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筠剪取烟江畔。依然是、帝子啼痕红染。细节理千丝,爱玉钩长绾。象蔑犀钉初上了,胜一片、湘云纤软。深院。更白珠连缀,翠羽横卷。
最恨陌上钿车,被春风摇曳,暗藏人面。惆怅碧纹回,有冷波吹练。镇日珊瑚慵不起,便串断、蜻蜓谁管。银蒜。休误了归来,画梁双燕。

【注释】

真珠帘:指以珍珠缀饰的帘子。帝子:即湘灵,相传是舜妃娥皇、女英所化。啼痕:眼泪。理千丝:梳理千缕丝线。象蔑犀钉:象牙和犀牛角做成的装饰品。湘云纤软:指湘妃竹(湘妃竹)的细条柔软。陌上钿车:指古代妇女在京城道路上乘坐的金饰车辆。碧纹:青绿色的花纹。冷波:清凉的水波。镇日珊瑚慵不起:整日懒洋洋地躺着,不起床。珊瑚:这里泛指珠宝玉器。蜻蜓:这里指翠羽,用来形容蜻蜓的翅膀。银蒜:《西京杂记》卷四载汉武帝曾令方士于宫中作五色玉树、九华灯,并有玉龙衔之,形似蒜,故又名“银蒜”。

【赏析】

《解语花·咏湘妃怨》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上片描写湘妃泪湿湘妃竹的情状,下片写湘妃愁恨绵绵,终至玉殒香消。全词以湘妃为主人公,以湘妃的泪水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绘,将湘妃的哀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上片写湘妃泪湿湘妃竹的情状。词中“绿筠”两句,写湘妃竹的形态特征。湘妃竹生长在江南一带,枝叶繁茂,青翠欲滴,湘妃的眼泪洒在竹叶上,便染上红润的颜色。词的下一句点明湘妃竹的特征是“爱玉钩”,这是对竹子的进一步描述,也是湘妃竹与其它植物相区别的一个标志。“象蔑犀钉”两句,写湘妃竹被风吹动的样子。词人说:“象蔑犀钉初上了,胜一片、湘云纤软。”象、犀都是珍贵的动物,它们的皮毛制成了各种装饰品,而“象蔑犀钉”则是指这种装饰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湘妃竹被风吹动的样子,就像那精美的装饰品一样。“深院”三句,写湘妃竹的庭院里的景象。词人说:“最恨陌上钿车,被春风摇曳,暗藏人面。”陌上,这里指的是京城道路上。钿车,即金饰的车辆,这里指湘妃竹的庭院里停放着一辆精美的车子。东风摇动着这辆车子,使湘妃竹上的花纹隐约可见,仿佛是有人在车上坐着。“惆怅”三句,写湘妃竹因不能见到心爱的人而感到惆怅。“碧纹回,有冷波吹练。”碧纹,青绿色花纹,这里指湘妃竹上的花纹。“冷波吹练”,意思是清凉的水波拍打着湘妃竹,使它更显得青翠欲滴。“镇日珊瑚慵不起,便串断、蜻蜓谁管。”珊瑚,这里泛指珠宝玉器。“镇日”,“整日”的意思。“懒起”,懒惰,懒散。“蜻蜓”,这里指蜻蜓的翅膀。“谁管”,意思是没有人理会。“银蒜。”休误了归来,画梁双燕。”银蒜,即银烛,这里指燃着的蜡烛。“画梁双燕”,即画在房梁上的双燕,这里指湘妃竹的画梁上栖息着一对双燕。“休”字在这里是命令的语气。“画梁双燕”,即画在房梁上的双燕;“休误了归来”,即不要误了归来的时刻。

下片写湘妃愁恨绵绵,终至玉殒香消。“最恨”两句,写湘妃因不能见到心爱的人而感到遗憾。“最恨陌上钿车”,最恨的意思是最令人遗憾的意思,这里是说最令人遗憾的就是陌上金饰的车子。“被春风摇曳,暗藏人面”,意思是说金饰的车子被春风摇动着,使人看不到它上面的女子。“惆怅碧纹回,有冷波吹练”,意思同样是说碧纹的花纹被风吹皱了,水波在荡漾着。“镇日珊瑚慵不起,便串断、蜻蜓谁管”,意思是说整天懒洋洋地躺在那里,连一根小小的珊瑚簪都懒得插,甚至一根小小的蜻蜓的腿都被折断了,也没人理睬。“银蒜”,即银烛,“休误了归来”,意思是不要耽误了回来的时刻;“画梁双燕”,即画在房梁上的双燕,“休误了归来”,意思是不要耽误了回来的时刻。“银蒜”“画梁双燕”,都是用来表达作者对湘妃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银蒜休误了归来”中的“休”字在这里是命令的语气,意为不要耽搁了回来的时间;“画梁双燕休误了归来”中的“休”字同样具有命令的语气,意为不要耽误了回来的时间。

整首词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湘妃竹的美丽动人和湘妃的痛苦相思。词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湘妃竹、象、犀、翠羽、银蒜、双燕等等,这些意象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