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深处一茅亭。秋入暮溪冥。寒絮扑荒汀。都做了骚人鬓星。
诗中幽意,画中乡思,烟水似西泠。归雁与谁听。恰醉里羁魂半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暮色中,站在芦花深处的茅亭旁,感受到一种深深的乡愁。以下是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太常引”:这是诗的题目,也是词牌名。太常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这里可能指诗人的身份或者职位。引则是词牌的开始部分。
  2. “芦花深处一茅亭”: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在芦花丛生的深处,有一个简陋的茅草亭。
  3. “秋入暮溪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黄昏时分,溪流变得幽深莫测。
  4. “寒絮扑荒汀”:这里的“絮”可能指的是柳絮,飘落的柳絮落在荒芜的河堤上。
  5. “都做了骚人鬓星”:这里的“骚人”可能指的是文人墨客,他们的白发如同天上闪烁的星星一样。

下面是诗句的译文及注释:

  1. 太常引 - 词牌名。
  2. 芦花深处一茅亭 - 描述诗人在芦花丛生的地方,有一个简陋的茅草亭子。
  3. 秋入暮溪冥 - 秋天到来时,夕阳西下,溪流显得更加幽深。
  4. 寒絮扑荒汀 - 风吹来飘落的柳絮,落在荒凉的河岸上。
  5. 都做了骚人鬓星 - 这些飘零的柳絮,都变成了诗人头发上的白发,象征着岁月流逝。

附上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人身处异地,面对秋日的萧瑟、暮色的降临、溪水的幽深以及飘零的柳絮,都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无限怀念。通过这样的自然景象,诗人抒发了内心的乡愁与寂寞。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