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烟禁日,算未曾谷雨,春芽齐摘。箬叶轻籯,封裹银钩几程驿。不数乌程小蚬,便生长江南谁觅。但记他阳羡先尝,诗句谩吟得。
擎出。九重陌。正一骑软尘,苑墙西侧。锦葵月夕。红定瓯圆露华拭。翻恨山窗折鼎,辜负却、清溪溪碧。沸长泉催活火,任教脱帻。

【注释】

澹:指苏轼,时为黄州团练副使。蚧(jī):蟹的一种。

冷烟禁日:冷烟直入皇宫,御膳禁日,即宫中不设宴席。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阳春三月。阳春三月,天气渐暖,雨水渐多,万物复苏。

箬叶轻籯(yǎo yè qīng qiá):用箬叶包裹的蟹。封裹:密封包裹。银钩:古代兵器名,这里代指蟹。几程驿:几个驿站。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小蚬:一种小蟹。

阳羡(shǎnɡ)先尝:阳羡是地名,今江苏宜兴县,以产蟹闻名,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阳羡先尝:即在阳羡(今宜兴县)最先品尝到蟹。谩:空。诗句:诗篇。

擎出:拿出。九重陌:京城长安的九个城门。一骑软尘:骑着骏马飞驰而过。苑墙西侧:皇家园林的西边。锦葵月夕:锦葵花盛开的傍晚。

红定瓯圆露华拭:红色茶杯中盛满清泉,水面上泛起涟漪。红定:宋代的茶名,因杯色红而得此名。瓯(ōu):茶碗,古称瓯。

翻恨山窗折鼎:翻悔的是,自己没有及时享用那被山窗打断的美味。折鼎:折断的鼎,比喻美味佳肴。

清溪溪碧:清澈的溪水,碧绿如翡翠。沸长泉催活火,任教脱帻:沸腾的泉水催促着烹煮食物,尽管这样,也只好任由它。教:任;脱帻:脱下帽子,表示随意。

【赏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己卯,公元1076年)秋,当时苏轼任黄州团练副使。他游历黄州,常以螃蟹作为美食享受的对象。这首词就是他在黄州游玩时写的《尝蟹》。

上片开头四句写作者对“蟹”的偏爱。“冷烟禁日”,暗点季节,又暗寓朝廷的禁令。“算未曾谷雨”,意思是说还没有等到谷雨就摘了春芽。“箬叶轻籯,封裹银钩几程驿。”写把蟹包好后,再经过几个驿站才运达京师。“不数乌程小蚬,便生长江南谁觅。”“数”同“数之”,“小蚬”指河豚、白虾之类小海鲜味的蟹类,苏轼曾自号“东坡居士”,自称“吾爱汝”。这两句说,如果只数数乌程的小蚬,那生长在江南的蟹岂不更有味道!这两句既表明了他对蟹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他对当权者的不满,意气风发,锋芒毕露。

过片三句写作者从京城长安来到黄州游玩的情景。“但记他阳羡先尝,诗句谩吟得。”阳羡是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南。当年苏轼曾经游历过这个地方,并留下了“阳羡溪亭胜,人皆占却住”(《和钱穆父》)的诗句。苏轼曾在阳羡溪亭居住过一段时间,所以当他再次来到阳羡时,不禁想起当年在阳羡溪亭赏菊的情景和诗人自己的一些感慨。

下片前五句写在黄州游玩时的所见所感。“擎出。九重陌。正一骑软尘,苑墙西侧。”擎出,抬出来。“锦葵月夕,红定瓯圆露华拭。”锦葵花盛开的傍晚,红色的茶杯中盛满了清泉,水面上泛起涟漪。“翻恨山窗折鼎,辜负却、清溪溪碧。”翻悔的是,自己没有及时享用那被山窗打断的美味。辜负却、清溪溪碧:辜负却这清溪碧玉般的澄澈。“沸长泉催活火,任教脱帻。”沸水翻滚的泉水催促着烹煮食物,尽管这样,也只好任由它。“脱帻”指脱帽的意思,形容任凭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写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但记他阳羡先尝,诗句谩吟得。”“谩吟得”指漫无目的地吟诵诗句而已。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只有记得当年在阳羡尝过蟹的人,才能领略到蟹的美味。苏轼认为只有像他那样经历艰难生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