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笺编豳诗谱,愁翻井阑新句。野老瓜棚,孤嫠漆室,犹咒晴时农圃。吟风絮雨。想羁客牵情,倍深儿女。强聒声声,灶觚窃听转无据。
章江留滞最久,故园桑苎老,人更南去。入耳官蛙,归魂梦蝶,赢得伤心难赋。缠绵怨语。叹刀尺飘零,漫寻机杼。纵织回文,锦书辞太苦。

【注释】

①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庆春宫”、“长亭柳”。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一平韵;前段三仄韵、三平韵,后段二仄韵、二平韵。

②南昌:今江西南昌市。

③络纬:蟋蟀的别名。赋:即作。

④井阑:指井边栏杆。新句:新写的诗句。

⑤野老:乡村的老人。瓜棚:西瓜架。

⑥孤嫠(lí):寡妇。漆室:古代妇女居住的地方。

⑦吟风絮雨:形容风雨声,如风中飘荡的棉絮,雨点打在窗户上的声音。

⑧羁客:旅居异地的外地人。

⑨灶觚(gu gǔ )窃听:偷偷地听着炊烟的气味。

⑩章江:古河流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北。

⑪桑苎(shān yù ):一种植物,这里指蚕丝。老:衰败。

⑫入耳官蛙:听到官府衙署里传来的青蛙叫声。

⑬归魂梦蝶:梦中化成了蝴蝶回到了故乡。

⑭缠绵怨语:哀伤缠绵的话。

⑮刀尺:缝纫用具,借指织布时用的工具。飘零:漂泊流离。

⑯回文:一种文字游戏,将文字翻转过来读就是另一种意思。

⑰锦书:织成的精美书信。辞太苦:写情意太深。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从江西行至南昌时,因交通阻碍滞留旅邸,闻邻舍有女工纺织,感而作此词。全词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女工的同情,语言清丽婉转,感情深沉真挚。

上片首句点题,说明此行是从江西出发。“草虫笺编”五句,描绘了旅途中的见闻。“草虫笺”是指用草编成的小笺子,“编豳诗谱”则是说这些小笺上抄录的是《诗经》中的《豳风》,“豳”,地名,周代国名。《诗经·大雅·文王》:“于橐于囊,维北之乡,做尔竹竿,以插以植。”毛传:“豳者,北地之邑也。”这里的《诗经》与“豳诗谱”实为同义复言。作者在旅途中看到井栏上挂着农具,感到十分新奇,又想到那些孤苦无依的寡妇,不由得感叹起她们的生活来:“犹咒晴时农圃”。这两句是说,井栏上的农具还在,但农妇却都到南去了,这是由于天气晴朗的缘故。“犹”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感。“吟风絮雨”四句,作者想象自己此时正站在井栏上,耳边响起了阵阵风声和细碎的雨声,仿佛那“吟风絮雨”的女子正在自己的身边,她正对着自己倾诉着心中的哀怨:“想羁客牵情,倍深儿女。”这两句是说,作者此时正像一位羁旅在外的游子,被女子的哀怨牵动着自己的情感,更增加了对女儿的思念之情。“强聒声声”,是说自己虽然极力劝慰,但仍然无法使女子停止悲鸣,只能听到“声声”而已。“灶觚窃听转无据”,意思是说自己偷偷听到的炊烟气味已渐渐模糊不清,连自己住的地方也没有了。这两句是对前面“犹咒晴时农圃”一句的具体化和扩展,表现出作者对于女工生活的深切同情。

下片首三句,由景转入抒情。“章江留滞最久”五句,承上启下,表明自己之所以滞留南昌时间最长,是因为“故园桑苎老,人更南去”,“桑苎”即桑麻的意思,是农村的常用词汇。“人更南去”是说人们纷纷离开家乡向南而去。“入耳官蛙,归魂梦蝶”,意思是说在南昌城里,可以听到官府衙署里传来的蛙声和梦中化为蝴蝶回到故乡的声音。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作者对于离别故乡的伤感心情。“赢得伤心难赋”,是说自己因为悲伤到了极点,已经无法再作更多的抒发了。结尾三句,再次运用比喻的手法。“缠绵怨语”,是说自己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哀怨和思念。“叹刀尺飘零,漫寻机杼”,意思是说自己手中的刀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泽,现在只能到处去寻找织机和织布的工具了,这两句是说因为思乡之苦,连织布的工具也无心使用。“纵织回文,锦书辞太苦”,是自己虽然能够织出美丽的花纹,但是一封寄给远方亲人的信实在是太辛苦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尽管自己能够织出美丽的花纹,但是一封寄给远方亲人的信实在太费时费力了,因此只能无奈地叹息。

本篇是一首抒情词,通过对旅途所见所闻的回忆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远离家乡、客居异乡的忧伤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感情细腻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