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沟流水秋萧瑟,老柳当门。门掩黄昏。手掐花梢月有痕。
鹅笙暖炙金银字,隔院歌颦。不驻行云。凄断巫山梦里人。

【注释】

“采桑”句:采摘桑叶,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劳动。

“门掩”句:黄昏时,老柳当户,关门闭户,不知门外秋水东流。

“手掐”句:在月下,掐住花梢,留下月痕。

“鹅笙”句:用鹅毛做的笙吹起暖烘烘的炊烟,上面刻着金银花纹。

“隔院”句:隔着院墙传来歌声,令人惆怅。

“不驻”句:像行云一样不停。

“巫山”句:巫山神女在梦中思念自己的爱人。

【赏析】

此词写闺怨。上片写思妇独守空房,望穿秋水;下片写思妇夜不成眠,辗转反侧。通篇写景抒情,情致婉转。

上片首二句写景。“荒沟流水秋萧瑟”,点出季节和环境,以“秋萧瑟”三字渲染气氛,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老柳当门”,既表明时间是在秋季,又写出了景物的萧条、冷落之感。“门掩黄昏”,暗示了人物的心情。

三、四两句,由景及人,以景衬情。作者从门缝中看到的景象是:黄昏时分,老柳当窗,夕阳西坠,门掩黄昏,而自己却无精打采,愁眉不展。这种景象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个女子正独自在幽居中默默无语地度过时光。

五、六两句进一步刻画这位女子的内心活动。她似乎在月光下掐住了一枝花枝,想把它作为自己的化身。但月下花梢留下了她的泪痕,使她感到更加孤独、痛苦。“有痕”,即痕迹、印记。“手掐花梢月有痕”一句承上启下,既照应了前面的“手掐花梢”,又为下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同时也使全词的情感层次得到了升华。

过片之后,词笔宕开,描绘了一幅别有情趣的图景:“鹅笙暖炙金银字,隔院歌颦。”这里的“隔院歌颦”是指隔院传来的悲切的歌声,表现了思妇听到歌声后心中的痛苦。这两句描写了一幅热闹的节日景象,与前面孤寂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思妇内心的寂寞空虚之感。同时,也暗含了她盼望良人早日归家团聚的愿望。“不驻行云”句,是说良人像行云那样匆匆而过,无法停留。“行云”二字,既指良人,又暗含其远去之状。这句既点明了思妇心中的无限惆怅,又为下句的抒情作了铺垫。

最后一句“凄断巫山梦里人”,是词的主旨所在。“巫山”一词,历来被人们用作男女相会的代称,这里指的是思念丈夫的女子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作者自己感情的真实表达。这句中的“梦”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它既指现实中夫妻分离的悲伤场面,又指思妇在梦中所见到的情景。“凄断”二字则把思妇内心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全词达到了高潮。

这首小令词通过写思妇的孤独寂寞、望穿秋水、彻夜难眠以及梦中与心上人的相逢,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婉丽,是一首优秀的闺怨词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