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最高处,秋水亘长天。剧怜江上明月,浩荡不知年。但见圆灵清澈,倘少琼浆玉液,何计却秋寒。千里共遥诉,疑在有无间。
对良夜,思远道,难能眠。有情最苦离别,难盼客中圆。但愿杯中长满,更说坐中长醉,乐事到今全。问月寂无语,桂影独便娟。
《水调歌头》
楼阁最高处,秋水亘长天。剧怜江上明月,浩荡不知年。
但见圆灵清澈,倘少琼浆玉液,何计却秋寒。千里共遥诉,疑在有无间。
对良夜,思远道,难能眠。有情最苦离别,难盼客中圆。
但愿杯中长满,更说坐中长醉,乐事到今全。问月寂无语,桂影独便娟。
注释:
楼阁最高处:高楼的顶层。
剧怜江上明月,浩荡不知年:极爱江上的明月,它广阔无边,使人不知道它的寿命有多长。剧怜,极度喜爱。江上明月,指月亮倒映在江面上,形成一轮明亮的月光。浩荡,广阔无垠。年,时间的长短。
但见圆灵清澈:只见那圆圆的明月,清澈明净。
倘少琼浆玉液:倘若少一些美酒佳肴。琼浆玉液,珍贵的美酒和美食。
何计却秋寒:用什么方法来驱散秋天的寒冷?计,办法、方法。
千里共遥诉:相隔千里之遥的人可以互相诉说。
疑在有无间:像在虚无缥缈的空间一样。
对良夜,思远道,难能眠:面对这美好的夜色,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或朋友,难以入睡。
有情最苦离别:因为有情感的人最感到离别的痛苦。
难盼客中圆:很难盼望自己在家中团聚圆满。客中,指旅居他乡。
但愿杯中长满:只希望能让酒杯中的美酒一直满溢。
更说坐中长醉:还要说坐着时也能常常喝醉酒。
乐事到今全:至今为止,所有的快乐都已经享受过了。乐事,指令人愉快的事。
问月寂无语:向明月发问,它却无声地回答。
桂花影独便娟:只有桂花树的影子独自美丽娟秀。
赏析:
本词为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词以咏月为题,抒发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怀念之情。全篇围绕一个“愁”字展开,层层写来,意境深远。开头三句写登高所见:最高的楼阁之上,放眼望去,滔滔长江奔流不息,而在这辽阔的天空下,一轮皎洁如洗的明月格外引人注目。这明月,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光明,更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无限的遐思。然而明月的永恒和自己的漂泊不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词人不禁发出了“浩荡不知年”的感叹。接着两句写明月之美:只见那圆圆的明月,清澈明亮,洁白无暇;如果能够品尝到一杯琼浆玉液般的美酒,又怎么能够驱走心中的寂寞和寒冷呢?“浩荡”一词既形容了月亮的广阔无边,也表现了词人在中秋之夜的孤独感;而“不知年”则表达了词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三句写词人内心的感受:面对如此美好的夜景,词人思绪万千,难以入睡。他思念远方的家人和朋友,渴望他们能够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这种思念之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词人认为只有通过举杯畅饮来驱散心中的忧愁。“千里共遥诉”,意味着虽然彼此相隔千山万水,但仍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感受。然而“疑在有无间”一句又表明词人无法确定这样的沟通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最后三句写词人的愿望和感慨:希望杯中的酒能一直充满,希望坐着时也能常常喝醉酒,以此来享受生活中的欢乐和乐趣。同时,词人也向明月发出疑问:“问月寂无语”,希望它能给予自己答案;最后以“桂影独便娟”作为结语,既表达了对桂花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词人孤独一人的情感状态。整首词通过描绘美丽的月色、表达深深的思念、倾诉复杂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盼等几个方面展现了词人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