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相对。伴夕阳、无边野色,荒茅乱竹,是处蛮天黏水。行人已自肠断,何况花落声声啼更起。笮桥半渡,便等闲,湿了那时衣袂。
飞去矣。倚槛谁家,两峰低翠。懊恼年年,还住桂江归未。忍向木棉枝上,听到春深,晓风残梦里。翻怜朋鸟,任栖烟、和雨不曾分背。

注释:

镇相对。伴夕阳、无边野色,荒茅乱竹,是处蛮天黏水。行人已自肠断,何况花落声声啼更起。笮桥半渡,便等闲,湿了那时衣袂。

飞去矣。倚槛谁家,两峰低翠。懊恼年年,还住桂江归未。忍向木棉枝上,听到春深,晓风残梦里。翻怜朋鸟,任栖烟、和雨不曾分背。

赏析:

鹧鸪是古代一种鸟类,因其羽毛有斑纹而得名。在宋代的诗词中,鹧鸪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留客住·鹧鸪》就是一首以鹧鸪为题抒发情感的词作。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田野景象。“伴夕阳”三句,写出了夕阳下的野景,野草杂树,水天一色,令人感到苍茫而寂寥。紧接着“行人已自肠断”,则点出了诗人因看到这种景象而心生悲苦之情。“何况花落声声啼更起”,更是将这种悲苦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笮桥半渡,便等闲,湿了那时衣袂。”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与不舍。

词的下片则转向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飞去矣”三句,描述了鸟儿在树枝上的飞翔姿态,以及它所栖息的地方。“懊恼年年,还住桂江归未。”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感伤。“忍向木棉枝上,听到春深,晓风残梦里。”描绘了诗人在梦中听到木棉枝上的鸟儿歌唱的情景,虽然梦境虚无缥缈,但却给诗人带来了一丝安慰。“翻怜朋鸟,任栖烟、和雨不曾分背。”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鸟儿的怜悯之情,因为它们总是在风雨中相伴相依。

《留客住·鹧鸪》通过描绘一幅壮美的秋日田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