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黄芦想像。湓浦浔阳怊怅。半幅小丹青,画出东船西舫。
白傅青衫已往。商妇琵琶犹响。无限断肠声,只在行间纸上。
【注释】
苦竹黄芦:指秋天的景色。苦竹,苦竹叶;黄芦,黄色芦花。想像:形容画得活灵活现。湓浦浔阳: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湓水和长江在此汇合,所以叫湓口。怊怅:惆怅。东船西舫:泛指船上的人。白傅、青衫:白居易的号,他写过一篇名为《琵琶行》的诗;“白傅”即指此诗作者,以自况。断肠声:指琵琶声。
【赏析】
此诗写诗人于江边偶遇一位歌女,听到其琵琶演奏而触发怀人之情。首联先从视觉落笔,写江边秋景。次联转入听觉。三联写歌女演奏琵琶。末联抒发诗人对歌女的怀念之情。全诗以景起情,情景交融,用典贴切,构思巧妙。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后照应。《乐府解题》说:“琵琶本出于羌,横吹十八拍之属也,唯《琵琶》为然。”又云:“凡言琵琶者,皆谓其弦鸣之声。”据此可知,此诗中“商妇琵琶犹响”“无限断肠声,只在行间纸上”,实是写歌女弹奏琵琶的情景。但此诗却别出心裁地将琵琶声比作“断肠声”。
诗中“苦竹黄芦”、“半幅小丹青”,描绘了一幅秋景图。“苦竹黄芦”(苦竹,又名金竹、苦竹等,叶子有臭味)是指秋天,“黄芦”是指枯黄的芦苇(芦花),这里用来象征萧瑟凄凉的秋天景象。“湓浦浔阳”、“东船西舫”,“湓浦”,即今江西省新余市南的赣江口;“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湓浦”和“浔阳”都是江南名城,这里用以代指江南。“东船西舫”是泛指船上的人。这两句描写了秋天江边景物,渲染出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引出琵琶女子作了准备。
三、四句由视觉转为听觉,写听到弹琵琶声,勾起了思人之情。“商妇琵琶犹响”,商妇就是商人的妻子,她正弹奏着琵琶。“断肠声”,指的是琵琶声。白居易《琵琶行》中写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其中“沦落人”就是指沦落到外地做商人的女子。“商妇琵琶犹响”暗含白居易的身世遭遇,同时也暗示了与歌女的共鸣点。“无限断肠声,只在行间纸上。”这两句是写琵琶声引起诗人的无限感伤,但这种感伤只是在心里默默体会而已,没有表露出来,因为琵琶声太强烈太悲怆了。诗人并没有把琵琶声说出来,而是用“行间纸上”来比喻,意即那声音仿佛就印在纸上一样。
此诗写诗人在江边偶遇歌女,听到她的琵琶声而触发怀人之情。开头两句先从视觉落笔,写秋日江边景色:苦竹黄芦(指秋天),湓浦浔阳(指江边),一片萧瑟凄清之景。次联转入听觉:听到东边的船上,西侧停泊的船头上,传来商妇琵琶声。第三句“白傅”、“青衫已往”,是说自己像白居易当年那样,已经老了。“青衫”指未得志的青年,这里用来形容自己。末联写听到琵琶声后引起的怀人之情:虽然知道这是一首《琵琶行》,但还是忍不住要听下去,那琵琶声就像白居易当年弹奏时一样,使人感到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