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吹月梅边,一双瘦鹤支烟冷。江城又晚,飞花渐寂,今宵倦艇。宿鹭惊沙,潜虬舞壑,断肠谁听。趁荒洲渺霭,声来甚处,偏只有、羁魂醒。
长恨芙蓉分镜,遍珠楼、更无人凭。寒潮暗长,丝杨尽老,鳏鱼自惊。前路山阳,旧游黄鹤,那堪愁并。剩苍波一片,稀星薄雾,伴孤鸿影。
诗句释义:
- 水龙吟·舟夜闻笛
- “几番吹月梅边”: 描述了在梅花盛开的地方,反复吹奏笛声的景况。
- “一双瘦鹤支烟冷”: 形容烟雾缭绕的景象,同时暗示了笛声的哀愁与孤寂。
- “江城又晚,飞花渐寂”: 描绘了江城夜晚的景象,花朵凋落,声音渐息,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寂寞的氛围。
- “今宵倦艇”: 表达诗人今夜感到疲惫,可能因长时间旅途或工作所致。
- “宿鹭惊沙,潜虬舞壑,断肠谁听”: 描述了夜幕下,宿鸟惊起、龙在山壑间舞动的情景,以及这些景象触动了诗人的内心,使他感到悲伤。
- “趁荒洲渺霭,声来甚处,偏只有、羁魂醒”: 指出笛声来自何处,为何只有羁旅之人能听到。
译文:
在江边梅花旁,我多次吹响笛子,仿佛看到一对瘦弱的鹤支着烟雾冷清。江城又迎来了夜晚,花瓣逐渐凋零,今晚的疲惫使我身心俱疲。夜宿的鸟儿被笛声惊醒,潜藏在山谷中盘旋的龙也翩翩起舞,却无人能够听见这悲怆之声。在这荒芜的小岛上,朦胧中传来笛声,却只有像我一样的漂泊者才能听见。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情感的画面。诗人以笛子的悠扬声作为线索,串起了江边的梅花、瘦鹤、飞花、宿鹭、潜虬、荒洲等元素,营造出一幅既静谧又充满动感的自然景观。笛声不仅是声音的传达,更是心灵的慰藉,它触动了每一个孤独的旅人,唤醒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诗中的“断肠谁听”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整首诗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渲染,构建了一个既有现实感又带有梦幻色彩的艺术空间,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静寂而又动人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