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古调总违时。下里巴人世共推。画壁旗亭真赏在,匆匆遣唱渭城诗。

注释:折杨柳的古调总与时俗不合。世上的人都喜欢它(《杨柳枝》)。在画壁的旗亭中,人们真正欣赏它,但是匆匆地唱着《渭城曲》。

赏析:柳永善于描写歌妓舞女生活和感情。这首词就是他借咏《杨柳枝》来写对歌女们的赞美之情。《尊前集》、《花间集》都是流行歌曲集子,这里指词人所作词集。柳永曾做过地方官,也当过翰林院编修,他游宦各地,结交歌妓舞女。这首词是他在京城洛阳时写的,当时汴京(今河南开封)有“柳”姓的歌妓很多,柳永经常流连于歌馆舞筵之间,写下许多描写歌女舞女的词作,其中《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词,就是以歌舞为题材的名篇佳作。这首词也是以《杨柳枝》为题,但不同于一般描写歌女的艳情之作,而是赞颂了《杨柳枝》这一古老的民歌。词的上片首句“折杨古调总违时”,意思是说《杨柳枝》这种旧时的曲调,总不合时尚。柳永认为,像《杨柳枝》这样的民间小曲,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柳永的这种说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在封建社会中,上层统治者喜欢听一些典雅高深的乐曲,而下层人民则喜欢听一些俚俗的小曲。这首词下片的“下里巴人世共推”,“下里巴人”是古代楚国一带流行的民间歌曲,“巴”是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一带,“下里”是低俗的意思,“巴人”即普通百姓。这句的意思是说,像《杨柳枝》这样通俗的小曲,被社会上的一般人都推崇。这既表明了词人对这首民歌的喜爱,也说明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画壁旗亭真赏在,匆匆遣唱渭城诗”,这是说,那些擅长欣赏音乐的人,都在画壁的旗亭里欣赏《杨柳枝》,而他们又匆匆地将这首曲子演唱一遍。这里的“旗亭”,指的是酒馆里的酒肆。词人的用意在于说明自己对《杨柳枝》的喜爱之深,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上层社会的轻视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