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杓直。斜倚长空荡碧。燕台树、春信几番,隔岭梅花暗无色。貂裘敝去国。忘识。东华旧客。桑沧恨、追话旧游,珍托云鸿去书尺。蛮江记萍迹。正鸟寄回樯,鸥笑争席。
饥驱何补泉明食。剩压袖诗重,伴装琴古,归帆风利破数驿。怅人阻南北。悽恻。怨怀积。耐烛影秋寒,花事春寂。烟波渺渺苍无极。况触恨杯酒,閟音亭笛。西崦曾翠,剪赠我,晕砚滴。

兰陵王 · 寄怀许少白

蓟门,依清真四声

斗杓直。斜倚长空荡碧。燕台树、春信几番,隔岭梅花暗无色。貂裘敝去国。忘识。东华旧客。桑沧恨、追话旧游,珍托云鸿去书尺。蛮江记萍迹。正鸟寄回樯,鸥笑争席。

饥驱何补泉明食。剩压袖诗重,伴装琴古,归帆风利破数驿。怅人阻南北。凄恻。怨怀积。耐烛影秋寒,花事春寂。烟波渺渺苍无极。况触恨杯酒,閟音亭笛。西崦曾翠,剪赠我,晕砚滴。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怀之作。词的开头两句“蓟门,依清真四声”,即表明了此词的体裁为《兰陵王》。这是一首以咏叹抒情为主的词作。上阕写离愁别绪与思念之情:“燕台树、春信几番,隔岭梅花暗无色。”燕台,这里指代京城。“燕台”一词,既指代京城,又借燕台来指代自己的京城生活。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京城生活的怀念。“貂裘敝去国”一句,点出了词人的身世和处境:“貂裘”在这里是指词人的官服,也是指他的富贵生活;“敝”字则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之境遇。“忘识,东华旧客”一句,表现了词人的怀旧之情:“东华”,这里代指朝廷或者官场;“旧客”,则指曾经在官场上混过的老手。“桑沧恨”一句,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的悲凉之感:“桑沧”,即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迅速;“恨”,则是表达词人的哀怨之情。“追话旧游”一句,表达了词人对往事的回忆之情:这里的“追话”,是回忆过去的往事之意;“旧游”,则是指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或曾经结交过的人。“珍托云鸿去书尺”,则是说:将珍贵的书信托付给云中的大雁飞向远方。这里的“云鸿”一词,是借用传说中大雁能传信的典故。“蛮江记萍迹”,“蛮江”即指江河;“萍迹”则是指漂泊不定的生涯。这两句表达了词人的漂泊之苦。

下阕主要写词人内心的愁闷:“饥驱何补泉明食”。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饥饿的痛苦是无法弥补的,只能让饥饿折磨自己罢了,这里的“饥驱”是指饥饿之痛苦。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悲哀。接着,“剩压袖诗重,伴装琴古”两句,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之举:“剩压袖诗”,意思是说诗歌只能压在衣袖之中;“伴装琴古”,则是指用诗歌来装饰自己的琴艺。这两句表达了词人为了生活而不得不放下诗词艺术的无奈。“归帆风利破数驿”一句,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归帆”,是指回到家乡的帆船;“风利破数驿”,则是指风吹得帆船飞快,能够快速地穿过许多驿站。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怅人阻南北”一句,表达了词人对于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惆怅之情:“怅人阻南北”,则是指词人在思念家人的时候,却发现他们不能和自己团聚;“凄恻”,则是表达词人的悲凉之感。“怨怀积”一句,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的悲凉之感:“怨怀积”,则是指心中充满了怨恨和悲伤。“耐烛影秋寒,花事春寂”,则是描绘出词人心中的孤独感和冷清感:这里的“耐”字,则是指忍受、容忍的意思;“烛影秋寒”、“花事春寂”,则分别指的是秋天的寒冷和春天的寂寞。这些描写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孤独和寂寞。“烟波渺渺苍无极”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远行之人的牵挂之情:“烟波渺渺”,则是指水面上的烟雾缭绕,无边无际;“苍无极”,则是指天空的颜色非常深沉。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远行之人的牵挂之情。最后,“况触恨杯酒,閟音亭笛”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闭门”,则是指闭门不出;“閟音亭笛”,则是指在封闭的亭子里面吹奏的笛子声。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全词通过描写词人的身世和生活环境,抒发了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自己身处困境的无奈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以及对自己的孤独和忧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