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檐铁马,和冰语敲阶,更少残叶。鼠声渐起,芸编倦拥,酒怀添渴。疏灯晕结。觉霜逼、帘衣自裂。似扁舟、风来舵尾,野岸冷云叠。
回首垂虹夜,瘦橹摇波,一枝箫咽。窗鸣败纸,尚惊疑、打篷乾雪。悄护铜瓶,怕寒重、梅花暗折。却开门,树影满地压冻月。
译文
在凄凉的季节十二月十七日,夜晚寒冷,读书到夜深三更,屋子小得像一只小船,虚窗生白,不知道是在月还是在雪。因此回忆起江南野外停泊时的景象,那时大雪压在船篷上,现在的情景正复相似
短檐下的铁马,与冰相撞敲击台阶,更加少了落叶。老鼠的声音逐渐响起,芸草编的手稿疲惫地堆着,酒心也增添了渴意。疏灯晕结,感觉到霜逼近、帘衣自己裂开。像一艘扁舟、风来舵尾,野岸上冷云叠。
回头看到垂虹桥,瘦弱的船摇波,一枝箫咽。窗外的破纸片被风吹响,还让人吃惊怀疑是打湿了蓬篷上的雪。悄护铜瓶,怕寒重、梅花暗折。却推开门,树影满地压冻月。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寒冷中读书至夜深时分的情景。开头两句点出时节和环境:冬日深夜,屋小如舟;虚窗生白,不知是月是雪。接着追忆江南野泊时的景象,用“正复似之”作一比较,突出了此时此地的寒冷气氛。
以下五句写诗人读书时的心理活动。短檐下铁马与冰相撞,更觉寒气逼人;芸草手稿因久拥书卷而疲倦,加上酒意,使酒怀更加渴望;疏灯晕结,感觉霜冷逼人,仿佛帘衣自裂;像一艘扁舟、风来舵尾,野岸上冷云叠;窗外的破纸片被风吹响,还让人吃惊怀疑是打湿了蓬篷上的雪。这几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把读者引入到一种凄清幽静的境界之中。
最后三句写诗人走出室外的感受。回首看到垂虹桥,瘦弱的船摇波,一枝箫嚢。窗外的破纸片被风吹响,还让人吃惊怀疑是打湿了蓬篷上的雪。悄护铜瓶,怕寒重、梅花暗折。却推开门,树影满地压冻月。这几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把读者引入到一种凄清幽静的境界之中。
全诗以景为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绘,表现了一种凄清幽静的艺术境界。同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富有音乐感。