人。4. 璧月:圆形的月亮,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东西。5. 青溪人似玉:形容新娘如美玉一般高贵典雅。6. 璇闰:指新娘的眉毛形状,像北斗七星中的璇星一样美丽。7. 红烛底、人争看:红烛下的新娘吸引了众人的目光。8. 萧郎自是神仙眷:形容新郎如同天上的神仙一般英俊潇洒。9. 倚屏山、衣香钏韵:指新娘端庄优雅的气质和身上的香气。10. 恼乱灯花摇不定:灯花被风吹动,仿佛在跳动,象征新娘的美丽让周围的人难以忘怀。11. 明日绿窗拈彩笔:指明天将是新娘与新郎结婚的日子。12. 对芙蓉:指新娘站在盛开的荷花旁,美丽动人。13. 商略眉深浅:新娘在思考自己是否足够美丽,以便能够匹配新郎的优秀品质。14. 携翠袖、整金钿:新娘挽起袖子,佩戴着金饰,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