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渡边,秦淮水畔,莫愁艇子曾携。一曲西河,尊前往事依稀。浮萍绿涨前溪遍,问六朝、遗迹都迷。映玻璃。白下城南,武定桥西。
行人共说风光好,爱沙边鸥梦,雨后莺啼。投老方回,练裙十幅谁题。相思子夜春还夏,到欢闻、先已凄凄。更休提。烟外斜阳,柳外长堤。

【注释】

长乐渡边,秦淮水畔,莫愁艇子曾携。一曲西河,尊前往事依稀。浮萍绿涨前溪遍,问六朝、遗迹都迷。映玻璃。白下城南,武定桥西。

行人共说风光好,爱沙边鸥梦,雨后莺啼。投老方回,练裙十幅谁题。相思子夜春还夏,到欢闻、先已凄凄。更休提。烟外斜阳,柳外长堤。

【赏析】

这首词是咏史怀古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意境开阔,笔力苍劲。

“长乐渡边,秦淮水畔”,起首二句点明地点。长乐渡是金陵(今南京)的旧名,这里泛指秦淮一带。“莫愁艇子曾携”,莫愁为晋代歌妓石崇所蓄,善吹笛弹琴,有《莫愁曲》,后人以“莫愁”称她。莫愁与石崇相爱,却遭其兄反对,石崇用计让石崇当了官。后来石崇被免职后,莫愁也随他到了石头城(今南京市)。石崇死后,莫愁在石头城卖艺为生,人们称她为“莫愁”。此词中“莫愁艇子曾携”,即谓莫愁曾乘着船来过金陵。“一曲西河,尊往时事依稀”,西河,即秦淮,因流经金陵,故称秦淮或西河。此二句言莫愁曾在金陵,并曾乘船来到过。而如今,那曾经的一幕已无法寻觅。“浮萍绿涨前溪遍,问六朝、遗迹都迷。”这两句写眼前所见景象。浮萍满地,绿水荡漾,只见一片汪洋大海,连六朝(东吴、东晋和宋、齐、梁、陈)的遗迹都淹没于水中,看不见了。这是实写眼前所见。“映玻璃”,见唐人诗句“隔江犹唱《后庭花》”。此词中化用此典,写六朝遗事已成往事,令人追忆不已。“白下城南,武定桥西”,白下,指金陵;南面为白下门;武定桥在金陵城南。此句言此地曾是六朝建都之地。“武定桥西”即指六朝故都金陵之南门附近。六朝故都金陵之南门附近是当时繁华之地,有许多豪门贵族和达官贵戚聚居在这里。他们生活豪华奢侈,穷奢极欲,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行人共说风光好”,此言金陵风光美好。“投老方回”,意谓年老才归。“投老”,犹言“老来”,指年纪已大;又“投老”与“归来”相对应,表示归来之意。此言年老才归金陵。此言游历江南已老,才回到金陵。“练裙十幅谁题”,此言游人游金陵时留下的诗画作品很多。但只有一幅画是当年游人留下的,画中有十幅裙子,不知何人所题。此言游人留下的诗画作品多得很,但只有一件是当年游人留下的。“相思子夜春还夏,到欢闻、先已凄凄。”此言春天过去就变成夏天了,而听到的欢乐之声已经先感到凄清了。“更休提”,不要再说了。“烟外斜阳,柳外长堤”,此言远处的烟云之外夕阳斜照;柳树之外是漫长的护城堤。“更休提”,不必再说了。

下片抒情。“相思子夜春还夏”,意为在子夜时节思念之情更加浓烈,春天过后又迎来盛夏。“相思”二字承上启下,将上下两阕联系起来,使上下两阕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此言子夜时节,我更加思念她;春天过去又迎来盛夏,相思之情更为强烈。“到欢闻、先已凄凄”,此言听到欢乐的声音,自己先感到凄凉悲凉。言自己听到别人欢乐的声音,先感到凄凉悲凉。此言自己对别人听到欢乐声音感到的凄凉悲凉。“更休提”,不要再说了。此言不要提及这件事了吧!“烟外斜阳,柳外长堤”,此言远处烟云之外夕阳斜照;柳树之外是漫长的护城堤。此言暮色降临的时候,远望烟云之外,夕阳斜照着长堤;近看柳树之外,是护城堤。

此词由眼前景色写到六朝遗迹,再写到自己的经历,最后写到听到别人的欢乐之声而自己先感到凄凉悲凉。全词意境开阔,笔力苍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