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天分雁轸。话梦影扬州,月痕初晕。情波寄兰讯。
又鱼笺唾湿,麝煤心印。琴歌兴引。且漫说、游踪未准。
但匆匆、侧帽吟来,输与旧时青鬓。
还问。双藤在否,络架扶墙,几番红褪。交枝翠隐。苍藓路,有谁认。
怕幽禽忘了,花魂清瘦,却道栖香正稳。倚黄昏、栏角尖风,峭寒自忍。

【注释】

素天:素洁的天空。分雁轸:指天上的云彩,好像雁阵一样排列。梦影扬州:梦中的景象。扬州:古时州治所在城市,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月痕初晕:月光下的云彩形状如月牙。情波:指思念之情。寄兰讯:把书信寄托在兰花上。鱼笺:鱼形的信纸。唾湿:沾湿,湿润。麝煤心印:用麝香涂染过的纸张,上面有花纹。琴歌:指《广陵散》。兴引:引起兴趣。漫说:随意说说。游踪未准:不知道他游历的地方。侧帽吟来:边走路边吟诗。输与:输给,比得上。旧时青鬓:指年轻时的发髻。双藤:指松树的双枝。络架扶墙:指松树的枝条攀援在墙壁上。几番红褪:指松树多次变黄。交枝翠隐:指松树枝叶交错,苍翠掩映。苍藓路:青苔覆盖的道路。有谁认:有谁会认出它呢。幽禽:隐居的鸟儿。花魂:指花儿的灵魂。清瘦:清瘦,消瘦。栖香正稳:指花香浓郁,十分稳定。倚黄昏、栏角尖风:形容傍晚时分,微风吹拂着栏杆,吹拂过黄昏的余辉。峭寒自忍:形容冷风透骨而不觉寒冷。

【赏析】

词的上片写词人对扬州的回忆。首句以素洁的天空为背景,描写词人梦中的景象。第二句是说梦中扬州城的景象。第三、四句是说梦中的情景,其中“情波寄兰讯”是说词人思念之情通过兰花寄去。第五、六句是说信纸上写的是“鱼笺”,即信是用鱼形的信纸写成的,信上还沾了湿润,这是写词人在途中写诗。第七、八句是说词人的游踪尚未确定。最后三句是说词人匆匆忙忙地走着,不禁想起旧时的青丝发髻。

下片写词人对松树的描绘和感慨。开头三句是说松树的双枝攀援在墙壁上,枝条交错,苍翠掩映。第四句是说不知这青苔覆盖的路有谁认得。第五、六句是说隐居的鸟儿忘了花魂,清瘦的身影已经憔悴不堪,却仍然栖息在花朵中。第七句是说词人倚靠在黄昏时分的栏角上,冷风吹拂着他的脸颊。第八句意思是说冷风穿过骨头里,自己竟然不觉得寒冷。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树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