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鸳鸯两字无。琐窗里、凤纸教书。为谁亲解大秦珠。愁压绣腰襦。
金缕君听取,花枝晚、莫怨青芜。恣君怜爱倩君扶。啼红满氍毹。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与友人在春日相聚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的。全词以“莺声”起兴,以“凤纸”结篇,首尾照应,浑然一体;上片写景抒情,借莺声之绕楼、花枝之晚落、青芜之满地、氍毹之啼红,抒怀才不遇之忧;下片直抒胸臆,以金缕君听为引,花枝晚落为承,恣君怜爱倩君扶为转,哭红满氍毹为结。全词情韵凄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莺声绕红楼”一句,点明时间是在春天。此时正是莺歌燕舞、百花争艳的时候,但作者却独自一人在红楼上吟诗作对。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有一种孤独寂寞之感。这种感受既源于个人的身世遭遇,也源于社会的不公。因此,这一描写不仅起到了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的作用,也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作者用“识得鸳鸯两字无”一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人们常常把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但实际上,作者却无法理解这其中的含义。这里的“鸳鸯”一词并非实指,而是指夫妻之间的和睦相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夫妻之间的关系并不像鸳鸯那样美好和谐。因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婚姻状态的向往。

“琐窗里、凤纸教书”,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红楼上的生活情景。这里的“琐窗”指的是小窗户,而“凤纸”则是一种古代的书写材料,即用凤凰羽毛制成的纸张。在这里,作者通过这个细节描写出自己在红楼上的生活环境。同时,这也暗示了自己的学识和才华。然而,尽管他有着如此高深的学问和才华,但却没有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机会。这种境遇使得作者倍感凄凉和失落。

“为谁亲解大秦珠”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和忧虑。这里的“大秦珠”并不是指真正的珍珠,而是借用了这个比喻来形容那些权贵们手中的珍宝。这些珍宝往往被用来谋取私利和满足个人的欲望,而忽视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痛苦。因此,作者对这种社会现象感到非常愤慨和失望。

“愁压绣腰襦”一句,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这里的“绣腰襦”是一种古代的服饰,寓意着女性的柔美和贤淑。然而,由于社会的不公和现实的压迫,使得女性往往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和挑战。而作者自己也不例外,他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而感到深深的痛苦和无助。

“金缕君听取,花枝晚落莫怨青芜”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坚定信念。这里的“金缕”象征着美好的前程和未来,而“花枝晚落”则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有限性。然而,即使面临这样的困境和挑战,作者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他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和幸福。

最后两句“恣君怜爱倩君扶”和“啼红满氍毹”,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哀叹。这里的“恣君怜爱”和“啼红满氍毹”都是形容自己悲惨命运的象征。一方面,它表示自己得到了他人的同情和关爱;另一方面,又暗示了自己身处险境和困境之中无法自拔。这种双重的境遇使得作者深感无奈和悲哀。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残酷打压和歧视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