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菜余寒,载尊俎、共觅南朝陈迹。何处修竹,荒祠便娟弄春色。垂柳暗、轻烟散入,忍重问、五侯坊宅。曲理哀弦,文搜败箧,都付悽恻。
记夔府、啼鴂催归,又飞雨朝来下征驿。输与暗尘千里,数年年游屐。春渐远,巢痕换也,算再来、燕子如客。那更斜日东城,有人愁寂。

【注释】

己卯:宋徽宗大观元年,时为北宋。管异:名异,字异之。异之先生同:指陈与义。异之先生即异之同,异之同即异之师。修竹:修长而直的竹子,多用来形容隐士的品格。娟:美好。便娟(biàn quān)弄春色:形容景物美好,令人陶醉。垂柳暗、轻烟散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五侯坊宅:五侯门第。五侯,汉代称王侯五家为一侯,这里借指富贵人家。“五侯”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里的句子。曲理哀弦:指琵琶曲《幽州夜泊听琵琶》。文搜败箧:典出《后汉书·郭玉传》:郭子仪从军,战乱中失去妻子,只有一箱书,他把其中的诗抄写了一遍,送给朋友。杜甫在这里说自己在陈与义的引导下也学到了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曲理”、“文搜”二句,是说他学习琵琶曲《幽州夜泊听琵琶》,并把学到的知识教给了朋友。悽恻(qī cè):凄惨悲切。夔府:今四川奉节县,是杜甫流寓之地。啼鴂催归:古人以春末鸣叫声凄厉的黄鹂鸟催人归去,故称春尽归人。输与:无奈之意。暗尘:指战乱带来的尘埃。数载:数年,几年。年游屐:年年外出旅游。巢痕:指鸟巢的遗迹,比喻岁月蹉跎。那更斜日东城:那更,犹言哪更。“斜日东城”,点出时间是暮春。有人愁寂:有人,即自己。“愁寂”二字写出了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赏析】

本词是一首咏物抒怀词。上片追忆当年同游古林庵时的情事,下片则抒发自己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及对友人陈与义的思念之情。全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苦闷与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伤。

“琵琶仙己卯清明,同游古林庵,祭管异之先生同,修竹便娟,池塘一碧”这四句写词人在清明时节与友人一起到古林庵游览,并祭祀了管异之先生(陈与义)。他们看到修长的竹子在春风中摇曳,池塘水波澄碧如镜,于是兴高采烈地饮酒赋诗,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他们便离开了这个美丽的环境。“丙子夔州东屯之游正复似之。”这里的“东屯之游”是指作者在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任夔州(治今四川奉节)知州时所进行的治理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治理工作并不顺利,所以这两句说这次东屯之行与以前在古林庵游玩的情景颇为相似。“赋此柬同游”三句则是词人的自述。他之所以写下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像一只被抛弃的鸟儿一样,无依无靠,只能独自在异乡流浪,而这种痛苦和孤独的感觉让他无法承受:“堪笑孤芳久凋落,断肠风絮空纷纷。”

“挑菜余寒,载尊俎、共觅南朝陈迹”三句写词人在回到家乡后,仍然怀念着在古林庵游玩的日子。那时,他们还曾一起品尝过家乡的菜肴,并回忆起过去的生活。然而如今,故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一片荒凉的景象。词人不禁感叹道:“何处修竹,荒祠便娟弄春色?垂柳暗、轻烟散入,忍重问、五侯坊宅。”这些景物虽然美丽动人,但却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忧伤和失落:“曲理哀弦,文搜败箧,都付悽恻。”这几句是对当时生活的回顾,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记夔府、啼鴂催归,又飞雨朝来下征驿”三句则表现了他在异乡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他曾经在夔州担任过官职,但因为各种原因被迫离职,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家乡。回到家中后,他发现自己已经多年没有踏足故乡的土地了。每当春天来临之际,他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惆怅:“输与暗尘千里,数年年游屐。”这两句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尽管他已经远离家乡多年,但内心深处却始终牵挂着故乡的土地和亲人。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乡的景色也变得越发陌生,让他更加难以割舍这份情感:“春渐远,巢痕换也,算再来、燕子如客。”这几句则描绘了故乡的变迁。曾经繁华的村庄如今已经破败不堪,连曾经熟悉的燕子也变成了陌生人。这一切都让词人倍感凄凉和无助:“那更斜日东城,有人愁寂?”最后一句则是他对故乡未来的预测和期待。他认为故乡的未来一定会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他也希望能够早日重返故乡,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整首词以回忆和想象为主,通过描绘自己在异乡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过去的无限怀念。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