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坠月。有塞鸿唳秋,云外凄咽。倩女离魂,灵幻霜根,啼鹃泪点殷血。珊瑚绛树交柯影,舞乱了、霓裳三叠。误陇头、春到缃梅,寄远玉葱亲折。
不恨胭脂见妒,御沟正叶落,红恨波缬。木笔过廊,锦字斜书,怨写西风一瞥。东家漫学芙蓉醉,潮晕影、艳痕生颊。喜近依、黄菊东篱,点缀晚香时节。
【注释】
疏影:词牌名。
议瞻园雁来红:词题。
湘江坠月:湘,指湖南的洞庭湖;湘江,即湘水,在洞庭湖边。坠月,月亮落下。
塞鸿(hóng):北方的大雁。唳秋:鸣声凄凉,悲切。云外凄咽:云外,指天空之上。凄咽,哀伤的声音。倩女离魂,指女子被情人抛弃后变成鬼魂。灵幻霜根,指寒露凝结成的白霜像树根一样。啼鹃泪点殷血:传说杜鹃鸟是古代的哀思之鸟,啼声凄厉,常使人流泪。殷(yān)血,红色的血。
珊瑚绛树交柯影:比喻树上的叶子繁茂。珊瑚,指红色珊瑚树;绛树,指红木。交柯影,指两棵树交错在一起。舞乱了、霓裳三叠:指树上的叶子在风中飘动,好像跳舞似的。霓裳三叠,唐代大曲名。这里借以形容树叶在风中翻飞的样子。
误陇头、春到缃梅,寄远玉葱亲折:春天到了,误把山里的梅花当作陇头的花朵。“玉葱”,喻人,指妻子。亲折,亲手折断。
不恨胭脂见妒,御沟正叶落,红恨波缬(xiè):即使被人嫉妒也不怨恨,因为御河水面已经结满了冰,红的花瓣就像波浪一般。波缬,指波纹般美丽的花纹。
木笔过廊,锦字斜书:意思是有一支木制的笔横放在走廊上;一封书信斜着写着。锦字,指用彩丝缀成的书信。
怨写西风一瞥:指西风吹动了落叶,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一瞥,一次眨眼之间。
东家漫学芙蓉醉,潮晕影、艳痕生颊:东家的人模仿芙蓉花的样子醉酒,脸颊上泛起了潮润的红晕。芙蓉醉,指饮酒至醉。潮晕影,指脸颊上泛起了潮润的红晕。
喜近依、黄菊东篱,点缀晚香时节:喜欢靠近菊花东篱下,在傍晚时分欣赏它散发着的香气。
赏析:
此词作于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作者时年四十七岁,已退居家乡,自号懒堂居士。此词为咏叹词中的咏物词,写的是秋天的景物和心情,全篇充满了对自然美的喜爱之情,表现了词人在自然美中的愉悦心情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
上片首句“湘江坠月”写秋夜湘江上的景色。湘江,即湖南省的洞庭湖水系河流,在湖南省境内流长一千零八十余公里。其上源潇水发源于永州宁远县九嶷山南麓。湘江上游流经多个县市,其中在衡阳以下进入洞庭湖。湘江下游流经湖南省衡阳、邵阳等城市,最后注入洞庭湖。“湘江坠月”一句写出了湘江两岸秋色如画的迷人景象。“有塞鸿唳秋”三句写塞外的孤鸿在秋天里发出悲切的叫声。“倩女离魂”两句写孤鸿的形象。“灵幻霜根”一句写孤鸿的形态,如同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啼鹃泪点殷血”一句写出了孤鸿啼叫时流出的泪水滴落在大地上的惨痛情形。“珊瑚绛树交柯影”,此处用“珊瑚”和“绛树”形容树上的叶子,形象地描绘出树叶茂密的景象。“舞乱了”三句写树上的叶子在风中飘动,好像跳舞似的,犹如霓裳羽衣舞一样美丽动人。
下片“不恨”二句写词人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即使被人嫉妒也不在意。“木笔过廊”两句写木笔横放在廊子上,而书信斜着写着,这两句描写了书信的内容是有关爱情的事情。“怨写”三句写西风吹动树叶的情景,好像是在诉说着什么。“东家”二句写东家的人模仿芙蓉花的样子醉酒,满脸都是潮润的红晕。“喜近依”二句写词人喜爱靠近菊花东篱下,在傍晚时分欣赏它散发出的香气。
这首《疏影·咏荷》词通过咏赞荷花之美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喜爱之情。这首词写得十分婉约,细腻入微,将荷花的美写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